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苦肉计,项羽不幸战亡,周瑜用的得心应手

正如历史上的古人所言,天下之局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纵看中国的历史 ,随着我们朝代的更替,无论是我们国家内部的矛盾,还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还有本族人与外族人之间的矛盾,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等等,只要涉及到矛盾,那就免不了一场战争。

同样是苦肉计,项羽不幸战亡,周瑜用的得心应手

从古至今大大小小战争数不胜数,凡是有战争就伴随着兵法与计谋。历史上也出过很多有名的军事家,例如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等,所著兵书也是流传至今。计谋的使用可谓是变幻莫测,一个好的计谋的实施,不仅可以降低自身的伤亡程度,而且能更大程度上打击敌方,更有甚者能扭转战局,但是,不同时局下的同一条计谋不一定能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同样是一招苦肉计,两个人使用后,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同样是苦肉计,项羽不幸战亡,周瑜用的得心应手

秦朝统一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但是由于暴政,失去民心,各地纷纷起义,后来演变成楚汉争霸。

同样是苦肉计,项羽不幸战亡,周瑜用的得心应手

秦朝虽然腐败,但是也是有大量的军队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其中有位秦朝最著名的将领章邯,大将章邯便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冲锋陷阵,斗野埋伏样样精通。当时刘邦项羽领命分两路进攻汉中,楚怀王承诺,谁先进入汉中,谁就封为汉王,但是楚怀王怀有自己的心思,安排刘邦的那一路一路顺风,势如破竹,但是安排项羽的那一路却艰难重重,大将章邯就是最困难的一个。

章邯文武双全,而且大秦王朝大部分的兵将都集中在对付项羽这了,项羽举步维艰,但是朝廷的腐败最终导致了章邯失败,带着众多的秦军投向于项羽。对于投降这件事,许多的秦军都是不乐意的,但是当将领的同意了,自己也没啥办法,只要有这样的心理,降军与项羽军士难免会起摩擦,行军时间一长,当兵的受的罪是最大的,于是秦朝的降将抱怨声越来越大,直到最后两方的军卒起了摩擦大打出手。

同样是苦肉计,项羽不幸战亡,周瑜用的得心应手

项羽一看这样不行,迟早会出大乱子,于是就出了个主意,苦肉计,于是将项羽军队的领头英布给打了一顿,项羽想的是这样会安抚一下降军的情绪,再者,英布是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在意这些的。但是,项羽错了,英布怀恨在心,直到十面埋伏,英布叛变,最终大英雄项羽死于垓下。

同样是苦肉计,项羽不幸战亡,周瑜用的得心应手

同样是苦肉计,周瑜使起来便得心应手,当时天下纷争,各个势力中曹操的实力最大,统领百万大军挥师南下,讨伐孙刘,经过诸葛亮出使吴国,经过游说,说服了周瑜和孙权,孙刘两家合起伙来一起对抗魏国。

同样是苦肉计,项羽不幸战亡,周瑜用的得心应手

计谋是定好了,由于曹操的船只是连起来的,所以采用火攻,但是问题也来了,明目张胆的将火船开过去,人家就会察觉,将锁链解开,火攻一点用都没有。这个时候老将黄盖前来求见周瑜,向周瑜提出苦肉计,周瑜采纳了。周瑜将老将黄盖打的遍体鳞伤,黄盖前去投奔曹操,曹操一点都没有察觉,等曹操有了察觉,一切都晚了,最后落了个大败,三个国家形成了鼎立的状态。

同样是苦肉计,项羽不幸战亡,周瑜用的得心应手

同样是苦肉计,为什么两个人用了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呢?这就归功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仰仗于使用计策的人对当时的时事的把握程度如何,换汤不换药是不可取的,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正确的使用一个计谋,考虑的决不是一点半点,可以见出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高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