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传销作为一种“打着卖货的幌子、行拉人头之实”的金融诈骗模式,最早出现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美国,后又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传入世界各地。纵观非法传销活动的世界发展史,可以说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但其实又都“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屡屡发生的金融诈骗,拿捏的终归是人类那个“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永恒幻梦。编辑/简晓君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提到非法传销,就不得不提古老的庞氏骗局——1919年,一名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意大利投机商人在美国波士顿“发明”了它。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1903年,查尔斯·移民到美国,之后从事过各种“工作”,包括油漆工和人口贩卖,在此之前,他曾在加拿大因伪造文书罪入狱。“美国遍地是黄金,你要做的就是弯腰把黄金捡起来。”如此做了十几年美国式发财梦,庞兹发现最快速的赚钱方法是金融工具。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兹利用了这种混乱。抵达波士顿后,他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宣称从西班牙购入法、德两国的国际回邮优待券,再加上一定的利润转手以美元卖给美国邮政局,便可赚取美元与战后严重贬值的法、德货币的价差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图/汉诺威信托公司外,争相加入庞兹计划的“投资者”】庞兹承诺,所有的投资者将在45天内获利50%、90天内获利100%,并成功让最初的一批“投资者”于规定时间内拿到了承诺的回报,从而引得后面的“投资者”大量跟进。6个月后,四万多名波士顿市民成为庞兹的投资者,其中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图/庞兹和他的金手杖以及钻石领带夹】庞兹共收到约1500万美元的投资,并买下有20个房间的别墅、100多套昂贵的西装,数十根镶黄金的拐杖,甚至给烟斗镶上了钻石。 当时,一些不明就里的美国人把他称为与哥伦布和马可尼齐名的“最伟大的意大利人”之一。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图/被捕后的查尔斯·庞兹在美国法庭上就驱逐出境发表讲话】实际上国际回邮优惠券的数量很少,根本不可能支持大量的资金套利(事实上,他只卖过两张)。而第一批投资者的回报则是他自己借钱垫付的,好让后续的投资者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迹并源源不断地吸引新的资金来支付上一批投资人的利润。随着整个波士顿都卷入了他的投资计划,庞玆已经没有新的资金来源去支付早期投资者的利息了,他关掉了店门,带着约4万名投资人的毕生积蓄逃之夭夭,最后被波士顿警方抓获。从此之后,“庞氏骗局”便成了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是层压式推销的始祖、金字塔骗局的其中一个分支,但仍不具备非法传销所具有的团队计酬和发展下线的特点。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在1935年春天,一股“连环信”狂潮席卷了美国多个州,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市民最先收到这封神秘的连环信。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连环信上写有六个人的名字、地址及收款信息。收信人被要求给名单上的第一个人寄10分钱,然后将他的资料划掉,并在名单底部加上自己的姓名和收款方式。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后,再将生成了新名单的信件拷贝五份,分别寄给五位朋友。“经历五个这样的循环之后,你的名字会到达名单的顶部,作为回报,你将收到由15,625封信所带来的1562.5元。这难道不值得你花10分钱去换取吗?”这种对财富的承诺,刺激了处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的美国人。“如果你也想你的朋友发财,请把信寄给他。”寄信者会用慈善的口吻劝服收信人,并伪称自己真的收到了钱,以诱骗更多人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来,部分版本甚至引入了“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有噩运降临”这样的威吓机制。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图/当时的报纸报道了连环信事件:“连环信塞满了邮箱”】丹佛餐厅的老板A. McVittle在短短两天——4月26日至4月27日期间收到2363份这样的信件。丹佛邮报首先向读者提出警告,并指出它对邮政系统造成的巨大影响——4月28日,丹佛邮政处理了约165,000封信,这让他们额外支出了20,000美元的超时工资;5月8日连锁信蔓延到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时,邮件数量从正常的45万封逼升至80万封。联邦当局感到愤怒,并发誓要抓住始作俑者但未果。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在斯普林菲尔德(密苏里州的一个城市)的一个车库里,投机者购买一封价值5美元的信件,并以同等价格卖出两张该信的复印件。左下角的公证人一手拿着钱,一手拿着签章为这场交易“做公证”。然而这宗生意很快由于缺乏买家而告终,真正挣到钱的是公证人,他们从每封信件中收取10-50美分的公证费。像连环信这种连续不断发展下线以获取财富的模式,和现代意义上的金字塔式传销活动如出一辙。伴随着50年代商品经济和销售模式的发展,金字塔形式被嫁接到商品的销售之上,其变体广泛存在于金融市场中。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图/雅芳热情洋溢的销售大军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叮咚,雅芳来了!”】1886年,大卫·麦肯尼创立“加州香氛”公司(即现在的雅芳公司),并聘用女性作为兼职销售人员,鼓励她们走出家门开创事业,以人员直销的方式向其所属社区销售香水。这样一来,产品不需经过传统进出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是由直销商直接销售到顾客手中。当时,雅芳小姐只负责推销产品,没有吸收新的雅芳小姐的权利。这被认为是单层次直销诞生的标志。

传销 一场进口骗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