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國歷史上那些因感動而停手的刺客之四

因感動而停手的刺客之九:唐太子承乾刺客不殺于志寧

于志寧(公元588年~公元665年),字仲謐,雍州高陵(今陝西高陵)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師於謹曾孫。于志寧原為隋朝冠氏縣長,後投奔唐朝,擔任渭北道行軍元帥府記室、天策府從事中郎,列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後任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教導太子李承乾。在任職太子府期間,于志寧曾多次進諫,但李承乾不聽,終至被廢。唐高宗李治繼位後,于志寧升任侍中,又任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進封燕國公。于志寧在唐高宗廢后之事中,未表明立場,而得罪武則天,被貶為榮州刺史,並以華州刺史致仕。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于志寧病逝,追贈幽州都督,諡號定。

據《新唐書》卷一百四《列傳第二十九》中的《于志寧傳》載:

唐太宗曾經對於志寧說:

“古時,太子出生,在其還需要士人揹負行動的時候,朝廷就會安排大臣輔弼。昔日,成王(姬誦)以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為師傅,他每天聽聞的都是天下正道,習慣成自然,養成了他純正的本性。現在,大唐的太子年幼,您也應當以正道輔佐他,不要讓邪僻誘啟了他的心。您要盡心盡力,至於您官職和賞賜,都是可以破格獲取的。”

太子承乾屢犯過錯,于志寧想要救助並阻止他,於是,他就向太子呈進了《諫苑》,以委婉諷勸。

唐太宗知道此事後,非常高興,賞賜給於志寧黃金十斤、絹帛三百匹。

很快,于志寧便兼任太子詹事,後因母喪去職。守喪期間,唐太宗詔令于志寧提前復職,他堅持請求服喪滿期再履職。為此,唐太宗特地派遣中書侍郎岑文本敦促並開導于志寧說:

“為國盡忠與為母盡孝無法同時做到的。現在,太子正需要人教導約束,為了江山後繼,您就勉為其難,馬上覆職吧;您就當是在替我完成教育輔導他的任務。”

于志寧這才復職。

農忙時節,太子也不顧節令,繼續建造深邃的密室,一連幾個月,都不曾停工。

另外,太子還過度沉溺歌舞。

因為太子的種種,于志寧勸諫他道:

“殿下現在所居的東宮,是隋朝的時候建造的。那時,人們就已經說東宮奢侈豪華了。而今,怎能容許在這些原本就奢華的東西上再去雕鑿裝飾呢?為踵事增華,又召來工匠和僕隸。這些服役的工匠和沒收進官府的僕隸,都是些違法犯禁而逃亡在外的人。現在,他們可以帶著鉗子、鑿子、錘子、木棒,往來進出東宮,東宮的監門、宿衛、直長、千牛等警衛人員不能對他們進行盤問。目前的狀況是,武士在宮外,奴隸在宮內,這怎能不人擔心呢?另外,東宮裡頭經常鼓樂聲動,樂官、樂工動輒就被留在宮中,不讓他們出去。前幾年,皇上對殿下的口諭告誡,殿下可以不去想一想嗎?”

太子不聽。

太子身邊的侍從多數由宦官充任,于志寧又勸諫說:

“宦官,都是身心不健全的人。他們善於表現地十分溫順以阿諛逢迎上意;他們會靠著受寵而作威作福;他們還憑藉上傳下達的時機而製造禍患。史蹟斑斑:春秋時宋國的太子痤被伊戾陷害致死;齊桓公的寵臣易牙等人立無虧為太子,使齊國大亂;趙高殺死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結果秦二世胡亥使秦朝滅亡;漢靈帝時的宦官張讓使東漢分崩離析;近代,北齊任命鄧長顒為侍中、陳德信為開府儀同三司,在內參與皇室家宴,在外干預朝廷政務,北齊終究被顛覆……現在,殿下週圍任用的全是宦官,他們輕慢高級官員,欺壓顯貴朝臣,任官品級混亂,法度秩序廢弛……這種狀況,就連外面毫不相干的人都覺得奇怪。”

太子更加不高興。

東宮的車伕侍從依照慣例應該輪流休假,但太子不遵照執行,他還私下引進突厥人,和他們親近糾纏。

于志寧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呈遞諫疏極力陳詞:

“東宮的僕從車伕以至獸醫,從春到夏,都不能輪流休息。這些人,有的父母健在,無人伺候;有的兒女幼小,沒人撫養。不讓他們輪流休息,這實在不是寬厚仁愛者所當為。另外,突厥的達哥支等人,人面獸心,不能指望以禮儀教化他們,不能用仁愛真誠來對待他們、親近他們。親近這些人,對名聲沒有益處,對德行會有損害。更何況,現在殿下把他們引進有婦女居住的內室,讓他們與宮內婦人經常親密接近,這樣的狀況,別人都非常震驚害怕,難道殿下可以對此心安理得嗎?”

太子大為惱怒。

於是,太子就派張師政、紇幹承基去刺殺于志寧。

張師政、紇幹承基兩人潛進于志寧的住宅,看到于志寧疲倦地枕著土塊睡在草墊上,不忍心刺殺,就離開了。

太子事敗,被廢黜。

唐太宗瞭解到此前的實際情況後,對於志寧說道:

“聽說您多次勸諫,承乾不聽您的,所以才會到這個地步。”

太子被廢,東宮屬吏都獲罪免官,惟獨于志寧因辛苦努力而得到寬待。

隨後,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唐太宗又任命于志寧為太子左庶子,升任侍中,授予光祿大夫,提高封號為燕國公,主持編撰本朝歷史。

李承乾(公元619年~公元645年),字高明,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太宗李世民長子。唐太宗即位(公元626年),立為太子,時年八歲,聰明可愛。年長後,因腿疾,稍不良於行,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同母弟李泰有奪位之念,兄弟交惡。唐太宗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承乾因忌憚李泰,在試圖暗殺李泰而失敗後,他便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駙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正月,唐太宗還表態太子雖有足疾,並不影響走路,何況太子有子,依照禮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應該立李承乾的兒子李象繼位。為了保全愛子,唐太宗認為“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晉王(李治)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於是,便立李治為太子。在唐太宗保全下,李承乾被判充軍到黔州,而一起參與政變的趙節、杜荷、侯君集等皆處死。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李承乾死在了流放之地【墓誌為貞觀十七年十月一日(643年11月17日薨)】,唐太宗為此罷朝,葬以國公禮。其孫李適之得志於唐玄宗,追贈恆山王、荊州大都督,諡號為愍,陪葬昭陵。

因感動而停手的刺客之十:故囚刺客不殺李勉

李勉(公元717年~公元788年),字玄卿,唐朝宰相、宗室,鄭王李元懿(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唐高祖封為滕王;唐太宗貞觀年間改封為鄭王。)曾孫、岐州刺史李擇言之子。李勉早年曾任開封縣尉,後任監察御史,累遷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拜嶺南節度使。唐代宗(李豫)大曆十年(公元775年),李勉任工部尚書,封汧[qiān]國公,不久出為永平軍節度使,又兼任汴宋節度使,加封同平章事、檢校左僕射。唐德宗(李適)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李勉被李希烈擊敗,丟失汴州,以司徒平章事之職召回朝中,後以太子太師罷相。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李勉病逝,終年72歲。冊贈太傅,賜諡貞簡。

根據唐人李肇《唐國史補》卷中記載:

有人說,天下兵甲還沒有興起的時候,刺客很多。

當年,李勉擔任開封尉,在鞠訊獄囚時,有獄囚非常意氣。那獄囚的意氣感動了李勉,李勉就放了他,讓他逃逸求生去了。

多年以後,李勉因事罷職,客遊於河北境內。

十分湊巧,李勉在河北時,偶然間碰到了當年他放生的獄囚。曾經的獄囚見了李勉,十分高興,就將李勉迎請到自家,熱情招待。那位獄囚還告訴妻子,這位官人,就是當年放自己活命的大恩人。講完過往,獄囚問妻子道:

“這是給了我生路的恩人,我們要如何來報答他的大恩大德呢?”

其妻回答說:

“我們送他一千匹縑報答他吧?”

獄囚說:

“不行,太少了!”

其妻就說:

“那送他二千匹縑來報答他吧?”

獄囚又說:

“不行,還是太少了!”

其妻一聽,就說到:

“二千匹縑還太少的話,不如把他殺了,以絕後患!”

原來,獄囚和妻子認為,當年咱們犯案不輕,被李勉輕縱。按照獄囚與妻子的心理,如今,二千匹縑尚遠遠無法回報。如果無法回報,而李勉又知道了咱們的行蹤,萬一,李勉有什麼想法,他前去告官。最後,咱們還不是死路一條?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殺了李勉,這樣,就可以繼續人不知鬼不覺地在此地生存了。

聽妻子這麼一說,獄囚也心動了,覺得老婆說得有道理。

幸運的是,獄囚家裡的僮僕很同情李勉,他悄悄將獄囚即將謀害李勉的消息告訴了他。

李勉得到訊息後,他穿著衩衣(男子便服),乘坐馬匹,趕緊從獄囚那裡悄悄逃走了。等到半夜時分,李勉已經逃出百餘里路。

李勉估摸著逃得差不多了,他就在河津的客店住下。

客店的老父問李勉道:

“這裡猛獸很多,你怎麼敢夜間行路呢?”

李勉也不隱瞞,就把此前和獄囚的事情對客店老父講了一遍。

李勉的話還沒有說完,屋樑上有人望著下面說道:

“我差點誤殺了寬厚的長者!”

那人說完,跳下房梁,揚長而去。

天還沒亮,屋樑跳下的那位已經帶著獄囚夫婦的首級,前來拜見李勉了。

原來獄囚夫婦謀劃,猜想李勉肯定會在此處歇宿,安排刺客於此處等候,準備刺殺李勉。

不想,結局如此。

因感動而停手的刺客之十一:五代葛從簡刺客不殺許州富人

明人劉昌《懸笥瑣探》中《刺客》一節載:

五代時期(公元907年~公元979年,五代十國,一般又簡稱五代。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定都於開封和洛陽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以及割據於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等地的十幾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葛從簡是忠武節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中部設立的節度使。)。

當日,葛從簡聽說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富人有一條玉帶,非常精美。他很想得到這條玉帶,但是,一直無法得手。

於是,葛從簡就派遣兩名士卒,半夜潛入許州富人的家裡,乘夜黑殺掉富人,奪取玉帶。

當天晚上,士卒跳牆進入富人家中,藏在樹木背後觀察動靜,準備伺機下手。

士卒隱於樹後觀察的時候,看到許州富人夫婦二人,相敬如賓,以禮互動。當下,他們都非常感動。

二位士卒見此情狀,嘆息道:

“我們的主公,為了奪取人家的寶貝玉帶,就要殺害人家。我們幫他劫奪玉帶之後,我們肯定也不會倖免!”

於是,二位士卒從樹木背後躍出,告訴許州富人,節度使葛從簡想要得到他的玉帶,以至於要派人行刺劫取,他們並叮囑富人,趕快把玉帶獻給葛從簡,以保全性命。

說完之後,兩位士卒就跳牆離去了。

後來,再也未見二位士卒的蹤跡,也不知他們跑到哪裡去了。

(未完待續)

「原創」中國歷史上那些因感動而停手的刺客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