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具備垂直起降嗎?

李乾糧


目前世界上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戰鬥機只有AV-8B和F-35B系列。這兩款機型都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這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兩棲作戰的主力機型。在F-35B之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使用AV-8B這款英國設計的機型,如今隨著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F-35B的大批服役,AV-8B將開始退役。

F-35B之所以具備垂直起降能力是在於其安裝的可以用來調節角度的尾噴管,另外還安裝有碩大的升力風扇結構。但是也因為這些組件使得F-35B的重量就得增加,這個隊作戰能力勢必造成一定的影響。

美國的JSF聯合攻擊機名義上是三軍通用,實際上三個子型號有很大的差異,從發動機上看就是最大的區別。目前中國裝備的殲-20戰鬥機採用普通的渦扇發動機,從這個結構上看就不具備垂直起降的能力。



實際作為F-35B來說正確的稱呼是短距離起飛和垂直降落,因為如果垂直起飛就無法掛載什麼彈藥了,這也是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的一個缺陷。

就目前看殲-20是不具備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的。


航空愛好者AMR


殲-20不具備垂直起降能力。

除開直升機,普通噴氣式戰鬥機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不多,從噴氣式戰鬥機問世以來,研製成功並進入部隊服役的只有英國的“鷂式”戰鬥機(後面在美國發展出了AV-8B等提升性能版本),蘇聯的雅克-38戰鬥機和現在的F-35B型。雅克-141經歷了多次試飛但沒有進入量產並服役。期間各國還研製過多種噴氣是垂直起降戰鬥機,但都沒有發展下去。

再強大的戰鬥機,都需要多則上千米,少則幾百米的機場跑道起飛和降落,而這麼巨大的機場目標,在戰時肯定是第一個收到攻擊的對象,這樣飛機性能再好,也趴在地上英雄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在冷戰年代,各國都絞盡腦汁研究怎麼減小對機場的依賴。這樣一方面是催生了高速公路起降技術發展,隨之帶來戰鬥機野外維護和補給的技術和體系發展。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影響就是垂直起降技術。直升機因為原理所限,速度太慢,無法和噴氣式戰鬥機匹敵。

美國自鷂式改良而來的AV-8B戰鬥機(圖片來自網絡)

垂直起降技術的難點在於發動機,按目前科技水平,還造不出這麼一種推重比足夠大,工作足夠可靠的,能夠克服為了垂直起降而帶來的各種問題的發動機。

蘇聯雅克-38戰鬥機,早已退役(圖片來自網絡)

垂直起降戰鬥機一開始出現過立式垂直起飛的做法,如美國XFY-1和XFV-1方案,飛機尾部坐在地上,機頭衝上,靠強力的螺旋槳帶動起飛,然後垂直降落,很明顯根本沒有實用性。後來有人提出升力發動機方案,即使用噴口衝下的幾臺小型噴氣升力發動機在起飛和降落時工作,把飛機“抬”起來和落下去,再靠普通噴氣發動機加速到正常平飛狀態,這時收起或關閉升力發動機。這樣帶來的一個難題就是在佔飛行大部分時間的正常飛行狀態時,升力發動機就是無用的死重,嚴重影響飛機性能和擠佔載荷能力與空間。當時法國巴爾扎克方案,德國VJ-101方案都屬於這種,其中德國VJ-101C還成為了史上第一架超音速的垂直起降飛機。我國在殲-6上也搞過垂直起降方案,依靠4臺巨大的風扇把6爺抬起來,後來方案無疾而終。

法國巴爾扎克戰鬥機,創造過很多垂直起降戰鬥機飛行記錄(圖片來自網絡)

直到“鷂式”的出現,才是垂直起降技術實用化,飛機量產並進入部隊服役,實戰戰績也不錯,馬島戰爭中鷂式擊落21架敵機貳自身空戰中無一被擊落。鷂式垂直起飛的訣竅在於變態的“飛馬座”發動機,發動機噴口可以旋轉,垂直起降時噴口衝下,起飛後噴口逐漸向後轉,逐步過渡到平飛狀態,降落反之。這樣就不存在升力發動機的死重問題。不過“鷂式”為了垂直起降也是代價很大,載彈量載油量都被壓縮到幾乎沒有實用價值的地步。所以“鷂式”在實際使用中基本都是滑躍起飛垂直降落。

F-35B則是依靠目前推力最大的軍用噴氣發動機F135的強大性能,在起飛降落時帶動起降風扇和可旋轉的尾噴口作為起飛降落推力來源進行垂直起降。但也造成了F-35B是F-35家族中載彈量最少,作戰半徑最小的局面。

F-35B戰鬥機,已經大批量服役

殲-20在研製的一開始就沒考慮過垂直起降的問題,一方面是發動機不過關,一方面是殲-20的定位在於國之利器,把各種性能和配置全部壓到提高戰鬥力上,是不會為垂直起降花一公斤代價的。

殲-20戰鬥機


航空君


殲20不具備垂直起飛的能力,四代機中只有美國的F35B型是一款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電磁彈射才是王道。


殲20不但不能垂直起飛,連短距起降都不具備,未來如果殲20要上航母,只能採用彈射起飛。

而目前世界唯一的一款擁有短距/垂直起降飛機是F35B戰機,採用了英國海鷂戰機技術,是英國人沒錢,於是拿著自己的先進技術去投資抵款用的。而其垂直升力於海鷂垂直起降又有區別,F35B戰機在前部,飛行員座艙後面位置加了一個升力風扇於尾噴發動機一起提供戰鬥力升級,因此能夠完成短距/垂直起降。


我們對垂直起降的飛機沒有這個需求,垂直起降過程耗費大量的燃油,作戰半徑有限;座艙後面安裝這麼大一個升力風扇,肯定對飛機結構有很大影響;成本還高很多,不適合我們作戰需求。

彈射起飛甚至電磁彈射才是目前最需要個是個我們發展的東西,你們覺得呢?


狗刨電競


不具備。

雖然殲-20戰機是一款性能優異的“五代機”,但從公開資料看,殲-20在設計之初似乎並沒有考慮過垂直起降因素,甚至是否考過艦載都存在疑問,因此,殲-20戰機很難像F-35一樣,發展出A、B、C三型。如強行發展,其難度及花費並不亞於新設計一款戰機,這也是不符合現實需求的。

F-35戰機A、B、C三型雖看起來類似,其實存在著巨大的差異。F-35A型戰機在2006年12月15日完成首飛;但垂直起降的B型,直到2008年6月11日才進行首飛,且還是採取了傳統的滑行方式,並在2011年短暫停止生產,進行技術方面的改進,2015年7月31日進入美海軍陸戰隊,雖已開始進行部署,但還需進行相關測試。

而艦載版的F-35C型戰機,為確保低速時的安全性,加大了其主翼及垂直尾翼的面積,兩翼也可進行摺疊,在機體結構上也進行了強化,成本則是上升了近3000萬美元。因F-35C型戰機構件交付延遲,加上設計修改,原定於2009年的試飛被推遲到了2010年6月,進入海軍服役則要等到2018年。

有分析認為,與其關注殲-20的垂直起降、能否上艦等問題,其實不如借鑑殲-20戰機經驗,參看美國發展模式,進行重新設計研發。畢竟未來垂直起降或許需求不大,但隱身艦載機的需求還是必要的。


飛機永動機


你這不是在“黑”殲20呢嗎?垂直起降最起碼的一個條件就是推力必須大於重力,就好比旱地拔蔥,壯漢扛麻袋一樣,沒有那麼大的勁兒,怎麼能垂直起降?這跟滑行後的起飛完全是兩個勁兒。我們都知道的是,殲20重量大約在30噸,而發動機的推力遠遠達不到這個重量,何談垂直起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