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討論:胡笳十八拍的歷史記憶

今天第一次參加三字經講課,跟各位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學習的氛圍真的很棒!講到“蔡文姬,能辨琴。”部分時,定辭同學很詳細地介紹了,蔡邕、蔡文姬父女的背景資料,其中提到了《胡笳十八拍》和文姬歸漢。下面附上我關於《胡笳》一曲的考證。

1.胡笳

這個是少數民族吹奏樂器。聲音有點像馬頭琴,聽起來就讓人聯想到大漠與草原。

國樂討論:胡笳十八拍的歷史記憶

胡笳

2.詩歌與琴曲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文化界關於《胡笳十八拍》的真正創作者是誰,成於何時,展開了一場廣泛討論,如今貌似還沒有個定論。不過無論是不是蔡文姬親為,《胡笳十八拍》詩文的藝術價值和史學價值都是不可否定的。除了詩,如今還有不少與其相關的琴曲流傳於世。而其詩中也多次出現與演奏有關的詩句:“笳一會兮琴一拍”“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如此,十八拍的每一拍都可以找到對演奏情況或者琴曲內容的描述。可見這首詩很可能就作為一首琴歌唱詞表現過。

2.1 《胡笳十八拍》的成曲時間

在《後漢書·列女傳》中,只提到了蔡文姬作《悲憤詩》二首,並未提到《胡笳十八拍》這首長詩。

初唐詩人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說“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應該能得出,即便是託偽,成曲年代也至少在唐以前。

2.2 相關樂曲

2.2.1 《胡笳五弄》

西晉劉琨所作,含《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露》、《悲漢月》五首。

介紹下劉琨先生,大家肯定都知道一個成語——“聞雞起舞”。在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中,他是男二號,就是被主人公祖逖叫醒的那位。這位有帶兵打仗的經歷,還精通胡笳。有“吹笳退敵”的事蹟。這個事蹟可以看作四面楚歌+空城計的整合版。劉琨被匈奴人圍城七日不得援,靈機一動想起昔日楚霸王。於是召集軍中會吹鬍笳的軍士,組成樂隊登牆演奏。匈奴士兵很想家,就傷心地走了。(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馬頭琴的哀婉與荒涼)

國樂討論:胡笳十八拍的歷史記憶

聞雞起舞

這五首曲子被隋唐時的琴家趙耶利入譜。

2.2.2 《大胡笳》與《小胡笳》

這兩首都是純器樂曲,不用唱的。作者是初唐琴家董庭蘭先生。

董庭蘭先生是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董大”是也。此君在世時依靠高超的音樂演奏水平名滿天下,同時期的詩人以與他結交為榮,到了晚唐還有人懷念他。“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 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

開元、天寶年間,西域音樂十分流行。而傳統琴曲因其晦澀含蓄(比如《廣陵散》),不是很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董庭蘭先生除開琴彈得好,還特別擅長吹篳篥。篳篥是啥?也是少數名族吹奏樂器,和胡笳音色十分接近。董大依靠篳篥演奏擴展了在普通百姓間的知名度,最終成為全民偶像。而後,董大技集沈家聲和祝家聲之長,參考《胡笳十八拍》之意象(用特定的節奏旋律表現相同的內容),“調笳聲入調”,得《大胡笳》和《小胡笳》二曲。百年後元稹詩曰“哀笳慢指董家本,姜生得之妙思忖。”今日可見之譜本中,《小胡笳》與《廣陵散》形有相似之處。

2.2.3 樂曲的流變

現在網上能聽到的,現當代琴家演奏的譜本中,《胡笳十八拍》最早見於1596年《文會堂琴譜》,大小胡笳最早見於1425年《神奇秘譜》。所以從嚴格考據的角度看,唐到明這一段時間,屬於有名字沒譜子的情況。有沒有的問題解決了,現在流傳的真不真,還說不清楚。

這就要從藝術流傳的角度來說了。任何一種藝術門類,或者更廣泛地,一門手藝,想要流傳下去,必須要有合理的傳承方式(呃,好像是廢話……)比如木工漆工這種,在出現圖本之前,肯定有一個單純依靠師徒口傳心授的時期。宮廷裡有相應的官制和工制。而在行業內部,除開入門的東西,就屬最能體現技術水平高度的作品,流傳最廣,傳承最堅固。就好比詩中,開蒙時的《詠鵝》,與高中時學的《蜀道難》、《將進酒》。而曲中《胡笳》,由於其蘊含的邊塞詩一般的,蒼涼、悲壯、寒怨之感,迅速成為當時最流行的琴曲(最紅的明星出的主打歌,質量還挺好),時至今日還是琴曲中高難度與高藝術水平的代表之一。如此名曲,更可能是被代代琴人奉若瑰寶,小心流傳,與藝術形式本身同在。僅以文字考據資料的缺失,就斷言如今的《胡笳十八拍》曲為明代託偽,實在有些武斷。

樂曲在傳承過程中,每一次師徒傳授,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理解不同,都有可能使樂曲發生細微的,符合當時流行文化審美的變化。而琴樂本身重視主題情感表達的特徵,和以高古為貴的審美意向,保證了,如此的細微的量變的積累,很難導致,影響樂曲主題的,質變的產生。一如《瀟湘水雲》曲,郭楚望先生作於南宋,如今述者51個版本,都是“縱指發奇哀,瀟湘水雲怒”。

國樂討論:胡笳十八拍的歷史記憶

3.《胡笳十八拍》部分詩文賞析

全詩請見沙發清遠同學的搬運,配合音樂效果更加

通讀全詩,如果要用一個字概括其中感情,“怨”字最為合適。與南宋詩詞裡女子的深閨之怨不同,《胡笳十八拍》中的是“浩於長空”之怨。

全詩請見沙發清遠同學的搬運,配合音樂效果更加

通讀全詩,如果要用一個字概括其中感情,“怨”字最為合適。與南宋詩詞裡女子的深閨之怨不同,《胡笳十八拍》中的是“浩於長空”之怨。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

一下將人拉入了東漢末年,那個神州動盪,上到漢家天子,下到街邊賣草鞋的,人人難以保全自身的時代。內有宦官擅權,外有匈奴環伺,民間還巫鬼橫行。漢末大儒蔡邕,就是這樣一位生錯了時代的賢者。著書四千餘,全焚燬在戰火中。因得罪小人,與女兒離家流亡十載,好不容易回到老家,沒過幾天安穩日子,又遇上董卓作亂,廢帝專權。此時女兒蔡琰嫁到河東衛家沒多久,其夫君衛仲道就病死了,蔡琰歸寧陳留。董卓剛剛發動政變,需要找一些社會上有名望的人來給他背書、洗白。

“聞邕名高,闢之,稱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舉邕詣府,邕不得已,到”

被董卓以滅族相要挾,蔡邕只得出來做官。其後董卓被司徒王允設計所誅,蔡邕在王允座位上嘆了口氣,就被王允打入死牢。

當時社會上有名望的文士紛紛體他求情“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王允卻連效仿太史公的機會都沒給他。

國樂討論:胡笳十八拍的歷史記憶

蔡文姬時年十九,失去了父親。 192年,王允在權力的巔峰待了一個月,董卓舊部叛亂,兵臨長安,王允被殺,軍閥混戰正式開啟。南匈奴趁機南下。

“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

史書中短短一句“天下喪亂”,背後是多少人間苦楚。蔡文姬在《悲憤詩》中這樣描述被俘虜時的景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正值青春年華的蔡文姬,筆下卻是如此沉重的文字。平日裡行走在西安的街道上,難以想象這片土地在一千八百年前遭遇的苦難。 後世的相關主題的文藝作品中,喜歡說蔡文姬被擄到匈奴後成為了左賢王的妃子。這種說法應該算是後來中原文士們保留臉面的產物。一是,“沒於左賢王”,是說像戰利品一樣被沒收了;二是,匈奴王的一眾妃子都應該有“閼氏”稱號,而各路記載中均未見蔡文姬有此稱號。蔡文姬在胡地做了十二年俘虜,以俘虜的身份生了兩個男童。“對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當告誰?”

國樂討論:胡笳十八拍的歷史記憶

“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蔡文姬離開了戰火下的滿地血漬,緩緩走入漫天黃沙,不知她此時是否回想起以前,讀書,學琴的時光。賀知章獨在異鄉為異客,蔡文姬這是獨在異國做俘虜。“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飢對肉酪兮不能餐”飲食不合胃口,“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冰霜凜凜兮身苦寒”,穿的也不好。"鼙鼓喧兮從夜達明""攢眉向月兮撫雅琴"胡人的音樂也欣賞不動,自己彈琴也知音難尋。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

正當蔡文姬以為自己即將在胡地度過餘生的時候,父親生前的好友曹操派人來贖回了她。“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祀。”這兩句詩充滿了喜悅,生活有又一下有了光彩。然而,忽聞喜訊的驚喜過後,即將與兩個孩子分別的現實又讓悲傷在蔡文姬胸中漸漸蔓延。從十三拍到十六拍,詩中用了四段來描寫母子即將永別的“怨”,子母分離,兩個孩子作為奴隸的子嗣,在胡地將生活艱難。“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注下沾衣。"“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離別的時候一步一顧“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以後只能與親生骨肉在夢裡相見。亂世中的故園,僅剩的血肉生活的塞外,究竟哪裡才是她的家,或者兩處都不是她的家,她在世上也許已找不到家了。在外流浪的悲情剛剛平復,母子永隔的怨憤卻如泰山北海一樣壓向她。《悲憤詩》中這樣描述她當時的心情“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蔡文姬忍不住質問蒼天,“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國樂討論:胡笳十八拍的歷史記憶

最後她還是回去了。“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豗兮筋力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干。”重回故土時沒有陶淵明“歸去來兮”時一般的歡欣,只有無盡的悲苦。再入長安,親人都已在戰亂中凋零,故園一幅破敗景象,當初雕樑畫棟,而今斷壁殘垣。舉目四望,她是否會覺得,在漠北的風沙中與兩個孩子一同苟活,是否要比如今在中原孤獨老去要好呢?

“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這首《胡笳十八拍》所描繪的個人悲慘遭遇已是人間罕見,而其又與山河凋零的時代悲劇共鳴。在此之上,更有主角蔡文姬在如此環境下堅韌與堅持的品質散發的人性光輝。這些疊在一起,又放佛映襯著整個華夏民族在歷史的潮流中遭受著風吹浪打,經歷了一次次苦難,又在這一次次苦難之後,從一代代英雄聖賢和普通勞苦大眾保存下的火種中,又開出新的花朵,結出新的果實。亂世中讀此詩,知需堅韌不拔,歷盡磨難;太平時讀此詩,知需珍惜眼前,學而不輟。

國樂討論:胡笳十八拍的歷史記憶

志通回覆:

同學行動力真是強呢。期待您的詩文賞析哈。

《胡笳十八拍》這個譜子在很多琴譜中都有所記載,比如您文中說到的《文會堂琴譜》,還有諸如《蕉庵琴譜》《天聞閣琴譜》等譜子中,而現在通行的版本,則是由吳景略先生以《五知齋琴譜》為底本,在加上自己的一些潤色整理打譜而成。

附上吳景略先生操縵錄音,大家可以嘗試看著詩句,一邊聽著曲子來相互對應一番。

第一段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至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汙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第二段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逺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猛暴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段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生失家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從夜達明,朔風浩浩兮暗塞營。感今傷昔兮三拍成,銜悲蓄恨兮何時平。

第四段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惟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慾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渉歴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第五段

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音。雁高飛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冷冷兮意轉深。

第六段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第七段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戎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邊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牛羊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第八段

為天有眼兮何為使我獨飄流,為地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優,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第九段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第十段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衝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緣離別。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第十一段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鄉里,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第十二段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羗胡舞蹈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逢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彼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第十三段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淚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悲號失聲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銷影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段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飢。四時萬物兮有盛衰,惟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寬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自思。

第十五段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窮廬兮偶殊俗,欲得歸來兮天從欲,再歸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不照臨。母子分離兮意難忍,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第十六段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 ,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重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第十七段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修阻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乾,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豗兮筋力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干。

第十八段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兮皆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 尾聲 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