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中国古代《三大奇书》、《国学五经》,这本书有何出众之处?

在西方社会,追求的目标是认识自己,而我们中国社会,是要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人的生活状态就会越好,就越接近于至善。今天要了解的这本书通过挖掘生活的点滴来映照人们的心灵,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感悟。这就是《黄帝内经》,这本书不仅是

中国三大奇书之一。同时也是“国学五经”之一。那么,这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黄帝内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入围中国古代《三大奇书》、《国学五经》,这本书有何出众之处?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非常独特,不仅是唯一部以圣王命名的书,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以生命为中心,记载了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并运月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内经》又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就是素质,一个人本来的体质,在这里就是生命的本质。

灵”是神灵,“枢”是枢组,是关键。灵枢的意思就是神灵的关键,生命的枢纽。《黄帝内经》分为162篇,《素问》《灵枢》各占81篇。古代以阳数为王,而九为阳数之最,“九九八十一”,81表示最大的阳数,也是最大的“王”。

也许您会想《黄帝内经》从字面上应该怎么理解呢?原来“经”在古代是指丝线,心经线的原始意象是脐带。我们知道脐带是连接先天和后天的根本,所以它也是人的根本。看过织布,或者是见过地球仪的人,都会知道南北为经的概念。织布时先拉过来的那条线叫经,经线有个特性,就

是只要一旦被拉过来,就不许再动,所以,经书都有古不变的特性。这也说明《黄帝内经》一书的地位之重要。那为什么又叫叫“内经”,而不叫叫“外经”呢?有人说内经就是讲内科的,讲内在人体规律的,其实(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人健康长寿,它主张的不是求医问药。而是要往里求、内炼,通过调整气血,经络、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另外,在出世界古代的经典著作中,有个很有题的现象,就是它们大部分都是采用对话体的。比如古希腊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对话集,还有中国孔夫子和和弟子们
的对话集一一《论语》等,当然《黄帝内经》也不例外。它基本上就是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录黄帝与岐伯、伯高、雷公等大臣的对话,以与岐伯的对话为主,基本上采取黄帝问、岐伯答的形式。后来,人们后来就用岐伯和黄帝这两个名字的开头“岐黄”表示《黄帝内经》,所以《黄帝内经》又叫“岐黄之书”。同日时,因为它是中医的开创性著作,所以又把中医称为“岐黄之术”,把我们的医道称为“岐黄之道”。

入围中国古代《三大奇书》、《国学五经》,这本书有何出众之处?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建立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后来的无数名医,如华佗、孙思邈、皇甫谧、张仲景等,多是在钻研学习《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并独树一帜的,可以说《黄帝内经》是后世名医的师傅、先辈。让我们看看扁鹊的的“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扁鹊弟兄三人均是名医,尤以扁鹊最负盛誉。某日扁鹊为魏王针灸,魏王问扁鹊:“你们们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扁扁不假思索道长兄最高,我最差。”魏王诧异。扁扁鹊接着说道:“我长兄治病于病发之前,一

般人不知他是在为人铲除病源、防患于未然,所以他医术虽高,名气却不易传开而我是治疗于病情发作和严重之后,人们能看到我为患者把脉开方、敷药刺穴、割肉疗伤,我也确实让不少病人化险为夷,大家就以为我的医术比长兄高明。”扁鹊认为能够及早消除疾病的隐患,将身体遭受疾病侵害的危险降到最小,这才称得上是“上医”。而扁鹊的这种思想正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治未”。

入围中国古代《三大奇书》、《国学五经》,这本书有何出众之处?

总之,《黄帝内经》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两千年年紫行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另外,它还定了我国养生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早已被各代医家所验证,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有极大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