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超35℃,心脑血管很“危险”!做好6件事,给血管“降降温”

气温升高1℃

心脑血管病患者增17.3%!

据医院急诊室医生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之前的统计数字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为什么三伏天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飙升?

1

首先,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2

第二,三伏酷暑,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3

第三,夏天出汗多

,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4

第四,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加上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万一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

做好6件事,帮血管“降降温”

01

合理开空调

气温超35℃,心脑血管很“危险”!做好6件事,给血管“降降温”

夏天里有些人怕热,24小时开着空调,而有些人又怕着凉,即使满身大汗也不开。其实,这些做法都不对。

当室内温度超过30℃,或者你感觉身体很热的时候,就应该打开空调,避免中暑。

但是要注意,不要在大量流汗、或者洗热水澡之后立刻吹空调,也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吹冷风

室内外温度尽量不要差太多,在不开空调的时候,可以多开窗通风。

02

多喝温水

气温超35℃,心脑血管很“危险”!做好6件事,给血管“降降温”

夏天人们大量出汗,经常使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每天补充2000~3000毫升的水分,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温度,补充电解质,避免血液变得粘稠。

而且要注意的是,温水不会让血管收缩,也不会刺激肠胃,还能帮助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比凉水更加健康。

03

增加休眠

气温超35℃,心脑血管很“危险”!做好6件事,给血管“降降温”

夏季人们容易感觉疲劳,需要更多的睡眠和休息。在午餐结束半小时之后,午睡30~40分钟,能够给身体一个消化营养和恢复能量的时间。

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午睡时,心率、血压都能够降低,平躺的姿势还能减轻心脏压力,让血液流通更加顺畅。

除此之外,每晚的睡眠时间也应该相应延长。醒来后别匆忙起身,躺着活动几下,能够缓解身体僵硬,降低高血压等风险。

04

洗热水澡

气温超35℃,心脑血管很“危险”!做好6件事,给血管“降降温”

满身大汗的时候,人的体温也高,冷水澡的突然刺激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从而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所以,一定要先等汗出完了再洗澡,以38℃~40℃的热水为宜,能缓解疲劳,疏通血管。

如果实在想洗凉水澡,水温也不要低于18℃。

05

饮食清淡

气温超35℃,心脑血管很“危险”!做好6件事,给血管“降降温”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

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06

平心静气

气温超35℃,心脑血管很“危险”!做好6件事,给血管“降降温”

天气闷热,大家常常着急上火,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这对于保护心血管健康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夏天里我们更要修身养性,凡事不着急,慢慢来,能减少因为情绪激动而血压飙升的危险。

清淡去火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降燥养心,比如凉茶、花茶、莲子、苦瓜等,都有凝心安神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