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不罵溫婉和楊超越

一度遭到封殺的「抖音網紅」溫婉昨日以「微博直播」的方式復出。可能是久未露面,技藝生疏,導致一開始忘開了「美顏」功能,把最真實的自己呈現給了百萬觀眾。

我為什麼不罵溫婉和楊超越

走出濾鏡、美顏的溫婉確實不復「抖音女神」的風采。我朋友圈裡好多人就老大不樂意了,大呼上當受騙,氣急敗壞的樣子像是2018年都白過了一般。

我覺得他們的反應有點過度誇張了,光打不好、妝容不夠精緻再加上連日憔悴,林志玲來了都得現半分原形。講道理,饒是如此,細端詳,溫婉放中國隨便一條大街上也算是個漂亮人。

吃瓜群眾反應激烈,多半有點報復心理的存在,怨氣大概來源於「濾鏡時代」盛行的「虛美與偽美」,有網紅因技術性失誤「現行」了,觀者自然有「大仇得報」的現場感。

在公開場合對一個女生的長相評頭論足本就是一件失禮的事,對一個「網紅」的長相評頭論足,更是誤解了「美」的意義。

「網紅」都一個模子的長相,「網紅」離了濾鏡、美顏不能活,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是大數量級的觀眾投票的結果。如果沒有成千上萬的人追捧,如果不是照顧成千上萬的喜好,無利不起早的「網紅」為什麼都選擇一種「顏值賽道」的模式呢?這和「標題黨」的盛行不是同樣的道理嗎?觀眾有所好,網紅必趨之。

大部分人的心態是,盯著美輪美奐、巧笑盼兮的網紅,鬆了鬆褲腰帶,說一聲:「這瓜真香」,關了直播進入「賢者模式」,大呼:這TM都是假的。

我不罵溫婉,是因為我不是這種「美學市場」裡的消費者,我對「美」有自己的認知和定義。如果我以自媒體的身份去做行業觀察,只會採用冷靜的「市場視角」,「網紅之美」有它的「市場規則」,如果「鼻子越挺、下巴愈尖」就是他們的遊戲標準,這有什麼可指摘的呢?你不認同,你是有多閒?碗洗了嗎?磚搬了嗎?孩子接了嗎?一堆紅塵俗事,「網紅直播」你不看就是了。

再早之前,十八般武藝樣樣稀鬆的楊超越順利出道了,輿論也是一通譁然,甚至有頭部自媒體發出聲音:「就該罵楊超越」。

這也是對另一種「娛樂美學」的過分干涉。如果你追求的當今中國女團成員的標準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舞技歌藝超凡絕倫,那豈不是緣木求魚嗎?

在戲謔到近乎荒誕的中國娛樂圈找尋表演的真諦、發現表演者的職業自尊,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娛樂美學」的唯一標準就是「流量」。

楊超越實力再不濟,那是粉絲投票投出來的,他們是這個市場的參與者、消費者,他們有絕對的選擇權與話語權,偶像是自己投的票,那含淚也得捧著。你又不消費她,你著急上火、痛罵一通是圖啥呢?你平時看透中國娛樂圈,罵這個小鮮肉,損那個小花旦,現在你裝作對這個圈子失望透頂、怒其不爭的「魯迅模樣」著實滑稽啊。

我就不罵楊超越,因為我對好的作品、好的藝人有自己的認知和定義。我對註定爛做一團的娛樂節目從不寄予過高的期望,我對根本不敬畏自身職業的中國藝人從不寄予太多的熱情與關注。有樂見其成的粉絲,有添薪加火的從業者,而我們,體面點,別說跳進這個池子,連水都不該劃一下。

最近世界盃進行的熱火朝天,很多人罵內馬爾,說他有些動作過於炫技,破壞了球隊的整體。這樣的批評有道理,尤其是在當下足壇將「紀律至上」哲學奉為圭臬的背景下。但我倒是對循規蹈矩的世界盃賽場出現華美的「彩虹過人」感到興奮。

我老了,不免念舊,以往在世界盃,我能看到巴爾德拉馬的「慢」,奧維馬斯的「快」,因扎吉的「靈」,鄧加的「狠」,小羅的「巧」,現在我看到的是連人高馬大的德國隊都開始沉浸在慢條斯理的「繡花活」中。

「足球美學」進入了「大一統」時代,而之前球迷的幸福本源是欣賞綠茵場上不同流派的「參差多態」。球迷不會忍太久,日本和波蘭形同默契的耗完最後五分鐘,法國與丹麥你儂我儂九十分鐘,看臺上如潮的噓聲就是對這種「大一統美學」的反對票。

毛姆說:「追求美完全是感情用事」。我願你對生活永懷充沛情感,我願你永遠追求美。

至美之物,永不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