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從「合規性」談汽車金融SP未來發展

近日,在旁聽某汽車金融論壇直播,講到了“SP資本路徑”主題,自然而然地便引申到汽車金融SP的合規問題,結合2018年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變化(銀監會、保監會合併為銀保監,融資租賃公司管理權限由商務部調整至銀保監),不禁暗自揣測,下一步汽車金融SP是不是也會走“持牌經營”的路子?

原創|從“合規性”談汽車金融SP未來發展

合規性短板——SP財務、稅務、法律問題

在談到SP的資本化之路,談及合規性問題,主要有三點:財務合規、稅務合規、法律合規。

(一)財務合規

1.貸款現金流:SP的放款模式,由資金方放款給SP,再有SP或SP工作人員放款給經銷商,因此資金的流向與貸款客戶匹配度問題一直難以得到解決。

2.SP一般會有收取的或者代經銷商收取的客戶手續費,往往這種手續費收入是不開具發票的,入賬缺乏依據,且缺乏收取的依據。

(二)稅務合規

由於存在收入未能在賬面全額體現問題,往往最終會導致包括所得稅在內的各項稅收徵收不實,存在較大的稅收漏洞。

(三)法律合規

截至目前,全國SP數量保守估計至少超過一千家,然而,時至今日,卻一直沒有法律條文對SP的准入條件、經營範圍、審批機關予以明確,SP的公司主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

他山之石——保險代理公司的持牌經營之路

當前,在銀保監體系內,最成熟、最類似的持牌經營金融主體莫過於保險專業中介。所謂保險專業中介,主要包括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

其中,保險代理機構作為保險公司的產品代理,包括專業代理機構和兼業代理機構兩種,其中專業代理機構類似於SP、兼業代理機構類似於同金融機構直接合作的經銷商。截至2017年3季度末,全國保險中介機構數量接近2600家,其中包括保險中介集團5家,全國性保險代理公司223家,區域性保險代理公司1549家,保險經紀公司483家,保險公估公司336家。

根據2015年10月19日修訂的《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監管規定》,“設立保險專業代理公司,其註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5000萬元,中國保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且“保險專業代理公司的註冊資本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並由“保監會依法批准設立保險專業代理公司的,應當向申請人頒發許可證”。由此可見,保險代理公司持牌經營門檻已經越來越高。

截止2018年3月26日,國內在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公司已經達到31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20家,保險代理公司的資本化之路已經打開。

未來之路——SP能否突圍上市

上市,對於大部分企業而言,是其發展的重要目標,SP也是如此。目前,國內已經湧現出瞭如匯通行、東彥信、匯吉邦等大型的汽車金融服務商,以及以中安金控、浙江匯銀、雲車等為代表的浙江擔保系。

根據彭博報道,6月23日,國內最大的SP之一上海燦谷申請美國IPO,未來將登陸紐交所,成為國內SP的第一股!顯然,上海燦谷在合規性方面,已經為所有SP樹立了行業標準!

原創|從“合規性”談汽車金融SP未來發展

2016年年底,由海通開元領投,由華信資本、盈都匯、弘信資本以及上市公司信雅達跟投,完成了對浙江擔保系的代表——中安金控2.2 億元人民幣的A 輪融資,中安金控尋求進入資本市場也已經提上日程。

伴隨著國家加強金融監管,嚴控金融風險的深度推進,合規性發展註定將成為汽車金融行業面對的基本原則性問題;同時,合規性問題也將成為SP謀求對接資本市場,實現深入發展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近期活動:

專題培訓通知 |《從信審到風控&反欺詐》7月7日-8日北京舉辦

原創|從“合規性”談汽車金融SP未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