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活鉛字進行活版印刷的技術在國外,他是誰

在中國的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四百多年後,德國人谷登堡於1450年研製成功了利用鑄造的活鉛字進行活版印刷的技術,並在兩年之後,建立了印刷所。這在歐洲及世界印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研製活鉛字進行活版印刷的技術在國外,他是誰

大約在1389年,約翰·谷登堡出生於德國一個叫美茵茲的村鎮,小的時候,他家比較富裕。但是1430年左右,美茵茲村鎮居民發生了衝突,谷登堡家族支持的一方在這場鬥爭中被擊敗,他們一家不得不倉皇逃到美茵茲以南160公里處的斯特拉斯堡。

研製活鉛字進行活版印刷的技術在國外,他是誰

此後,為了生計,谷登堡開始學手藝謀生,直到1435年。至於他從事何種職業,歷史學家已無從考察。不過後來,他因商業糾紛被捲進一場訴訟之中,在訴訟中曾出現過“印刷”一詞。由此可以推斷,谷登堡研究印刷術至少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研製活鉛字進行活版印刷的技術在國外,他是誰

15世紀中葉,他開始致力於活字印刷的發明研究。鑑於制小號的木活字有困難,他選用金屬材料,主要是含銻的鉛錫合金(鉛、錫、銻合金可以提高活字的硬度),並確定了三種金屬含量的配比。他還發明瞭鑄字盒、衝壓字模、鑄造活字的鉛合金、木製印刷機、印刷油墨和一整套印刷工藝。

研製活鉛字進行活版印刷的技術在國外,他是誰

1450年,谷登堡回到了美茵茲,專門從事印刷工作。為購置印刷工具,他向一個名叫約翰·福斯特的富翁借了八百個荷蘭盾。因為此時的谷登堡已經一貧如洗,他連續多年從事印刷術的各種實驗,耗盡了大量的錢財,付出了艱苦的努力,而印出的印刷品質量卻一直不太理想,因此,他並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收益。

研製活鉛字進行活版印刷的技術在國外,他是誰

1454年,谷登堡開始出版拉丁文版本的《聖經》,版面分左右兩排,每頁四十二行,每頁上都畫有美麗的圖案。谷登堡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傾注在這項工作上。如果完成這項工作,他將達到一生事業的頂峰,但就在這時,卻發生了福斯特逼債威脅訴訟事件。

研製活鉛字進行活版印刷的技術在國外,他是誰

在訴訟中,谷登堡敗北,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印刷工具和機械全部抵押給福斯特。因此,谷登堡最終沒有能完成《聖經》的印刷。《聖經》的印刷和發行最後是由福斯特和他的女婿彼得·舍弗爾共同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