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球上的战争

“战胜华尔街”的传奇投资人彼得·林奇在挑选投资标的的时候,更偏好那些不被重视的冷门行业,而不是热门的明星公司。

钢球上的战争

究其原因,在于当下热点虽然看似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但因竞争者众多,往往导致供给端扩张的速度远大于需求,极易掉入“成长陷阱”当中。

就好比此前大热的虚拟现实、3D打印、石墨烯等概念,大多数公司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而那些受到忽视的冷门行业,潜在竞争者稀少,优质公司很容易脱颖而出,逐步成为行业寡头,享受着垄断利润率。

这些公司便是君临最喜欢的三大标的之一:沙漠之花。

钢球上的战争

君临团队致力于以独立的角度去寻找这些不被市场重视,却富有极强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并进行长期持续的跟踪,和读者们一起享受共同的成长。

接下来分析的这家优质冷门公司,在炎炎夏日里一定会带给你足够的清凉感。

因为他真的很凉,凉到过去半年里,你搜不到一份关于他的研究报告。

钢球上的战争

1

说是冷门究竟有多冷?看看主营业务就知道,这家公司是做钢球的……

钢球上的战争

这很符合让人一看就丧失兴趣这个特质,整个二级市场也仅有一家公司在做这个,那便是15年春天赶着牛市的尾巴上线的力星股份(300421.SZ)

若对外宣传说公司是做钢球的,这画风略显尴尬,因此我们换个说法为

精密轴承滚动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其中主要产品为钢球(绕不开绕不开),为国内的绝对龙头企业。近三年来,在国内轴承钢球领域的销售收入排名第一 。

钢球上的战争

其中钢球的收入每年基本都占到营业收入的99%,这么纯粹专注的企业A股真心不多。

轴承滚动体主要分为球轴承

滚子轴承两部分。

钢球上的战争

别看名字差别不大,两者的产量可是天差地别的。

由于球轴承在旋转速度、加工精度、噪音控制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所以更广泛的适用于装备制造的各个领域。

在这个领域,力星拥有着世界级的钢球生产工艺。

2

钢球的质量好坏,主要由精度等级、硬度、压碎载荷、表面外观、残余应力、残余奥氏体比例等6个方面决定。

我们挑重点的说。

精度等级是衡量钢球好坏的首要标准,行业内将精度等级以微米为单位,主要划分为 3、5、10、16、20、24、28、40、60、100、200 十一个级别(简写为 G)。

其中G3 级为行业标准规定的钢球最高精度,之后依次降低。

钢球上的战争

高精度钢球的生产和研发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通过改进钢球镦压、热处理、强化、精研磨等工序的生产工艺才能满足性能要求。

力星早在1989年便在如皋设厂,专注钢球生产30年,这些自然不在话下。

其中一种叫“树脂砂轮精研工艺”的技术,是力星独自研发改进的,通过增加超硬超细粒度的树脂砂轮进行精研,能够使钢球表面形成交叉叠加的微观纹理。

结果就是,既有效提高了钢球的精度等级,又降低了轴承合套后的振动和噪音度。

另一个重要指标“压碎载荷”, 主要指钢球承受压力负荷的能力,力星也有出色的表现。

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尺寸钢球球坯热镦新工艺”,能有效解决大尺寸球坯心部疏松与空穴等缺陷,显著提高球坯的压碎载荷,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生产大功率风电设备轴承专用钢球的成型工艺难题。

钢球上的战争

这种技术不仅垄断了国内市场,也通过出口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欧洲专业回转支承制造商德国 IMO 集团等,享誉国际。

毕竟咱们只是投资者,不用对技术钻研太深,管中窥豹便可领略力星的技术实力之一二。

3

力星对于钢球无止境的狂热投入,得到了国际友人们的点赞。

目前,力星是国内唯一一家进入吉凯恩集团斯凯孚集团全球采购体系的钢球企业。

两家公司简单介绍一下。

吉凯恩(GKN),创立于1759年的英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员工超过5万人,在全球飞机、汽车、机械行业的传动系统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斯凯孚(SKF),创立于1907年的瑞典,至今也有120年的历史了,员工超过4万人,轴承销量占据全球20%的份额,世界第一。

可以说,这两家企业都是见证了工业革命历史,站在行业金字塔顶层的巨头。

从某个角度而言,轴承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老行业,强者集中在西方,并且行业集中度经过百年的淘汰,已经很高了。

当前,八大轴承制造商占据了全球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这就决定了,钢球制造商要想做大,就必须打进这些顶级客户的采购目录。

市场就那么大,我国根基又不深,那么发展起来会不会很艰难呢?

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

钢球上的战争

作为我国钢球行业金字塔顶尖的企业,力星在本土已经不存在竞争对手。

对手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

一是美国恩恩公司

,此前乃是全球最大的轴承滚动体生产商。04年在江苏昆山设立恩恩精密轴承制品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亚太地区总部。

二是日本椿中岛公司,早在1934 年便开始制造钢球,为日本最大的精密钢球制造企业。02 年在江苏设立椿中岛机械有限公司,并于06 年收购原重庆钢球有限公司

加上力星,钢球市场三足鼎立,瓜分了全球最大的份额。

这个三角平衡维持了很多年,但在去年忽然被打破了,日本椿中岛集团收购了美国恩恩公司,老大老二合并,强势拉开了与中国对手的差距。

这使得力星的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怎么办呢?

力星的对策是拼规模,当年便完成了对金燕钢球有限公司的收购。

金燕在中国轴承钢球企业中规模排名第三,在产品规格上与力星具有较强的互补,可以很好地增加公司的产能。

钢球上的战争

当然,仅仅在规模上拉近差距,依然处于劣势,更重要的还是产品战略上的进取。

4

如上分析到的,轴承有两种,一种是钢球轴承,一种是滚子轴承。

钢球量大,但是偏大路货,滚子量小,但是技术门槛更高,在某些专用领域具有特殊价值,毛利率也要更高。

过去几十年,力星一直将发展重心放在钢球上,如今上市了,资金也宽裕起来,自然要将滚子轴承这个短板给补足。

时间追溯到2016年,刚上市没多久,公司就发布了定增募集资金5.7亿元的扩建计划。

钢球上的战争

到今天,钢球项目已逐步落地,但是滚子却迟迟不见踪影。

直到2018年,答案终于揭晓,年产16000吨的精密滚子项目全面启动。

随着产能的落成,这块第二战略业务预计将推动力星在全球轴承产业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力星已经和舍弗勒集团(全球第二大轴承制造商)签订框架性供货协议,并开始对其中国和德国工厂供货。

根据测算,若上述产能完全消化,公司预测将新增净利润1个亿。

要知道,公司2017年扣非净利润不过只有6353万,这一下子就涨了1个亿,贡献可谓相当大。

事实上,力星作为一朵沙漠之花,过去的业绩增速大多不快,也因此很难得到市场的追捧。

但站在今日这个时间节点,护城河扎实,新的战略产品正在落成中,股价又经历了一年多的下跌,花香渐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