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合规性”谈汽车金融SP未来发展

近日,在旁听某汽车金融论坛直播,讲到了“SP资本路径”主题,自然而然地便引申到汽车金融SP的合规问题,结合2018年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化(银监会、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融资租赁公司管理权限由商务部调整至银保监),不禁暗自揣测,下一步汽车金融SP是不是也会走“持牌经营”的路子?

原创|从“合规性”谈汽车金融SP未来发展

合规性短板——SP财务、税务、法律问题

在谈到SP的资本化之路,谈及合规性问题,主要有三点:财务合规、税务合规、法律合规。

(一)财务合规

1.贷款现金流:SP的放款模式,由资金方放款给SP,再有SP或SP工作人员放款给经销商,因此资金的流向与贷款客户匹配度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

2.SP一般会有收取的或者代经销商收取的客户手续费,往往这种手续费收入是不开具发票的,入账缺乏依据,且缺乏收取的依据。

(二)税务合规

由于存在收入未能在账面全额体现问题,往往最终会导致包括所得税在内的各项税收征收不实,存在较大的税收漏洞。

(三)法律合规

截至目前,全国SP数量保守估计至少超过一千家,然而,时至今日,却一直没有法律条文对SP的准入条件、经营范围、审批机关予以明确,SP的公司主体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他山之石——保险代理公司的持牌经营之路

当前,在银保监体系内,最成熟、最类似的持牌经营金融主体莫过于保险专业中介。所谓保险专业中介,主要包括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

其中,保险代理机构作为保险公司的产品代理,包括专业代理机构和兼业代理机构两种,其中专业代理机构类似于SP、兼业代理机构类似于同金融机构直接合作的经销商。截至2017年3季度末,全国保险中介机构数量接近2600家,其中包括保险中介集团5家,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223家,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1549家,保险经纪公司483家,保险公估公司336家。

根据2015年10月19日修订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设立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且“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并由“保监会依法批准设立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许可证”。由此可见,保险代理公司持牌经营门槛已经越来越高。

截止2018年3月26日,国内在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公司已经达到31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20家,保险代理公司的资本化之路已经打开。

未来之路——SP能否突围上市

上市,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SP也是如此。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了如汇通行、东彦信、汇吉邦等大型的汽车金融服务商,以及以中安金控、浙江汇银、云车等为代表的浙江担保系。

根据彭博报道,6月23日,国内最大的SP之一上海灿谷申请美国IPO,未来将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SP的第一股!显然,上海灿谷在合规性方面,已经为所有SP树立了行业标准!

原创|从“合规性”谈汽车金融SP未来发展

2016年年底,由海通开元领投,由华信资本、盈都汇、弘信资本以及上市公司信雅达跟投,完成了对浙江担保系的代表——中安金控2.2 亿元人民币的A 轮融资,中安金控寻求进入资本市场也已经提上日程。

伴随着国家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金融风险的深度推进,合规性发展注定将成为汽车金融行业面对的基本原则性问题;同时,合规性问题也将成为SP谋求对接资本市场,实现深入发展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近期活动:

专题培训通知 |《从信审到风控&反欺诈》7月7日-8日北京举办

原创|从“合规性”谈汽车金融SP未来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