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选址眼光独到,王爷著书盛赞一人

清志咸认东陵“北取胜于恒岳”,发脉于太行山恒山,南及渤海。还是不忙着看这么远,先从燕山说起。

东陵选址眼光独到,王爷著书盛赞一人

燕山山脉(图片来源:hi.baidu.com)

堪称太行来龙、燕山大结的,无疑是都城北京;阴宅方面,黄土山长陵算一处。清东陵有的是一局之团聚周密,但居北京东翼,长陵左手,属燕山余脉,没有北京的合纵连横,山水大会,也没有长陵的龙真穴的和气势。清东陵龙脉虽与太行山有关,但其发脉没那么远,取胜于恒岳无从谈起。

实际上,清东陵龙脉起自北京东北部扈从——燕山余脉之雾灵山,雾灵山是清东陵太祖山。

东陵选址眼光独到,王爷著书盛赞一人

清东陵宏观地形图

雾灵山逶迤东南,于兴隆县北充分跌断,现一字文星,过柳河。龙脉溯水南下,十数里后,起海拔1475.7米的六里坪山,是为清东陵少祖山。

过水后重起的六里坪山,山势连绵,中山行度昂扬奋进,直奔东南而来。由于洒河突于右分离向东,一去不回,入滦河,龙脉二度开张展翅。左腋相继衍生马兰、魏进两河,随龙南下。龙右,淋河近距离傍龙,南流昌瑞。

东西走向的昌瑞山,耸金星面南端立,左右砂开重重,展势10余里,青龙蜿蜒,白虎驯俯,滨淋河昂然大起一峰为曜星,作水关。整个穴山舒展悠扬,广作清东陵父母山。

东陵选址眼光独到,王爷著书盛赞一人

背靠昌瑞山的孝陵(图片来源:hi.baidu.com)

如志书所述,清东陵龙脉奔腾而来,直龙结作。以孝陵言,后龙开帐中出,左右龙蟠虎踞,前砂巧媚呈秀,似是无美不收。而大局更是不落俗套,令人心旷神怡。

据《遵化县志》,清东陵东南盆地为燕山南麓著名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一条狭长的中道山把山间盆地一分为二。中道山以北的山地称北山,平原称北川。中道山以南的山地称南山,平原称南川。全境地形通称“三山两川”。

东陵选址眼光独到,王爷著书盛赞一人

清东陵卫星摄像图

遵化地势由北东向南西倾斜。东北部洪山口一带,低山较集中,地势自此向西南逐渐下降,至西南部平安城附近,两地高差在700米以上。其间山丘起伏,沟谷纵横,地形比较复杂,致使全境绝大部分河流流向西南,注入于桥水库。

从风水角度看,中道山为清东陵朝山,如带形袂环,其内构成周密明堂。中道山以南山地复次回朝,南川平原故而构成二堂;南山以南的唐山平原,为三堂。

东陵选址眼光独到,王爷著书盛赞一人

清东陵(图片来源:hi.baidu.com)

遵化东部为黎河流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黄台口倾斜。中部为沙河流域,主河与其西部各支流成扇状由北向南,扇轴集中倾斜于水平口。西部为淋河的西大河,成条状由北向南龙门口倾斜。

对于清东陵而言,北川平原有情为其所用。诸水去而复汇大河,回环绕抱,总体呈吉。主要作用于二堂的黎河,由城东主河北黎河,支流小厂河、东黎河、老峪河组成,在赵家街村南与沙河汇合入于桥水库,亦属吉水。至于由沙河、黎河冲积而成的南川平原以及唐山平原,则视龙力另当别论。

东陵选址眼光独到,王爷著书盛赞一人

清孝陵风水态势图

孝陵风水元素简明,内堂紧密,水口交锁,门户天然,“四象”齐备,确实像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能获得一朝君臣的共同认可,实属不易。百年方志因循称誉,亿万人子竞相赞美,均发自内心,并不只是阿谀奉承之词。

大别于永陵的穴形凶恶,龙虎失衡,昌瑞山下孝陵,合规合矩,堂皇中正,连朝案与靠山都是三点成一线,实在是太完美了,完美得风水师莫名兴奋,心中颤抖。

东陵选址眼光独到,王爷著书盛赞一人

啸亭杂录

嘉庆年间,礼亲王昭梿著作《啸亭杂录》即如此赞道:“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也就是说,即使是风水先生,也未必有顺治帝的慧眼,能够找到这样的风水宝地。

(待续,本文选自《千年堪舆——二龙争珠》第三章“扬鞭策马”。)

你可能不懂风水,但不会拒绝风水……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