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呵呵不過節

誰家呵呵不過節

不出所料,早晨微信剛打開,此起彼伏的,就是各種元宵節的祝願秀。

人是種很奇怪的動物。

明知道,好多都是順手轉發過來的,簡單的複製+轉發,沒有多少含金量,更談不上真就有啥子情感。

但是,還是會一個一個地,一個一個地點開,看看發來的是什麼。

自覺更有些賤相的是,別人發來幾句話,一個動圖,或幾片燈籠字樣,就還一一對應回覆了過去。

真擔心對方,和自己一樣,眼巴巴地看著微信,期待回覆。

事實大家都清楚。

有的是這樣,但少之又少。

大多就是走程序,或是完成任務。

微信上幾百上千的人,廣種薄收,複製普發,只是想讓別人覺得,“我記著你呢!”

呵呵。

比如正在老家,還在耕地上勞作的父母。

再比如坐在教室,專心上課的孩子。

還比如,遠在他省異鄉,一年到頭僅是偶有通話的親人朋友。

像我這個年齡的人,父母都是六七十歲以上了。

他們還很熱愛耕作勞動,很少用手機,除了偶爾打接個把電話。

更何況,越是家裡的親近的人,越不可能發短信、發微信致問候。

感覺那樣,很彆扭,虛假得可怕。

就是打個電話,說的也不會直接與元宵有關。

比如,問問正在做什麼,是否吃了晚飯,老家最近下雨沒有……真有人會當面或在電話裡面,給自己父母說“祝您元宵節快樂!闔家安康幸福”這樣的話嗎?

呵呵。

就連“呵呵”這兩個字,其實都很尷尬。

明明緊鎖著眉毛,明明板著臉孔,明明無話可說,卻無可奈何地敲打兩下“H”,跳出來的就是這個毫無生氣、毫無立體、毫無感覺的“呵呵”。

我們都還在以為,聊天的對方,會真的相信,這個“呵呵”就是在笑。

笑什麼呢?有這麼多好笑的嗎?

比如中午下班,大門口碰到一哥們兒,急衝衝地往羊肉湯館跑;家在本地的另一位熟人,急著開電動車去親戚家聚餐;尚未成家的幾個小夥子,習以為常地去伙食團解決吃飯問題。

如果是在網上,如果是在同時聊天,估計大夥都會說說元宵或湯圓,說說今天這個節日,或許還會互致幾句複製粘貼來的問候。

但誰會去思考,你喝你的羊肉湯,他整他的酸辣粉,誰還管得著,究竟誰誰誰,正兒八經整齊劃一,元宵節裡吃元宵?

呵呵。

最近讀了本書,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蘇老師恰恰有首元宵節的詩。

蝶戀花·密州上元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寫這首詩時,蘇老師不到40歲,卻也感嘆“寂寞山城人老也”。

相比我等這些年紀,到了元宵還只想著放假一天,還只念著吃點湯圓,發點微信應付友情,唉。

再說“呵呵”,都不好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