葉元土:「一片肉的安全」是飼料企業終極競爭力!

叶元土:“一片肉的安全”是饲料企业终极竞争力!

-----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

葉元土

蘇州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淡水魚類營養與飼料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致力於水產飼料工業和水產養殖業的技術發展。出版《水產集約化健康養殖技術》、《魚類營養與飼料配製》、《飼料氧化油脂對草魚健康損傷》等著作。現任全國飼料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飼料標準化委員會委員、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理事及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分會理事。

如何理解動物食品全產業鏈?這裡談的全產業鏈是指以動物食品為終端的全產業鏈,其基本產業構成可以理解為:種植業→糧油、食品加工產業→飼料產業→養殖業→食品行業或流通領域→消費領域;消費端作為全產業鏈的最末端,是動物食品進入餐桌的“最後一公里”。

在這個全產業鏈視角之下,我們的飼料產業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其產業性質、地位和作用在快速地變化,飼料企業(包括飼料添加劑企業)既面臨重大的挑戰,也有巨大的商業機會和發展機遇。適應了這種變化就有生存的價值和發展的機會。

1

以“終端倒逼”思維審視飼料產業面臨的

挑戰和發展機遇

全產業鏈下,產業鏈的終端產品就是養殖的動物食品,包括鮮活的動物(豬、牛、羊、雞、鴨、鵝、魚、蝦、蟹等)、加工後的動物食品(包括肉品、加工後的肉食品等)。簡單而言,飼料工業就是將以糧油、食品加工的副產物等為原料生產出飼料產品,而養殖業就是將飼料產品轉化為養殖的動物產品;水產品等則直接以鮮活動物進入流通領域,部分進入加工領域。鮮肉、肉製品等作為終端消費品。

養殖動物產品數量基本滿足社會需求,飼料數量增長進入拐點

飼料產品需要轉化為養殖的動物產品,動物產品的生產是為了滿足社會對動物產品的需求。那麼,目前我們養殖的動物產品是否滿足了國人對動物產品的需求呢?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滿足人民對動物食品的需求是全產業鏈的基本任務和職責。這些年我們養殖的動物產品能夠滿足人民的需求嗎?

依據“中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431萬噸,其中,豬肉產量5340萬噸;牛肉產量726萬噸;羊肉產量468萬噸;禽肉產量1897萬噸。禽蛋產量3070萬噸。牛奶產量3545萬噸。全年水產品產量6938萬噸,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5281萬噸;捕撈水產品產量1656萬噸。

如果按照全國人口13.9億計算,我們養殖的動物產品年度人均佔有量為:豬牛羊禽肉60.65kg/人.年。其中,豬肉38.42 kg/人.年(2016年中國豬肉消費總量5487萬噸,人均豬肉消費量39.76 kg/人.年),牛肉5.22 kg/人.年(2016 年中國牛肉人均消費 5.6 kg/人.年),禽肉13.64 kg/人.年(2016年雞肉消費量1311.0 萬噸,人均雞肉消費量9.43 kg/人.年),禽蛋22.09 kg/人.年,牛奶25.50 kg/人.年。水產品總量中,以養殖水產品計算為37.99 kg/人.年。

叶元土:“一片肉的安全”是饲料企业终极竞争力!

按照這些數據,可以這樣認為:國內養殖動物產品數量可以滿足國內需求,部分種類養殖量已經超過了消費量,出現了簡單的“過剩”。

飼料產品的市場是養殖行業,當養殖的動物產品數量基本滿足國內消費市場的需求之時,意味著養殖動物產品數量基本達到頂峰。因此,相應的對飼料產品的需求量應該達到或接近“天花板”了,飼料產品的市場在數量上基本達到飽和。

在飼料總量基本達到飽和的情況下,飼料企業就面臨重大的挑戰。首先,市場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飼料產品的市場已經是“供過於求”,飼料企業產銷總量不再有增長,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相互爭奪市場。那麼,飼料企業憑什麼優勢去爭奪飼料產品市場?其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依然是“產品質量與成本控制”,而市場競爭力則是融入“動物食品生產全產業鏈”的產品競爭能力和市場服務能力,單純依賴資金優勢、價格營銷的商業模式不再有競爭能力。第三,幾乎所有的飼料企業,尤其是中小型飼料企業,將面臨“被整合”、“被上市”的嚴酷局面,或轉產做水產飼料、或轉產做養殖、或轉產做食品產業鏈。

因此,飼料企業、包括相關的飼料添加劑企業的發展機遇在於如何融入到“動物食品全產業鏈”?

全產業鏈面臨的最大“痛點”是“食品安全質量”

我們養殖的動物產品在數量上滿足社會對動物產品的需求了,質量是否滿足需求呢?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們經歷了“不夠吃(憑票供給)、有吃的、夠吃、吃不完(數量的簡單過剩)、吃出病來了(食品安全)”的基本發展歷程,到目前為止,食品、動物產品最大的痛點是什麼?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說“食品安全”、“肉品安全”,就是動物產品的安全質量。最大的期待是什麼?能買到安全的、好吃的、吃得營養的食品,也包括安全的、好吃的、吃得營養的肉品。這就是我們消費端的需求升級!

動物肉品的安全內容沒有嚴格的定義和質量標準,但“無藥物殘留”、“無有害物質殘留”應該是最為關鍵的指標。如果從“種植業→糧油、食品加工產業→飼料產業→養殖業→食品行業或流通領域→消費領域”全產業鏈來看,到末端的動物肉產品的安全質量,要養殖出“無藥物殘留”、“無有害物質殘留”的動物產品就是基本的目標,我們可以做到嗎?

這就是全產業鏈視角下,動物產品、消費市場的最大“痛點”了。如果“填坑能力是職場人士的競爭力”的話,那麼,解決行業最大“痛點”的能力就是企業發展的最大競爭能力了,也是企業、產業發展的最大機遇。你能養殖出安全的動物產品,你就贏得了市場發展的機遇!

如何才能生產出食用安全的養殖動物產品

飼料工業利用直接的種植業產品如玉米、高梁、小麥等,糧食的加工副產物如次粉、米糠等,以及油料加工的副產物如豆粕、菜粕、棉粕、葵花籽粕、花生粕等,把這些作為飼料原料,生產出飼料產品。養殖業則是將養殖動物圈養在人工環境中、水產養殖業則是利用池塘等條件養殖動物,養殖過程就是將飼料產品轉化為養殖動物產品的生產過程。

要保障養殖動物產品的食用安全質量,飼料質量、尤其還是飼料的安全質量是養殖動物生長、發育的物質和能力基礎,也是其肉品安全質量的物質基礎。飼料工業的發展必須適應養殖動物食用安全的需要,飼料產品的質量要以保障養殖動物健康、保障養殖動物肉品食用安全為基本目標,而不是簡單的以動物生產性能為基本目標,需要提升飼料產品的質量、尤其是飼料產品的安全質量。

養殖過程、養殖環境對養殖的動物產品食用安全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養殖過程中,如果不能保障養殖動物的生理健康、如果不能有效預防養殖動物的疾病,養殖過程中動物就會生病、甚至發生大的疫情,就會有藥物的使用,藥物使用後就可能在動物機體中蓄積、就會在動物肉品中殘留。

養殖的環境包括空氣環境、水環境和土壤環境。對於陸上養殖的畜禽,由於圈養在人工環境中,養殖密度很大,空氣質量成為影響動物健康、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飼料經過動物消化吸收後就會形成糞便,如果飼料的整體消化利用率達到80%,那麼就會有20%幹物質重量的飼料成為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糞便物質。即使被養殖動物消化、吸收的物質,動物自然的生理代謝也會導致50%以上的氮、磷作為代謝廢物排出體外。而這些糞便、代謝廢物都集中在圈養的養殖環境中,使空氣環境惡化、病原生物滋生,其結果就會導致動物生理健康、疾病的發生、發展。

對於水產動物而言,除了上述陸生養殖動物所面臨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水環境和池塘底泥環境。“魚兒離不開水”,我們可以找到沒有藥物、沒有有害物的、乾淨的養殖用水嗎?這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成為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例如,對於江河水源,一個打油詩或許可以說明問題:“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你的下水道,我的自來水”;在產業佈局中,我們將耗水量大的企業、有汙染排放的企業基本都佈局在了沿江、沿河的地帶了,上游的地表水、工業和生活汙水等都進入了江河水源,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量基本都超過了江河水域自我淨化的能力,水質性缺水成為當今社會一個重要的問題,水產養殖用水同樣如此。再者,對於養殖池塘而言,殘餘的飼料物質、水產動物的糞便、水產動物的排洩廢物、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藥物等等,都集中在池塘之中,大部分形成池塘的底泥。有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不換水的池塘,池塘的淤泥以15cm/年左右的速度增加。只有找到安全的水源,需要轉變現有的水產養殖方式,提供安全、健康的養殖環境,保障養殖水產品食用安全質量的基本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因此,在現有的飼料產業和養殖業增長方式下,在動物食品全產業鏈中的各個產業、各個企業不做重大的改變,難以實現“一片肉的安全”。不改變就失去了生產和發展的機遇,相反,經歷“浴火重生”的重大變革就會有生產和發展的機遇。

2

飼料工業的產業獨立性在消失,

飼料企業轉變為養殖企業的配套工廠

養殖生產方式轉變,飼料工業的產業獨立性在改變中。“全民養殖”的生產方式催生了我國飼料工業的快速發展。回顧歷史,中國的養殖業是在全民養殖的生產方式下快速發展起來。畜禽、水產的養殖是在以家庭為單位,家家戶戶養豬、養雞、養魚是基本的生產方式。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飼料工業,為家庭養殖群體提供飼料產品。後來開始建立養殖場、尤其是規模化的養殖場,需要大量的人工飼料,到21世紀初期,我國的年飼料總量就超過的2億噸,而養殖的動物產品也基本滿足了我國對動物產品的數量需求。

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了,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對動物產品質量的要求發生了轉變,一系列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實施,其結果是畜禽“全民養殖”的生產方式已經消失,隨之而來的是集約化的、企業為主體的養殖方式,大量的規模化的、養殖汙染自我處理的現代養殖場、養殖實體的快速發展。整體形勢是:由“全民養殖”的生產方式轉變為規模化的 “企業養殖”生產方式。

誰是現代規模化養殖企業的主體?在全產業鏈中,養殖業的生產週期相對較長,資金佔有量很大,技術含量較高,養殖動物的數量規模很大。因此,那些擁有資金資源、擁有種質資源、擁有飼料生產資源、擁有技術和人才資源的企業,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我們的飼料工業是否適應了這個養殖生產方式的轉變?應該還在逐漸的轉變之中。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飼料企業數量在快速減少、養殖企業數量在快速減少,一些原來以飼料產業為主體的上市企業轉變為養殖企業、食品企業。以散戶養殖、小規模養殖為客戶的飼料企業,還在堅持原有的飼料營銷模式的飼料企業面臨著生存危機, 因為沒有了飼料產品的市場。

因此,對於飼料工業而言,由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形態轉變為一個為養殖業配套的產業形態,或者可以認為飼料工業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形態在逐漸消失,逐漸成為大型養殖企業的配套工廠。這種變化的可視化指標就是:獨立的飼料企業將逐漸消失,飼料生產企業就是全產業鏈中為養殖企業加工飼料或為養殖企業代工飼料的飼料生產工廠。

在“全民養殖”生產方式下,原有的飼料工業具有可以成為一個產業,可以擁有不同的、數量龐大的客戶群體,並擁有一定量的市場。飼料企業購買飼料原料、生產飼料產品、供給養殖客戶。但是,現在都是規模化的養殖企業出現,飼料產品的市場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由“全民養殖”數量龐大的客戶群體,轉變為了數量更少的“企業養殖”客戶群體。飼料產品市場由遍佈全國各地的“面狀式”市場,轉變為零星分散的“企業養殖”的“點狀式”市場。並且,擁有規模化養殖場的企業,要麼自己擁有飼料生產能力,要麼委託飼料企業定製飼料產品。“由大多數都可以參與玩的遊戲已經轉變為少數人可以玩的遊戲了”。在這樣的形勢下,飼料工業的獨立產業性質、獨立產業形態在消失之中,飼料工廠就是養殖企業的一個配套工廠。

水產養殖業與畜禽養殖業有較大的差異,魚兒離不開水,只有有水資源的地方才能進行水產養殖。而在江湖、湖泊、近海網箱養殖、圍網養殖被限制、被禁止養殖的情況下,只有有池塘的地方才能進行水產養殖。因此,在池塘資源、土地政策沒有重大改革之前,“全民水產養殖”的生產方式還將持續存在,這對於中小型飼料企業是一個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水產飼料總量為2000萬噸左右,佔全國飼料總量的比例10%左右。中小型飼料企業避開大型集團性飼料企業的市場競爭壓力,搶佔小品種水產動物養殖的細分市場也是對策之一。

叶元土:“一片肉的安全”是饲料企业终极竞争力!

3

全產業鏈中,飼料企業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機遇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認識:

⑴ 養殖的動物食品在數量上基本滿足社會需求,而動物食品(肉品)的安全質量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成為“全產業鏈”的最大“痛點”,“為了一片肉的安全”成為全產業鏈的終極目標。

⑵“全民養殖”的動物生產方式轉變為規模化的“企業養殖”的動物產品生產方式,以廣闊的全民養殖市場為需求的飼料工業的產業獨立性在逐漸消失中,“養殖企業”與“飼料企業”的直接關聯度顯著增加,飼料企業逐漸成為養殖企業的配套加工廠。這裡所講的“飼料企業”包含了與飼料相關的添加劑企業,所以,飼料添加劑企業與飼料企業的關聯將逐漸轉化為與“養殖企業”的關聯,這是飼料添加劑企業所面臨的現實。同樣,飼料添加劑企業也要以“為了一片肉的安全”作為基本任務和發展目標。

“叢林法則”是嚴酷的生存法則,企業的存在是要逐利的,利益、利潤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保障。認清現實的挑戰是為了尋求生存和發展的機會,主動適應遠比最後淘汰要好,飼料企業可以選擇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機會。

⑴企業之間的整合與被整合也是企業發展道路之一

我們所面臨的形勢是飼料工業的獨立產業形態還在轉變過程之中;產業的發展方式還在由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方式的轉變過程之中;而全產業鏈下“為了一片肉的安全”作為目標,對上游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這種形勢下,飼料企業將是“大的更大、強的更強”,“叢林法則”雖然嚴酷,也不是不能適應。

因此,有條件的飼料企業可以更強、更大,而沒有條件的企業被收購、被上市之類的路徑也是通暢的,選擇主動出擊總比被動淘汰更容易接受。

⑵產能與技術轉移,海外發展也是道路之一

中國的飼料工業經歷短短30多年的快速發展,也積累了較好的產業基礎,包括相關產業如飼料機械、飼料添加劑等,同時在飼料技術、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也有很好的積累和沉澱。與周邊國家相比較,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中國的飼料企業具有較好的比較優勢。順應國家發展、世界發展形勢,輸出中國飼料工業產能、輸出中國飼料工業技術和模式、輸出中國飼料工業人才優勢,投資海外發展自然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目前,在越南、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印度、埃及、保加利亞等國家投資的中國飼料企業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全球化的視角輸出中國的飼料工業產能和技術也是飼料企業的發展機會。

⑶全產業鏈視角下,飼料企業需要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飼料工業作為獨立產業性質在發生轉變,全產業鏈是以肉食品作為終端產品,而肉食品在數量基本滿足社會需求的情況下,安全質量成為全產業鏈的最大痛點。解決最大痛點的能力就是企業所具有的最大的市場競爭能力。

①以飼料生產為主業的飼料企業(集團)轉變為以動物食品生產為主業的企業(集團)

“企業養殖”的生產方式需要有直接關聯的飼料企業,飼料企業主動轉型“養殖企業”具有很好的產業優勢、資本優勢和人才優勢。有條件的企業主動適應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趨勢就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商業機會。

②全產業鏈模式下,以肉食品食用質量、尤其是安全質量為目標,強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形勢在變化、市場需求在變化,對於實體企業永恆不變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飼料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依然是“產品質量與成本控制”的能力,在全產業鏈中,飼料產品的質量目標需要調整,養殖動物的生產性能(單產、生長速度、飼料效率、單位增重的飼料成本等)飼料產品的基本目標,而養殖出“好看的動物產品(也是養殖動物健康的外在表現和視角化的評價指標)”、“好吃的動物產品(這是動物產品、動物肉品進入消費領域的感官指標和要求)”、“吃得營養的動物產品(也是動物產品進入消費領域市場差異化的對策之一)”、“吃得安全的動物產品(也是消費領域的主要需求)”則是全產業鏈的終極目標和任務。養殖動物產品是依賴飼料產品轉化而來,因此,飼料產品質量必須適應這個全產業鏈下的產品質量的要求。企業可以依據這個要求,審視本企業的產品質量是否能夠滿足這個需求。適應這個需求就是適應了全產業鏈中的質量要求,就可以獲得市場,就可以獲得發展的機會。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強化市場競爭能力;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把產品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把市場優勢轉化為企業效益。這應該就是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能力的主要內容了。

⑷全產業鏈中,延伸飼料企業發展 “邊界”也是提升競爭能力的對策之一

購買飼料原料,在工廠生產飼料產品,把飼料產品賣給養殖戶。這是一般飼料企業的發展模式,其發展的邊界就是飼料原料和養殖客戶。

然而,在現有的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形勢下,要維持飼料企業和飼料產品的核心競爭能力,企業發展的邊界需要延伸。

①向上遊產業的延伸

投資到糧食、油料加工領域,或參股到這些企業中,可以獲得貨源穩定、質量較高、價格合理的優質飼料原料,如高蛋白(60%蛋白)的棉粕和葵仁粕,以及白酒糟、醬油渣、味精渣等原料。也可以自己生產發酵飼料原料、酶解飼料原料等,提升飼料原料的使用價值。

②向下遊產業的延伸

向養殖業領域的延伸是目前飼料企業發展邊界延伸的主要方向,一是以飼料為主業直接轉為以動物食品為主業,包括上市公司、外資公司都有這類轉變的。這類企業以養殖業產業鏈為主體,包括種質、苗種、飼料、養殖、動物產品流通,甚至延伸到消費領域,發展成為一個“產業鏈閉環”企業。二是投資動物養殖企業,成為飼料、養殖公司的企業主體。三是依然以飼料產業為主體,但部分投資養殖企業,獲得飼料產品的市場空間,這是大部分飼料企業的發展之路。

本文轉自【三智生物】。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