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在漢族建立的王朝中,對馬最為尊崇的當數漢朝。漢朝對馬的尊崇甚至超過蒙古族、滿族這樣“馬背上的民族”所建立的元朝、清朝。為什麼漢朝對馬如此尊崇?主要是有對匈奴作戰的戰略性需求。冷兵器時代,馬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重要戰備資源。對於農耕為主的漢朝來說,應對匈奴騎兵的快速機動作戰,改良馬種、繁衍馬匹、訓練騎士是非常緊迫而現實的戰爭準備。所以,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惜以戰爭威脅,引進大宛的汗血寶馬。正是因為有了騎兵戰鬥力的躍升,西漢才能把匈奴從現實危險打到潛在威脅,東漢才能再接再厲打到匈奴老窩去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從出土古玉看,漢代玉馬具有獨特的神韻和氣質,一改戰國之前以靜態、安祥為主的風格,豪放張揚、霸氣十足。漢代玉馬也與宋以後那種明顯帶有生活氣息的玉馬差別較大。所以漢代玉馬往往被藏家視為不願割捨的寶貝,目前儘管一些藏家手裡偶爾能夠見到漢代玉馬,但博物館收藏的漢代玉馬卻比較少。比較有名的主要有四處,一是陝西咸陽漢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漢代羊脂白玉仙人騎馬,現收藏於咸陽博物館;二是上海震旦博物館收藏的一對漢代玉馬;三是美國哈佛大學藝術館收藏的漢代玉馬首;四是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收藏的漢代玉馬首。

一、咸陽博物館收藏的漢代羊脂白玉仙人騎馬欣賞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1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2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3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4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5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6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7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8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9

上圖為陝西咸陽博物館收藏的漢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漢代羊脂白玉仙人騎馬。這是一件國寶級古玉,玉質溫潤,緻密堅硬,標準的羊脂白玉,局部有黑色沁。整個玉件通體高7釐米,長約9釐米。玉馬昂首嘶鳴,張口露牙,上唇方、下唇圓,雙耳豎立,兩眼前視,四肢彎曲,右前蹄騰空。馬身前半部有翅膀,與西漢時期的貔貅相似,翅膀相對較短,主要在前半部。馬背上騎著仙人,仙人雙手抓住馬頸,扎著頭巾,穿著短衣。底部為雕刻雲紋的託板,玉託板長8釐米,寬3釐米,厚0.3釐米。

二、其他博物館收藏的漢代玉馬瀏覽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震旦博物館收藏的一對漢代玉馬,眼眶較高,鼻孔稍大,兩耳間距很小,頸部粗壯結實。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收藏的漢代玉馬首,高14 cm,頭細頸高,耳小而立,鼻直微凹,凹陷的枕部和弓起的頸子很有特色。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美國哈佛大學藝術館收藏的漢代玉馬首,高14釐米。

三、漢代玉馬的主要特點

一是漢代玉馬神話色彩明顯,而其他朝代的玉馬往往比較寫實。咸陽博物館收藏的漢代羊脂白玉仙人騎馬,體側有翅膀、腳踏雲紋,明顯感覺是在飛行。上海震旦博物館收藏的漢代玉馬的神態也與現實生活中的馬有所不同,進行了藝術的加工。

二是在一些細節呈現上,漢代玉馬通常嘴和鼻是張開的,像在嘶鳴、像在急促呼吸,耳朵豎立象角,四肢非靜止狀態,尾巴的根部比較靠上,並且上翹。

三是漢代玉馬個性張揚霸氣,而唐宋之後的玉馬往往更為溫順。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青海博物館收藏的唐代玉馬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唐代玉馬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玉器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代玉馬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白玉雙馬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青白玉馬

以上是唐代以後的玉馬,明顯感到比漢代玉馬更接近現實生活,體現的是人對馬的喜愛,而不是尊崇。

四是漢代玉馬動感十足,而戰國之前的玉馬身上往往靜謐安詳,多了一些“呆氣”。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山東曲阜魯國故城出土的戰國玉馬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山西曲沃晉侯墓出土的西周玉馬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上圖為河南殷商婦好墓出土的商代玉馬

可以看出,戰國之前的玉馬一般沒有漢代玉馬那種動感。

最後,分享一件筆者的藏品。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館藏漢代羊脂玉馬賞析兼談漢代玉馬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