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記載里的玄武門之變是怎樣的?

一個人的歷史


正史裡記載的玄武門之變肯定被美化,一定是傾向於李世民。我們可以多加分析和參照其他史料還原一下歷史的真像。

提及唐太宗李世民。都知道是一代明君。是封建王朝開明皇帝的代表。但是這位傑出的皇帝卻是一個篡位者。不合法登基

要說李世民,應該有有兩件事,一是玄武門之變,二是有為之君。就登基的形式而言,李世民和他的大表哥楊廣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二人都是篡位登基(但從現在的史料來看,楊廣是合法登基)都是欺父,殺兄屠弟。尤其過分的是,把弟媳納入後宮為妃,把大哥的十個兒子全部誅殺。做的比楊廣還過分。十足的暴君。但登基為帝的李世民和楊廣恰恰相反。李世民卻是難得的明君。可以說,正是由於得位不正,所以在為君上,才會有所作為。一個楊廣,一個李世民。表兄表弟卻成為中國歷史上暴君與明君的代表。
大唐武德八年,也就是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爭奪已經是白熱化了,李淵經過數次調節也無濟於事。可以說,李淵根本沒有更換太子的意思。之所以重用李世民,一是擔心太子權力太重。影響皇權,二是天下未定,也需要李世民出力。也許為了彌補對李世民的虧欠。李淵允許李世民組建天策府。天策府實際上就成為李世民獨立自有的‘私人‘’’組織。這裡面有房玄齡,杜茹暉,尉遲敬德,張公謹。等等主要文武要員。
但必須指出的是,對於太子李建成,李淵還是愛護的,根本沒有更換太子的意圖。對於朝臣在秦王和太子選班站隊是十分反感和警惕的。開國輔弼重臣劉文靜就是因為和李世民走的太近太密。在裴寂的讒言之下,將劉文靜處死。雖然李世民數次求情,但越求情,劉文靜死的越快。李世民對於此事耿耿於懷,就把此事賴在了裴寂的生身上。李淵死後,裴寂差點喪命。
在《舊唐書》裡,裡史書把李建成寫成一個荒淫好色,碌碌無為之輩,這純屬是李世民的栽贓。而實際上李建成是一個十分合格的皇位繼承人。在李淵起兵的打天下的時候,李建成也是戰功赫赫,只不過一方面被李世民所隱瞞修改,再一方面,他最為儲君,自然需要輔佐李淵處理政務。所以在軍功上,和在外界的觀感上不如李世民
而李世民由於經常領兵在外,可以說結交大量的武將以及一些握有重權的文臣。李世民自己也網羅了不少人才。但在封建法統上,李世民再優秀的也不如李建成。況且李建成身邊也有一些重要謀臣比如魏徵,而且當時大唐第一重臣裴寂是李建成的有力支持者。齊王李元吉也是有力助手。
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帝位之爭是無法調和的,李淵從中和稀泥,只會加劇雙發的矛盾。從各個方面來說,李建成是最合法最有理當皇帝的,但李世民不甘心,認為大唐天下十之七八是自己大打下來的。而太子之位因何不是自己。李世民肯定不會去同兵源戰馬都是李建成統一調度意,甚至去思考,他轉戰南北,軍需糧草提供的。這些事情李世民只會感謝李淵,而不會銘記李建成。
最關鍵的是,雙方的下屬的鼓動和勸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誰都知道,一方上臺,自己的主子也許可以不死,但自己一定得戶滅就族。即便是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得拼命讓自己的主子當皇帝。其中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最為熱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讓自己的妹夫當皇帝。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者就是長孫無忌。當然,他的付出也是值得的。自己成為太宗一朝的百官之首,妹妹是皇后。外甥為太子。長孫家族成為大唐第一外戚。
雙方無所不用其極,欲制對方死地而後快,而作為此時事的最高決策者李淵,卻是很猶豫,態度曖昧,始終沒有一個最明確的說法和裁斷,既不動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也對李世民的行為不加指責。面對哦太子黨羽楊文乾造反立即誅殺,支持了李世民,但對太子卻網開一面。同時,也對李世民的勢力加以限制。也讓朝臣很難觀察出李淵的實際想法。公元626年,突厥犯鏡。李淵召集文武商議。太子一黨的建議,讓秦王李世民出鎮洛陽,同時調秦王天策府武將跟隨齊王李元吉出征,如果李淵採納這個策略,李世民將徹底玩完。李世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天策府的人歸太子一黨的人所調遣。
正當李世民在謀劃如何拒絕這個提議的時候,太細子李建成本人卻反對李世民出鎮洛陽,因為李建成怕李世民一代出鎮 怕其造反自立,無法控制。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也覺得事態嚴重,李淵一旦下旨,再反對已經來不急了。三人就開始提議讓李世民發動兵變。誅殺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經過考慮和仔細謀劃最終決定了在皇宮備門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兄弟。之所以選擇在玄武門,因為這是入宮必經之路。而是玄武門守將常何是李世民的死黨。也這也就確保了李世民自己的絕對安全和勝利。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上書李淵,說李建成出入後宮,淫亂后妃。李淵得知以後大驚失色。迅速召集主要宰輔裴寂,封倫,宇文士及(其兄就是殺害楊廣的宇文化及)以及陳書達,陳叔達是南陳陳宣帝的第十六子。然後讓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入宮進行會審。而李世民等待中的機會終於來了。
六月四日,是李淵召集三個兒子議事的時間,當三個兒子在玄武門互殘的時候。六十二歲李淵卻在和幾個宰相湖上泛舟。這時候卻傳來消息,玄武門兵變,尉遲敬德一身戎裝拿著自己兩個兒子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李淵的心情我們將如何描述,三個兒子一母同胞,做出如此慘絕人寰之事,而自己也處於極度危險的地步。悲憤,驚懼,後悔。但畢竟是當皇帝的人,威儀氣度還是有的,李淵此時只有硬挺,告訴尉遲敬德喚李世民來見,封其為太子,自己與嫡妻只有三個兒子,現在已經死了兩個,帝位也只有傳給李世民了,而此前自己在他們中間的調和現在看來是多麼的可笑和悲哀,天家無情可見一般。

而當李淵得知,李世民不顧自己的一再要求和哀求,把李建成的十個孩子以及李元吉的幾個孩子都都給殺了的時候,當看見十幾個愛孫血淋淋的人頭的時候,李淵痛哭失聲,既是有感於長子,的絕後和李世民的絕情,也悲傷於自己晚年的喪子喪孫之痛。同年,李淵禪位於李世民,也是用這種方式對李世民的無聲抗議。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資治通鑑》對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是比較完善的,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玄武門之變的發生經過是這樣的: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秦王既與太子,齊王有隙,以洛陽形勝之地,恐一朝有變,欲出保之,……陰結納山東豪傑以俟變……”,史書開頭強調了秦王和太子,齊王早就有矛盾了,在武德四年,李世民以戰功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開天策府,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治所在洛陽,也就是說李世民以洛陽為根據地,可自行招募府僚,培植親信,並掌管了黃河以東,大唐的半壁江山,可以與太子府相抗衡,而太子也一直想除掉秦王,雙方的鬥爭一觸即發。


之後,“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後李淵去看望李世民,對他說:“大唐建國,你立下的功勞最大,我本想立你為太子,只是建成是長子,做太子也很久了,我不忍心廢掉他,你們兄弟二人既然不能相容,那你就回洛陽,大唐自陝以東全聽你治理”(原文太多,我就不引用贅述了),當李世民準備回洛陽時,太子和齊王怕放虎歸山,便上書說動李淵不讓李世民去洛陽,李淵耳根子也真是軟,一下子便被說動了,收回成命,後“建成,元吉與後宮日夜僭訴世民於上(李淵),上信之,將罪世民”,接著“元吉密請殺秦王”,雖然最後秦王都化險為夷,但雙方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勢必要決出你死我活。


之後就是秦王府的幕僚親信們開始勸說秦王先下手為強,誅殺太子,齊王。房玄齡說:“今嫌隙已成……存亡之機,間不容髮,正在今日!”長孫無忌說:“吾懷此(誅殺太子,齊王)久矣”,而太子,齊王這邊也沒有閒著,他們先是想重金收買尉遲敬德和段志玄,二人不為金錢所動,誓死效命秦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建成謂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憚者獨房玄齡、杜如晦而已’,”於是將二人藉由調出京城,二人走後,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敬德,侯君集日夜勸世民誅殺二人。

就在李世民猶疑不決之時,突厥南犯,建成建議李淵派元吉掛帥出征,而元吉也要求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段志玄等將士隨從出征,趁機調走李世民的心腹,二人密謀在出徵檢閱部隊那天,斬殺李世民,但計劃被東宮率更丞洩露,最終在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等人的勸說下,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


六月初三,“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且曰‘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李淵聽到後,很震驚,並跟李世民說,第二天早上便把他二人召來,問個明白,讓李世民也來。

六月初四,李世民與長孫無忌先來到玄武門,提前埋伏好士兵,張婕妤可能知道李世民要動手,便派人告訴建成要小心,元吉說,我們應當“託疾不朝,以觀形勢”,然而建成卻說:“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於是二人由玄武門入宮。

當二人入了玄武門後,“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卻為時晚矣,“世民從而呼起,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而元吉也被尉遲敬德射殺。

二人死後,東宮和齊王府的將領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人得知這一消息,率領府兵兩千餘人趕到玄武門,想為二人報仇,在這危急時刻,“張公謹多力,獨閉關以拒之,不得入

”,後尉遲敬德將建成,元吉首級砍下示眾,眾人才一鬨而散。在這之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也都慘遭殺害,並在宗室的名冊上刪除了他們的名字,不可謂不殘忍!

再後來,李世民派尉遲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李淵知道事實已成,無法改變,沒過多久便立李世民位太子,下詔朝中一切事物均委託太子處理,一個多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以上便是《資治通鑑》關於玄武門之變前前後後的記載,雖然正史記載的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被迫的,但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一個喜歡篡改歷史的帝王,雖然他篡改了歷史,但我們仍能從這些記載中得知當年的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像那個告密的率更丞,他僅是一個掌管時辰的小官又如何會得知太子,齊王密謀這麼大的事情?還有就是,二人真有那麼傻,會在光天化日之下,閱兵的時候去殺李世民嗎?而李世民派尉遲敬德保護李淵,時建成,元吉二人已死,府兵以散,還有什麼危險可言?與其說是宿衛我看更像是逼宮。


當然了這件事已經遠隔一千三百多年,到底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恐怕我們再也不會知道了。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鹹魚閒聊


看玄武門之變需要跳出玄武門之變去看。對於促成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建成,李世民,李淵三方都有相應的責任:

李建成責任:李元吉最為李建成的支持者,以討伐突厥大元帥名義調走李世民所有得力戰將和謀士,還有約800人的私軍,徹底抽空李世民在長安的勢力。

李世民:李世民在攻下洛陽後,用洛陽的財富私自分封,配置自己勢力,對李淵的分封命令不予理會;面對李淵要遷都洛陽的要求,李世民直接拒絕。上面兩點都表明了李世民把洛陽看成是自己的私人地盤,意圖作為和太子李建成抗衡的基地。

李淵:李淵雖然在李世民攻下洛陽後,對李世民非常失望,慢慢的收回兵權,以李元吉替代李世民,但李淵從沒有想到如何處置李世民的方案,以至於當李元吉要求李淵以謀反處死李世民時,李淵猶豫了。這是李淵的這個猶豫,給力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機會和時間。

從尉遲敬徳來看,在李世民部將被調,秦王府被抽空來看,如果李世民失敗,那他尉遲敬德就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在李世民的部下中,尉遲敬德是最堅定要求李世民反擊的人。沒有尉遲敬徳這個中堅分子,如李世民很可能下不定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另外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尉遲敬徳70多騎兵對李世民的支援,李世民很有可能被李元吉所殺。而唐朝落入李元吉之手。

總而言之,李淵沒有對李世民的妥善方案,給了玄武門之變的機會和空間;尉遲敬徳出於建功立業的目的極力鼓動李世民,成為了玄武門之變的促成因素。


歷史哨聲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公元626年7月2日,時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正史載李淵次子李世民在首都長安城(今西安市)玄武門發動的一次政變,為軍事政變。

當時太子李建成集團勢力漸大,為挽回敗面,李世民奮力一搏,在玄武門殺死自己的長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而後李世民繼承皇位,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以下為個人觀點:由於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作為勝利者的李世民,也存在左右史官、美化自己歷史的可能性。


天下客家網


正史新舊唐書的玄武門之變是經過唐太宗精心整理過的,秦王李世民在為大唐建立不世之功之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在皇帝李淵那不斷誣陷詆譭秦王李世民,使用各種手段對李世民部下拉攏分化打壓,非要致死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在申辯無果的情況下,被迫帶領秦府一眾英雄義士,於六月四日黎明發動玄武門之變,剷除了嫉賢妒能的太子和頑劣不堪的齊王,繼而唐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並交權,兩個月後禪讓皇帝位!玄武門之變使大唐玉宇澄清,國家命運走向正軌。但是隨著現代對各種文獻資料的科學整理研究,越來越多的信息,讓後人逐漸瞭解到了更接近真實的歷史真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