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在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發生30多年後,切爾諾貝利周邊地區已經從災難地區演變成為擁有野牛,駝鹿和狼群的自然保護區。該地區在1986年事故後被宣佈為永久性禁區,但存在的強輻射汙染並不妨礙野生動物繁衍生息,說明了人類對野生動物種群的負面影響。

英國地球與環境科學專家吉姆史密斯: “在人類被強制離開的前提下,即使是在遭遇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之後,自然也會重新繁榮起來。” “很可能切爾諾貝利的野生動物數量現在比事故發生前的高得多。”

1986年4月26日,當時在蘇聯共和國的烏克蘭核電站發生火災和爆炸,放射性物質的雲層橫跨歐洲大片地區。成千上萬的人離開了永遠這個地區。史密斯和合作研究人員藉此機會瞭解到,當存在嚴重汙染並且不存在人類活動時,野生動物會怎麼樣。

早些時候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的研究表明,核災難發生時,強烈的輻射效應使野生動物種群明顯減少。但隨著時間流逝,基於長期調查數據顯示,哺乳動物種群已經回升。2015年發表在“ Current Biology ”雜誌上的研究報告提到,劃定的輻射區內麋鹿,馬鹿和野豬的種群數量與非輻射區自然保護區內的種群數量相當。然而,在切爾諾貝利輻射地區及其周圍的狼群數量,與輻射區域外自然保護區內的數量相比,高七倍以上。被遺棄的標有黃色和紅色輻射警告標志的村莊已成為狼和鷹的狩獵場。鳥類,包括黃褐色的貓頭鷹和喜鵲,站在屋頂和搖搖欲墜的建築物的煙囪中。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一隻狼在廢棄的白俄羅斯村莊奧雷維奇的看著鏡頭,鏡頭位於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周圍的禁區內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照相機陷阱抓拍了這隻在隔離區的麋鹿。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普氏野馬在切爾諾貝利禁區內,在冰雪覆蓋的田野上吃草。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一群野牛在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周圍的禁區內,在冰雪覆蓋的森林中吃草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一隻野豬穿過白俄羅斯Babchin村附近的切爾諾貝利禁區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一隻水獺在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禁區周圍,位於白俄羅斯境內廢棄的Pogonnoe村的一條小溪裡游泳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狼群在切爾諾貝利核禁區內廢棄的奧雷維奇村的雪地捕獵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一隻白尾鷹站在位於廢棄的白俄羅斯Dronki村莊的狼屍上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一隻狐狸走過白俄羅斯Babchin廢棄村莊附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隔離區。

切爾諾貝利:核破壞後的生命跡象

歐亞麋鹿(也稱為駝鹿)穿過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周圍18英里禁區內的一個場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