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趋势交易者该怎样坚定地拿住单子?

趋势交易者最期盼的莫过于稳稳地拿住一波大行情,可在市场起起伏伏的价格中何时该坚定的持有?何时又该果断出场呢?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就要有来自基本面的判断作为支撑。

你经常会栽在基本面的哪些坑里?

基本面分析是利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预测价格变动的趋势,它从一系列一般性因素入手,并从这些因素与期货市场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实际上,人们经常会错误地理解基本面的含义,表现往往会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过度关注消息所带来的短期效应。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现象,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品种暴涨暴跌,我们根据行情处理手里面单子的同时,还会去思考一个问题:最近是不是有什么消息发生?在多数人看来,这就是基本面带来的效应,其实这只是消息发生后的能量释放,和供需结构本质变化也许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第二、交易和基本面分析的时间周期不同步,无法将基本面分析的结果与相应周期内行情的走势相对应。这样的状态正如你通过已故的“周期天王”周金涛对于经济大周期的分析结果来进行短线交易,最终的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基本面是一个有趋向的系列性变化,而并非因为一两个消息就可以在短期内发生本质上的突变。但往往有些交易员却偏偏将基本面理解成了单一的线,更有甚者将其局限在某一个点。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看准了趋势,却踏错了节奏,导致投资总是南辕北辙。基本面分析在多方面是很难驾驭的,需要有丰富的交易经验,对于初入市场的交易员,做基本面分析,需要谨慎。

基本面分析是一个长期持续有层级的过程

基本面分析是一个长期持续有层级的过程,它通过对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来判断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并以此指导投资者进行有利的交易选择,把握商品价格运行趋势。根据这段定义我们就不难发现,既然基本面是一个如此的过程,那与之相应的交易者也必然是从事长线交易的。做基本面交易的投资者还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耐心,交易的核心在于不仅要有准确解读消息的能力,还要有周详的资产管理策略来控制交易风险。只有这样在遇到基本面情况不变,而行情逆向波动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从容应对。

关于基本面长期持续的理解大家应该相对会容易些,但基本面的层级性则需要多费些功夫。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基本面转变过程的层级性,它并非一蹴而就。这也就意味着交易手法和资金管理上会有相应的表现。

二是对于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具有层级性。不能仅仅盯着一个品种研究,也不能只研究大的宏观经济,而是要由大到小,逐层发现具体研究标的正处于经济运行中的哪个位置,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当下的商品价格究竟是被高估了还是低估了。

在这里通过2014年的例子给大家解释一下:

2014年的时候大宗商品的价格基本上都处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且商品供求结构也开始慢慢改善。于是,很多专业机构的投资人员看到了机会,开始陆陆续续地抄低各个商品,可结果很让人悲伤,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一批又一批的人死在了抄底商品上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正是因为基本面分析方法的层级性导致的。2014年经济上来看,欧洲还在不停的折腾,中国经济放缓,美国则还在低迷期犹犹豫豫,大环境上根本看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迹象,这个时候怎么能说大宗商品见底了呢?连稳定都还谈不上呢!但如果你仅仅把目光放在单一品种上就会一叶障目,觉得某一时段似乎需求上去了,觉得这样便宜的价格应该是到底了吧,这就是基本面分析视角不同所带来的结论差距。

宏观经济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联系非常紧密,它是对各个品种、产业链基本面分析的最高层级。宏观经济分析是总体商品的趋势和脉络,而具体的商品产业链分析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从商品产业链再往下分,你就该了解该商品的供需结构,主要供应来源、主要需求来源、影响因素、同期历史数据以及供需现状。除了对产业链本身的细节梳理外,你还应该了解政策层面对于产业链的干预和预期。比如现在的环境治理对于清洁能源、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276个工作日制度对黑色系去产能的影响等等。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深度阅读:也谈投资最重要的事——敬畏人性

最近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常常说的“敬畏市场”其实并不是简单指向市场本身,本质上还是对于人性的敬畏。市场先生本来就是反复无常的,但在市场背后困扰我们最多的还是人性中的弱点。有一位大师曾经说过,不要轻易去逆人性。人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让人类变得不完美,但更完整。最终,能够克服人性的只有哲学和信仰的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在投资中,数学之上是哲学,哲学之上是神学。

投资中最不需要的是聪明

资本市场是一个由几百万,上千万最聪明人组成的。要打败市场,聪明是最不需要的要素,做一个好的投资人,聪明也是最不重要的因素。市场是所有人组成的智慧,而聪明只是依靠个体。在任何时间,个体都无法战胜一个整体的组织。那些自认聪明的投资者,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市场消灭。

第一种聪明的投资者,把别人当做韭菜来收割,想赚市场博弈的钱。市场博弈中最核心的部分来自于你把股票看做简单的筹码,然后你觉得有人会把你的筹码在高位接走,在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中,你永远接的不是最后一棒。然而作为一个群体,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永远有人接最后一棒,而如果你不断是在做博弈,必然会成为接那个最后一棒的人。

第二种聪明的投资者,认为自己能预测未来。然而,如果真的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古罗马帝国,大明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蒙古帝国等就都不会灭亡了。看了大量的历史书后,给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未来是无法预测的。人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够预测股价的未来,产业的未来,公司的未来。而事实上,几次正确的判断可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一个人要持续对未来做出正确预测的概率是零。

第三种聪明的投资者,认为自己是对的,市场是错的。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逆向投资者。历史上看,其实大部分逆向都被市场消灭了。在大部分时候,其实市场是很有效的,能够比较客观正确的反应一个公司的价值。而前面我也提到过,全世界看到这个公司的维度,一定比单一个人看的维度更多。大部分逆势做空,逆势抄底的人最后都死了。也有老虎基金罗伯逊这种,虽然看对了纳斯达克泡沫的方向,却在市场见顶前扛不住被迫清盘。

如何长期保持谦逊和进取?

无论投资,还是人生,我们最害怕的是自满。在一点点小小成就前,感到骄傲,自大,过度自信都将给未来带来毁灭性打击。看《对冲基金风云录2》中,当投资者开始想着如何享受生活的时候,往往就离开崩盘越来越远。但这又是极度反人性的。我们人性中本身,对于成功的追求就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物质上的丰富,更是希望通过成功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获得外界的zan美,本身也是许多人进取的驱动力。而这种自满,往往会快速毁灭一个人。历史上看,那么多优秀的投资大师,都最终消亡在星空,仅仅成为了一刻曾经闪耀过的恒星。无论是在投资界,还是实业,或者是历史上曾经伟大的人物,许多最终被自己的自满和骄傲带入到了万丈深渊。

长期保持谦逊很难很难。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做到表面上的谦逊,但内心却无法将自己放下。毕竟成功的线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会让我们过多关注自己的能力,忽视了时代给予的机遇。我个人觉得只有多看书,多学习历史,明白每一个人的渺小,才能真正做到谦逊。在市场中保持内心的谦卑。

而又如何保持进取呢?许多人在获得初步成功后,也不再会像当初那样进取,不会有当初那样的饥饿感。然而投资本身,短期依靠运气和技能,长期只有技能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不再进取,那么之后的投资业绩必然会均值回归。保持进取的最好方式,是勿忘初心。时刻记住在一开始是为什么做投资,将这个看做真正热爱的事业,而不是赚钱工具。那些伟大的投资人,在其职业生涯时刻保持着初心的铭记。

敬畏人性,就是敬畏市场

以前汇添富总经理林利军写过一篇文章,其实真正适合做投资的是郭靖。

我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生活阶段,读过这篇文章至少十次,每次都是收获满满。其实巴菲特,郭靖,阿甘是同一批人,他们天生在人性上就有天赋。他们单纯,正直,没有私心和坚韧不拔。巴菲特在成为美国首富后,根本没有改变生活状态。每天还是开车去麦当劳买汉堡,喝可乐,阅读公司的财报。郭靖在成为大侠后,和之前的为人,想法没有变化,一直保持着勿忘初心。而阿甘,表面上看是傻人有傻福,背后却是隐患了极高的品德。

关键是,这些人的品德从来不以财富,社会地位,能力而改变。他们在40岁之前就制定了强大的使命感,人生的后半辈子一直追逐当年的理想。这批人,才是真正适合做投资的。

还有一批是对于哲学,历史,甚至神学信仰有着深刻理解的。他们从更高的维度去看待人性的轮回,理解我们自身的弱点。这些人要么自己经历了几轮周期,要么对于人性有深刻的认知和敬畏。还是开头那句话,投资是本质上是一场数学的游戏。但真正能够驾驭数学的是哲学家,而在哲学之上是神学。

所以最终,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内心世界的投射。你的投资方法,知行合一也来自更加强大的内心。长期在这个市场取得超额收益的,一定有正直的价值观,也一定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对于我们自己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无论投资,还是人生,长期的快乐和成功,都来自于对于人性的敬畏。


破底翻形态战法

破底翻定义:价格从高位经过一段时间滑落至低档见底区,经反弹后再次回落,并破跌前期最低价格,随即反转趋势一路强势上攻,到达或突破回落前最高价。这种跌破前期最低价后反转的行情,技术上称为“破底翻”。价格从哪里跌下来再回升到哪里。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破底翻实际操作买点:由于破底翻形态往往需要最后突破颈线位后才能正式成立,所以在有效突破颈线位的当日或次日买入比较安全,一旦颈线位有效突破,那么投资者就可以持股待涨。

破底翻实际操作卖点:破底翻在突破颈线位买入后,稳健的投资者可在破底翻起落点附近卖出,即破底翻左边前期高点开始处;而激进的投资者可在股价创新高后根据自己的仓位和盈利大小自行决定。

破底翻补充说明:

1.如果股价不能有效突破颈线位,那么破底翻形态就不能算正式成立,投资者不要再用破底翻的操作定义来作为参考。

2.如果突破颈线位后又跌破颈线位,在2至3个交易日内没有重新站上颈线位,那么破底翻图形也不能算正式成立,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投资者应该立即止损出局,避免损失扩大。

案例1: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上图为烽火电子(000561)在2016年1月至2月的走势,大家可以看到从1月11日开始下跌后,在1月14日达到第一个低点,后期略有反弹但随后再出创新低,这时破底翻形态已经初步显现,待随后股价突破颈线位后正式确立,投资者在颈线位买入后在前期高点附近卖出,大概获利20%。

案例2: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上图也为烽火电子(000561)2015年8月至10月的走势,大家可以看出,从8月24日下跌以来,在9月8日达到第一个低点,后期略有反弹但随后再创新低,待10月13日起来突破颈线位,破底翻形态形成,随后开启了一轮较大规模上涨,直到前期高点。


趋势——顺者昌,逆者亡

这是资本市场亘古不变的道理。在一个主要上升趋势中只能做多,而在一个主要下降趋势中只能做空。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上升趋势线解决了多头平仓的问题,下降趋势线解决了空头平仓的问题,水平趋势线(上轨下轨)解决了开仓的问题,趋势线还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但无论是上升趋势线、下降趋势线或者是水平趋势线(上轨下轨)都不会对价格产生任何的支撑或者反压。

要解决开仓的问题,关键是颈线的画法,而颈线的确定是最难的。常听一些股评说连接某个形态的两个高点就形成了颈线,这种完全纸上谈兵形而上学的说法是错误的。下面我们来看颈线形成的原理:以A股市场为例,当一个股票绵绵下跌到一定的估值区间内,这个估值区间是主力认同的价格范围,而不是所谓的PE估值。那么主力会在第一时间介入一定的仓位,在一个长期下跌后交投清淡的市场中,这种买入行为非常容易把价格打起来,主力是继续往上买吗?不会,假设主力在这里买了10个筹码,它会往下摔打,在摔打的过程中会有其他的筹码带出来,那么主力会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也许在下面拿到20个筹码。为什么会有筹码会带出来呢?这里面可以分成主力主动卖出的部分、上面割肉的部分、还有在初次买入拉高过程中的短线客获利了结部分,所以打下来后主力可以接到更多的筹码,一般会在下方形成一个震荡区间,并且在震荡区间内形成上涨放量,下跌缩量的走势,而突破该区间的标志是放量大阳线。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下面以600887伊利股份为例:震荡区间内上涨放量,下跌缩量,临界点突破前窄幅震荡以及突破后的洗盘时,KDJ、RSI等摆动指标恶化,出现死叉、顶背离等卖出信号,诱使所谓的技术派卖出,而后面股价却又上涨了70%。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在临界突破颈线位时必须放量,因为颈线有一个上挤下压的作用,要突破颈线必须花相当大的代价,也就是用资金都接下来套牢及获利的筹码,所以必须产生放量。突破后一般会出现自然回撤(A股称为洗盘),然后再加速上涨,是否形成加速以及形成加速的过程取决于大盘所处的环境,所以我们必须左眼看大盘,右眼看个股。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个股为什么突破颈线位后没有上涨,因为当时大盘环境不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颈线突破后有的会直接上涨,有的会做自然回撤后再上涨,一般做自然回撤后再上涨的走势较为理想。直接上涨的个股一般为主力后知后觉,在之前没有拿到足够的货,而大盘行情起来后主力措手不及,急于吸货,形成这种“通吃套牢盘”的走势,对于一般公众交易者来说会觉得这个股票走势非常强劲,而从做盘的角度来说抬高了自身的资金成本,挤压了利润空间,非常不利于后续做盘。我们以600687国泰股份为例来看如何突破颈线和洗盘的。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并不是所有的底部形态都有颈线,有些形态的线我们就只能称为形态的上边界线,但是其作用和颈线是一样的,比如三角形底部: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交易的智慧,醍醐灌顶:“阻力最小”的秘密

在这个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均遵循着“阻力最小”原则,尽管我们很多时候并未留意。

光与水的智慧

光是节约时间的典范,它永远以最短路径行进。在真空中,光以30万千米/小时的速率沿直线传播;反射时,光所走过的路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比例,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保持着特定关系。光的行为,取决于介质的根本结构,光在介质中始终以“阻力最小”的方式传播,任何一条其他路径都是“弯路”。

再来观察水。水的智慧,远非世间常人所能及。河道宽,则水流缓慢;河道窄,则水流湍急;水的行进路线也取决于河道结构,或直或弯。若水流遇到一块巨石拦路,它不会去“努力翻越”,而是明智地绕道而行。

一位巨匠级华尔街交易员的终极感悟;顺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简!

努力乃痛苦之源

那么先问个问题,你喜欢交易吗?你为交易努力过吗?(ps:这不是问你:你喜欢赚钱吗?你为赚钱努力过吗?)

现代教育崇尚努力和竞争。宣传名人早年充当“拼命三郎”的报道比比皆是,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真是这样吗?让孩子每天比别人多练两个小时钢琴,将来他就能成为莫扎特?比别人多画两个小时的画,就能成为达芬奇?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没错。但不要小看那1%,它决定了剩下99%的汗水的性质。拥有这1%,努力便是成功之源;缺少这1%,努力只能成为痛苦之源。

努力,即试图用强大的意志克服“最小阻力”的约束,与环境和自身心境对抗。从这个意义来看,天才或许从来都没有“努力”或“勤奋”过,在常人眼里是在做拼命三郎,但事实上他们不过是顺应自己心灵的召唤而已。半夜12点,小莫扎特在练琴;凌晨1点,在父母棍棒驱使下的一个小男孩同样在练琴。外表相似的行为背后,是全然不同的结构。前者在享受整个音乐行云流水的过程,后者或许仅仅出于不愿挨打的目的。“顺心”根本无需努力,只有“违心”才需要努力。爱因斯坦曾说:“我从来没有工作过一天”。如果您发现自己每天工作都不开心,都在努力克服许许多多的障碍,一切只为等待发薪日,那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您不是做这件事的天才。

画家每画一笔,想着这一笔能给自己带来多少财富,他不会是一个好画家;不热爱足球,只希望借助踢球让自己拥有豪宅的球员,不会是一个天才球员;立志要得诺贝尔奖的人,一定得不了诺贝尔奖;不能享受投资和交易的过程,只求在交易中快速获利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好的交易员。

更看重“享受过程”,还是更看重“享受结果”,或许正是少数成功者与多数失败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克服内心的挣扎,试图用“努力”来麻痹神经,从交易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逆势。那些让您彻夜难眠的交易单,十有八九会以亏损收场,因为很明显,您已经不是在享受过程了,而是在被整个过程煎熬,不断地寄希望于这个过程早点结束,好让自己最后得到“煎熬的回报”。不幸的是,人的心灵往往是最准确的罗盘,逆势而为不仅让整个过程痛苦不堪,而且结果也往往不尽人意。

改变结构,方能改变结果

以努力作为手段的行为是治标;唯有改变结构方能治本。这犹如治水,堵不如疏。要想改变河流的走向和强度,必须在河道上做文章。不想让水太急,可以把河道修宽一些;一味封堵可能决堤;而积极疏通反能引水灌溉农田。

对个人而言,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那么这时最需要的是自省,而不是“继续努力”。换一份工作,换一个环境,从结构进行调整,要比运用意志力重要得多。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搞清楚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做什么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姚明去打乒乓球,巴菲特去做中文系教授,恐怕他们再怎样努力也难以获得现在的成功。一旦寻找到这份上帝安排的职业,就找到了心中的“势”,从而顺势而为,为过程而快乐,而非为了得到一个结果委曲求全。

对交易者而言,必须认识自身结构——性格与心理;认识市场结构——分形与波浪理论,做到知己知彼。市场是自然的函数。稳定获利的途径,也注定是一条阻力最小的通途;而非让人心力交瘁的战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