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腳下這個商業古村媲美平遙古城,日進斗金繁華了2000年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請點擊關注。

長治市長治縣蔭城鎮蔭城村,是一個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村子。潞商從這裡發源,又從這裡走向全國,它以繁盛數百年的鐵貨貿易,向世人展示了潞商的財富與氣概。雖然大多數情況下,蔭城鎮、蔭城村不太細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蔭城村是蔭城鎮的中心,在長達2000多年的鐵文化歷史發展中,鐵貨屯街塞巷,進而行銷天下,鐵貨貿易將潞商輝煌推至巔峰,潞商又將鐵文化、財富積累留給了蔭城。

太行山腳下這個商業古村媲美平遙古城,日進斗金繁華了2000年

長治縣蔭城村俯瞰圖。

至今,長治縣蔭城村的老街上,依然保留著的明清店鋪和字號舊址,當鋪、貨棧、客棧、商號、騾馬店、花店等,尤以各種鐵貨店為多,許多店面匾額字號仍在,古商業風貌濃郁襲人。它是山西明清古村鎮的傑出代表,商業脈絡清晰,建築格局鮮明,是研究明清時期潞商發展的重要實物證據。

太行山腳下這個商業古村媲美平遙古城,日進斗金繁華了2000年

蔭城村的街巷,舊貌依然。

蔭城村位於長治縣東南部,身處長治市區、壺關縣、晉城高平市、陵川縣交界處,是交通樞紐。四周有山有水,自古就是個風水寶地,又因為有著豐富的煤鐵資源,明代就以生產和銷售鐵器聞名於世,有著“萬里蔭城,日進斗金”的美譽。

胡哥已是三次尋訪蔭城村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這裡濃厚的商業文化氛圍,眾多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遺存,精美絕倫的磚木石雕藝術,匠心獨運的細節裝飾,都深深吸引著胡哥。下面,請跟隨胡哥的腳步,帶你觸摸黑鐵故里的堅硬與柔軟。

千年鐵府富家宅,寸土寸金巧安排

蔭城村的歷史非常悠久,至今有2500多年曆史,比之聞名海內外的平遙古城也不遑多讓。最早在春秋時期,就因為煤的開採,進而成為鐵器生產的集散地。東西漢時,這裡駐有鐵官。到了明代,全國建立了十三個鐵業所,蔭城就是其一。清乾隆時期,蔭城的鐵貨銷售進入鼎盛期,鐵貨行銷大江南北,並出口日本、朝鮮、印度、伊朗等國。

太行山腳下這個商業古村媲美平遙古城,日進斗金繁華了2000年

曾經的院落青石門道,車轍痕跡儼然。

當時,在以蔭城村為中心的蔭城鎮,九省二十七縣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家家豐裕,戶戶殷實。只是走到近代,曾經輝煌的黑鐵歷史都已翻篇,昔日的商業繁華都成了過眼雲煙。

蔭城村和別的傳統村落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座商業村落,處處洋溢著濃郁的商業氛圍。2縱7橫的幾條街道上,密佈著500多家各種店鋪。一拐入蔭城村老街巷,恍如電影鏡頭的切換,四周的嘈雜一下子靜了下來,前後左右一看,盡是古香古色的店鋪門面,一種古樸蒼勁的氛圍一下子將我們包圍。

太行山腳下這個商業古村媲美平遙古城,日進斗金繁華了2000年

被截掉的梁頭以及“不欺三尺”的門匾。

雖然這些店鋪大都經過改造,有的砌起了牆,有的分割改成了數家,但依然能看出過去臨街店鋪門面的特點:店鋪臨街的一面都是一塊塊門板,開門就是一塊塊卸下門板,打烊就一塊塊上門板。有叫排門的,也有叫板搭門的。這些店鋪以前都有出廈,猶如搭出的棚子,後來為了拓寬街道,都拆除了,只留下一個個焦黑的梁枋截面,或方或圓,粗大而醒目,昭示著曾經的輝煌。

走訪蔭城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村子很有錢,非常有錢。由於資源優勢帶來的經商曆史傳承,潞商重信譽、會經營,加之鐵貨產品種類齊全,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所以整個蔭城村的房屋建築幾乎全部都是條石做基礎的二層青磚瓦房,土坯房或半土坯房極少見到,而且這些磚瓦房不論佔地大小,都在門樓、窗戶、屋脊等處做了精美的磚木石雕處理,處處彰顯自家財力和不凡。

太行山腳下這個商業古村媲美平遙古城,日進斗金繁華了2000年

有錢人家的門樓如此精雕細刻。

我們一路向南緩坡而上,仔細走訪了老東街、館街、北街、西街等明清時期的商業聚集區。一路走來,古店鋪鱗次櫛比,店面大小不一,有許多招牌猶在。據郭向榮介紹,目前,蔭城村現存的民國以前的傳統建築有5000多間,將近300戶,商家門店500多家。比較有特色、保存相對完好的明清宅院有18戶,其他還有寺廟、戲臺、祠堂、門店等眾多古建遺存。

由於這些商業街都是自然形成的,不存在規劃,所以這些街道沒有筆直的,大都隨形就勢,或彎或坡,而且街巷很窄,基本在三米左右,甚至有的更窄。即便如此,這些現在看起來又窄又破舊的小巷子,卻是當時繁華的鐵貨交易中心。這也造成了蔭城村不像村,更像一個城鎮的富庶場面。

太行山腳下這個商業古村媲美平遙古城,日進斗金繁華了2000年

寸土寸金之地的窄小房屋。

這樣的格局是因為蔭城村是歷代的鐵貨交易中心,所以土地用寸土寸金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這也導致了蔭城村中心的各式建築密集分佈,格局上不太講究。

當然,這個不太講究是相對概念,也就是,能講究時當然要講究,房屋建築嚴格按照四合院的規制來建造,平面呈矩形,房屋朝向也是正南正北佈局;不能講究時,比如空間狹小或前店後院的建築,那就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能蓋房、能立足就行,禮制規矩、風水忌諱就都顧不上了。如果看村子的航拍圖就能看到,以館街為中心東北片區的房屋建築,大都是不規則的,橫豎斜都有,看不出規矩來。

即便如此,也不影響它的繁榮。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蔭城村佔地面積也就兩平方公里多點,就容納了500多家商店,當年那是何等的繁華與擁擠。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