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7千人民幣和現在的30萬人民幣,誰更值錢?

草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丶


25年前,即1993年,還在看葫蘆娃的年代,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還是幾百元的年代。

要對比當初的7000元,與現在的30萬元,那麼我們就要看這25年的通脹率。下圖為官方公佈的近27年的的通脹率,嚴格計算應該為:

7000×(1+14.7%)×(1+24.1%)×(1+17.1%)....×(1+7.5%),這個計算數字太多,為方便計算,我們直接取均值4.6%計算,則7000×(1+4.6%)^25=21547元

顯然現在的30萬元值錢。

不過大家肯定感覺當初的7000元不止現在的21547元,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系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本身的原因。比如,CPI沒有包含房價,雖然房產作為一種資產並不應該包含在內,但是,房價卻是人們感受物價的重要因素。再如,中國的CPI中,豬肉佔比過大,而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恩格爾係數的提高,食品對人們物價的感知的影響會越來越小。所以,CPI與人們的感受之間存在系統性偏差。

因此,如果以實際社會中增發的貨幣來M2增長率與GDP的增長率來對比的話,會更加合理點。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1997年-2016年的實際通脹率大概為:10.68%,因此我們姑且直接取這個值來測算一下,25年前的700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7000×(1+10.68%)^25=88476元,顯然還是目前的30萬元價值高。

或許有人還是會不信,感覺還是1993年的7000元更值錢,其實就算以大家觀感最強烈的房價來計算,兩者的也出入不大,我們看看下圖1993年上海一個房產銷售的廣告,你會發現,我們第二個的計算是基本準確的。

1993年11月3日新民晚報登記的上海房價980元/平方,7000元差不多可以在上海買到7平方米的房子,我們在來看看上海2017年的房價均價,大概在42000元左右,30萬元,也是差不多可以買到7平。

要知道這個是房價,差不多可以說是上漲最快的商品了,以房價計算,兩者兩者的價值差不多,但是綜合考慮其他的話(比如電子產品其實是在降價的),那麼現在的30萬元高於25年前的7000元也就不足為其了。


鯉行者


25年前即1993年7000元和2018年的30萬相比,哪個更值錢?要看參考物。

1.以工資收入為參考標準。以上海為例,1993年年平均工資是5652元。7000元也就是不到一年半的收入。

而今天,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的月平均工資是10128元/月。30萬元摺合約為30個月(2.5年)的收入。

因此,今天上海30萬元是遠遠強於1993年的7000元。

2.以房價為參考標準。根據《新民晚報》1993年刊登的一則房產廣告,1993年一處房產價格是980元/平方。當時7000元可以買到7.14個平方米的房子。

2018年4月上海平均房價(全市平均)45655元/平方米。那麼,30萬元可以買到6.57平方米房產。

從購買房產的角度看,今天30萬元,還不及1993年的7000元。

從大米、黃金、肉類等為參考物的話,今天30萬的購買力遠遠高於1993年的7000元。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房產為參考物,2018年的30萬元是遠遠強於25年前的7000元。


紅谷新視界


從我們老百姓的角度看這個問題,要比較25年前7000元和現在30萬哪個更值錢,第一對比人均收入;第二對比貨幣購買力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角度來看

25年前也就是1993年,改革開發深化期間,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93年各省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下圖所示,除去沒有數據的幾個省份,平均值是年均可支配收入是2580元。

2017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

我們來對比一下,2017年的36396元是1993年的2580元的14.1倍,那麼我們按題中的7000元來算,按14.1的倍數放大,應該是30年後的98000元,那麼很顯然30萬元更值錢。

按貨幣實際購買力來看

這個就要用到通脹率的概念,根據網絡上的統計1990年-2017年的實際通脹率如圖所示

平均值為4.6%,那麼我們按照平均值來測算一下,7000元按照4.6%的通脹率25年後實際購買力相當於多少錢,這個很簡單7000*(1+4.6%)^25=21547.2元。

那麼按照通脹率的角度來看7000元相當於現在的21547.2元,當然還是30萬元值錢。


不過通過以上兩組數據的對比,我覺得還是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比更靠譜一點(畢竟是草根,不懂宏觀經濟),我反正是不相信1993年的7000元只相當於現在21547.2元,要知道7000元在1993年完全可以買一套房子了,現在?一平方都買不到。

大家覺得哪個準一些?


不立而立


25年前,也就是1993年左右,當時我們這萬元戶都算大款了。7000塊,也能算小康一族了。

別的不說,先對比下房價吧。


舉最典型的上海1993年房價1000元左右,七千塊錢差不多買7平方。

而今天,上海的平均房價四五萬元一平,三十萬也就能買個7平方左右。

單純通過房價對比,25年前七千塊和今天的30萬差不了太多。

七千塊,按最高存款利率存五年定期,到期自動轉存,今天會虧多少?

七千塊按基準利率定期五年到今天一共續存了四次。我們按1993年5月15日以後存入七千定期五年,到期自動轉存,到今天的本息之和為:

7000×(1+12.06%×5)×(1+6.66%×5)×(1+3.6%×5)×(1+4.41%×5)×(1+4.75%×5)=26597元。

也就是說七千塊定期25年,本息也不過才不到三萬塊錢。

也就是說,七千塊如果只是存款到現在,雖然能取出三萬快左右,但是你卻虧了27萬。

為什麼錢越存,越不值錢?



這就不得不提,通貨膨脹了。我們可以看到,近30年通貨膨脹率不低,而利率最高的幾年,通貨膨脹率也特別高。存款利率總也追不上通過膨脹率,所以通貨膨脹是造成我們資金貶值的最主要的原因。


具體到25年前的7千塊和現在的30萬,哪個更值錢,我的答案還是25年前的7000元。當時的公職人員月平均工資也就100來塊,不吃不喝,需要6年才能攢夠。今天的公職人員,月均收入也不低了,不吃不喝兩三年就能三十萬了。所以,七千元比現在三十萬更值錢。


創新公元


如果是拿來買房子、古董、部分牛股的股票等價格暴漲的物資,現在的30萬真不如25年前的七千!但是購買絕大多數生活日用品現在的30萬比當年的七千要值錢得多,如今通貨膨脹的確厲害,但是25年的時間還是沒有達到42.86倍這麼多的!

第一:先看看這兩筆錢老百姓需要攢多久!

我就以上海市舉例說明了,下表是上海市職工年平均工資這些年的變化情況,1993年的時候上海市職工年平均工資是5650元,7000元差不多要幹15個月,2017年上海市職工年平均工資已經超過八萬了,30萬元差不多需要幹45個月!從時間投入上來說是原來的三倍,如果現在幹15個月可以掙10萬元。


第二:買買東西看!

1993年的時候上海一處離徐家彙30分鐘車程並且馬上要通地鐵的樓盤一平米980元,當年的七千塊可以買7.14個平方,如今這樣的地段一個平方八九萬是要的,現在就是差不多六十萬,如今的三十萬用來買房還不如當年的七千購買力強!

不僅僅是房子,如果你當年拿著這些錢去買古董或者大牛股的股票,增值幅度比房產還要多!甚至幾百倍上千倍的漲!

如果你是拿錢買黃金,1993年倫敦交易所的期貨金價是360美元/盎司,目前是1300美元左右,翻了3.6倍,如果是買金子當年的7000放到現在價值2.5萬多。

93年的時候我還在讀小學,那個時候去買根棒冰我記得一兩毛錢就夠了,如今翻了十倍,買這些東西現在的30萬比當年的七千要值錢得多!



心安理得君


先說【答案】,如果單純比對通脹率的話,肯定是現在的30萬元人民幣更值錢;但是,論實際購買力的話,25年前的7000元在買某些東西方面將比現在的30萬元更值錢,比如說房產!

  • 25年前的70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25年實在太久遠,有些數據已經無法考證,我們只能選取近20年的通脹率來進行大概的數據測算。如上圖所示,這是近20年我國真實通貨膨脹率的統計表。大家可以看到,這20年來年均真實通脹率為10.68%,當初的7000元經過這25年的通貨膨脹,相當於現在的7000×(1+10.68%)^25=88476元,確實不算少,但是離30萬元的差距確實不小。

  • 實際購買力比較


在大部分的商品買賣中,25年前7000元的實際購買力就相當於現在的8.8萬元。但是,數據畢竟是死的,並不是所有的商品買賣都適用於這個統計結果。例如我們最關心的住房問題,25年前花7000元買的房,現在花30萬元真的還能買到嗎?也就是說,近25年的房價增長超沒超過42.8倍?

近25年來一二線城市房價漲了多少倍我就不多說了,相信大家都有更清楚的認識!我只說說自己的例子以供大家參考吧。我所在的城市是正兒八經的五線小城市,我爸在23年前買了第一套樓房,建築面積只有70平米,當時花了9500元;而今年我家剛把這套房子賣了,賣了正好50萬元,增長了52.6倍。以此可推,25年前7000元能買起的房子,現在30萬元根本買不到!


綜上所述,單純從數據測算方面來考慮,肯定是現在的30萬元更值錢;但是,25年前的7000元在某些地方實際購買力更強,能讓人們獲得更高的幸福指數!


銀行小學生


25年前是1993年,那一年打工的普通工5塊錢一天,工廠上班的也就幾百塊錢一個月,掙的錢少的可憐,買東西可貴了去了,長虹彩電25寸的2400百塊錢,鳳凰自行車350塊,普桑12萬,威力洗衣機450塊,錄像機3000塊,女式踏板摩托車1萬多,皮鞋(不是紗布刷膠的那種,是純皮的)150塊左右,暖瓶15塊(鐵殼的,外觀很好看,帶花的)紅塔山煙8塊錢一包,阿詩瑪香菸一包6.5元,茶花煙4.5元,說了這麼多的工業品,要按當時的收入比,這些東西簡直是天價,因為收入低的多啊!農產品和人力當時都便宜,要是那時的錢跟現在比,好像沒法比,那時的好多東西現在都淘汰了,沒可比的了,其實那時候是最虧的時候,物價高收入低,那時候也是個節點,因為從那時候起工業品越來越便宜,人工費越來越高,掙的錢多物價反而降了不少,到了零幾年彩電基本普及了,摩托車普及了,如果真的現在和那時的錢硬比,不妨就比比,按本金7000塊錢比,當時的小麥每市斤0.5元現在1.2元,那時的7千相當於現在的一萬五多點,如果按工業品比那時的7千塊錢相當於現在的有幾百塊錢的有原數不動的有略高的有略低的,有事實依據啊!轎車都比那時便宜了,摩托車也便宜不少,電腦便宜的最多,現在的電腦價可能還不及那時的零頭,所以這樣比沒有任何科學性,不管什麼時候,你一天掙的錢能僱到同工種的人一天,就算正常的,物品的貴賤跟人工費有直接的關係,任何物品本身不值錢,所有的價值都是人工費,只要有人的參與物品就有了價值,比方說我們每時每刻呼吸的空氣,沒有人去參與,就沒有人去收費,如果有人建了個密室,把空氣加工了,隨之它就有價值了。


老家的人嗎


25年前也就是1993年左右,那個時候月工資能達到兩三百絕對是高薪群體,家庭收入能達到一千以上的家庭還非常少,很多的農村人口還沒有急速的向沿海城市流動,都在做著日常的務農事情,求職行業也沒有如今這麼廣泛。

筆者記憶力記得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很多人的月薪也不過三五百左右的樣子。

筆者查看網友提供的信息發現那個年代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房價也不過一千元不到,很多人幾萬元就可以買到一套八九十平米的房子,當然哪個時候的汽車,大哥大還是比較昂貴的,汽車基本上要幾十萬,而大哥大都要上萬,不像想在汽車幾萬都可以買的到,手機幾百的都有。

從25年的膨脹率來看,那時候的7000元以筆者的估算認為應該在5-6萬元左右,從面值上來說可能不及現在的30萬,但是購買力方面絕對不輸現在的30萬。就那房子來說吧,網絡上一報紙廣告顯示當時上海的房子開盤價是980元一平米,7000元就可以買到7平米,而現在上海的房價(參考2018年5月新房銷售均價58865元一平米)30萬元大概可以買到6平米,在買房這方面的購買力25年前的7000元略勝現在的30萬元一平米。

而從購車的角度來說,7000元在當時肯定是買不到一臺緊湊型的小車的,但是現在30萬元可以買到2-3臺緊湊型的小車,針對不同的消費品其購買力的表現也不一樣,畢竟年代不一樣,經濟水平不一樣,如果是單單依靠膨脹率或者部分產品的購買力計算很難分清到底是25年前的7000元值錢還是現在的30萬值錢。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當初的7000元還是現在的30萬元,對於普通的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存款!僅供參考!


樓盤網


不用說也是現在30萬更值錢啊!

25年來,中國物價的確漲了很多,尤其是房價!但也有很多東西不但沒有漲價,反而跌價了。

沒漲價或漲價很少的包括:公交車票.公園門票.各類可樂.礦泉水.學校學費.自行車等

各種跌價的商品:汽車.電話.家電.摩托車.手機.電腦等

綜合下來,現在30萬太幸福了,25年前,7000元可能裝部電話就沒什麼剩餘了。


越出國越愛國


25年前也就1993年,那時我7歲,在江西農村。父母是國營單位普通職工,他們月收入都是200多。大部分開銷無外乎衣食住行,那時夏天普普通通的衣服一般在15-20左右,大米0.7-0.8,豬肉2.5,一般蔬菜1左右。我記得那時在農村宅基地上做一棟2層總面積150方的房子大概要1.5萬左右,出行都是幾乎都是鳳凰牌自行車280左右。現在夏天普通點的衣服估計在150上下,大米3,豬肉13,蔬菜3-10不等,農村建一棟2層150方的房子費用15萬左右。所以93年的7000大致也就相當於現在3.5-7萬的購買力,遠遠達不到30萬的級別。大家別總盯著北上廣的房價,這是個別區域的個別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