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65年前,借駐京郊法海寺的小戰士為晾衣服,在東方最偉大的明代壁畫上釘了一牆釘子。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壁畫的100個絕美細節

法海寺美,美在那10鋪彩繪壁畫。《中國壁畫史綱要》中說到明代的寺觀壁畫,首舉就是宮廷畫師所畫的法海寺壁畫:“線條流暢,色彩濃麗,天衣飄動,漫筆生輝,諸如梵天肅穆,天王威武,金剛剛毅,天女嫵媚,鬼子母慈祥,兒童天真,都真切生動……”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文革”期間塑像全毀,壁畫保存尚完好。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大雄寶殿內藻井曼陀羅

(梵語Mandala,意譯壇城)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祥雲圖:殿內三世佛像背後壁畫部份。祥雲圖每幅寬4.5米,高4.5米,面積20.25平方米。共三幅,面積60.75平方米。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水月觀音: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譯,水月觀音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像之一,名家名筆迭出,此像有多種形式,都與水、月有關。水中月,喻諸法無實體。本寺水月觀音位於正殿佛像背後,坐南向北,畫面寬高俱4.5米。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水月觀音局部:觀音頭戴寶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表示觀音既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又是他的接班人。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水月觀音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水月觀音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水月觀音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水月觀音局部 腳:

“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白紗衣:水月觀音局部,身披白紗衣,象徵潔白無瑕。披莎畫工極細,紗上每一六角小花,均由48根左右金絲組成。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韋陀:位於水月觀音的右上部。佛寺的守護神,傳說又是觀音菩薩的護法神,體格魁梧,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鸚鵡:位於水月觀音像左上部。佛經中關於鸚鵡傳說較多,如阿彌陀佛化為鸚鵡教化國人,再如山火燒林,鸚鵡思林恩,取水灑淋,天帝見而感之,降雨止火。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牡丹:水月觀音圖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金犼:位於水月觀音像右下部。觀音的坐騎。金犼,獸名,又叫金毛犼,似犬,兇猛異常,食人,每與龍鬥,口中噴火數丈,龍往往不能取勝。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善財童子:位於水月觀音像左下部。當善財童子誕生時,有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名。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獲得正果,參拜的二十七位善知識是觀音菩薩,後成為觀音菩薩的脅侍。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普賢菩薩:梵文Samantabhadrade的意譯,也譯“遍吉”,音譯三曼多跋陀羅。他主一切諸佛的理德、行德,代表德與行,據說他有延命之德,並有十大行願。為釋迦牟尼的右脅侍。畫面寬高俱4.5米。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普賢菩薩局部 手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普賢菩薩局部 手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馴象人、六牙白象:六牙白象為普賢菩薩乘騎。白象調順,威力大,象徵菩薩善柔,有大勢。六牙表示到達彼岸之六度。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信士:

為稱讚唸佛行法的信士,

稱之為最勝長者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信士:據說為毘舍離國月蓋老人,他與同夥五百長者,常入維摩方丈,聽不二法門,請西方三尊救國內惡疫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馴獅人、獅子:獅子是文殊菩薩乘騎。以獅子勇猛象徵文殊智慧、辯才銳利、威猛。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馴獅人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文殊菩薩局部:其身鬱金色,頭戴五髻寶冠,五髻表五智五佛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西壁赴會圖,飛天:梵文Gandharva(腱達婆),又名香音神,八部眾之一。她常出現在樂鼓齊鳴、天花亂墜的佛說法時刻,從身放香,故名香音神。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西壁赴會圖~四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為四大菩薩,法華四大菩薩為彌勒、文殊、觀音、普賢,說法不一。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薩:四菩薩之一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薩:四菩薩之一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山泉:赴會圖山泉部份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西壁赴會圖 十方佛:

西牆五佛與東牆五佛合成十方佛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佛:十方佛之一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西壁赴會圖 六菩薩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薩:六菩薩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浪花:赴會圖山泉花卉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薩:六菩薩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薩:六菩薩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牡丹:西牆赴會圖山泉花卉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東牆赴會圖~飛天:體態嬌娜,貌似少女,雙手託花盤,依飄帶在白雲中飛舞,與西牆飛天相同冷淡寶冠、飄帶、託物與舞姿等與西牆飛天都不一樣。東牆飛天赤足外露。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東牆赴會圖 四菩薩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薩:四菩薩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薩:四菩薩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牡丹:東牆赴會圖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薩:四菩薩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百合:東牆赴會圖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東牆赴會圖~十方佛:與西牆五佛合成十方佛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東牆赴會圖 六菩薩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荷花:東牆赴會圖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薩:六菩薩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帝釋梵天禮佛護法圖:位於殿內北牆左右側,長14米,高3.2米,繪二十諸天像,共有36個任務,人物高1.2~1.6米;本圖片為北牆東側:依畫面從西至東排列順序為:大梵天、東方持國、南方增長、大自在天、功德天、日天、摩利支天、堅牢地天、韋馱天、娑羯羅龍王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北牆西側:依畫面自西至東排列順序為:閻摩羅王、金剛密跡、散脂大將、鬼子母、月天、辯才天、菩提樹天、西方廣目、北方多聞、帝釋天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北牆五人一組:人物排列,從左至右:牛頭、閻摩羅王、金剛密跡、長髪鬼、散脂大將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牛頭:異類,地獄之鬼卒。獄卒名阿旁,牛頭人手人身,兩腳牛蹄,手持大鋸,力壯排山。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閻摩羅王:梵文Yamaraja的音譯,意譯雙王。原為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之王,佛教沿用其說,稱為管理地獄的魔王。漢化後,多為濃眉巨眼虯髯王者像。長髮鬼:又叫赤發鬼,手持白色風幡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金剛密跡:釋迦牟尼成佛後,常有五百執金剛(手持堅固武器的藥叉)隨從侍衛。其主領者即金剛密跡力士,手持金剛杵(降魔杵)。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散脂大將:散脂(散支),全譯散脂修摩,是梵文Samjneya的不準確音譯,意譯為“密”(密神),又名藥叉大獎。原為印度教中的火神。左手持金剛戟,表力大無窮。北方天王八大將之一,管領二十八部眾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鬼子母:梵文Hariti的意譯,又名歡喜母、愛子母,意譯訶梨帝。原為婆羅門教中的惡神,專啖食小兒,稱之為“母夜叉”。被佛法教化後,成為專司護持兒童的護法神。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小孩:鬼子母之愛子,音譯畢哩孕迦,或譯冰揭羅。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月天:梵文Candra的意譯,音譯旃陀羅、戰達羅。又叫月宮天子、寶吉祥。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原為男像,漢化後為青年後妃像。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團鳳:月天衣服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辯才天:梵文Sarasvati的意譯,音譯薩羅薩伐底,為主智能福德之天神。聰明而有辯才,故名。又司音樂,故另名妙音天、美音天。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以女天為多。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提樹天:原為印度教的地神,守護菩提樹的天女。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成道時,如遇下雨,她就用書業做傘為佛擋雨,是最早的護法神,有一侍女為之舉幡。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菩提樹天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舉幡侍女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西方廣目天王:四大天王之一,梵文Virupaksa的意譯,意為能以凈眼觀察護持世界,音譯毘留博義。率領諸龍族及臭餓鬼等守護西方瞿耶尼洲。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衣袍:廣目天王身披鎧甲,鎧甲一般分成若干零部件,圖為廣目天王鎧甲部份。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廣目天王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北方多聞天王:四大天王之一。梵文Vaisravana,音譯毘沙門天,因恆護如來道場而聞法,故名。在印度神話中,原是財富之神,相當於中國財神。佛教吸收為北方守護神。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多聞天王局部:著七寶金剛莊嚴甲冑,左手持供釋迦佛的寶塔,右手打幡蓋。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多聞天王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帝釋天:帝釋天及三侍女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舉幡侍女:帝釋天侍女二人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帝釋天:梵文Indra的意譯,音譯因陀羅。原為印度神話中的最高天神。傳說他統治一切,統領其他諸天。帝釋後來皈依佛陀,成為護法天神之一。佛教漢化後,帝釋天常作少年帝王像,男人女相。後,又作女後像。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託花天女:帝釋天侍女之一。左手持盤,內盛蓮花,以示佛門供養之事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大梵天、三天女:大梵天及其三侍女。梵文Maha-brahma,意譯大梵天,音譯摩訶婆羅賀摩。原為印度神話中三大主神之一,既是創造之身,創造一切,又是毀滅之神。在佛教中,大梵天成了色界諸天之王,為釋迦佛的護法天神。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持珊瑚的天女:大梵天侍女之一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大梵天全身像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大梵天局部像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打傘蓋的天女:大梵天侍女之一託寶盤的天女:大梵天侍女之一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託寶盤的天女局部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東方持國天王:四大天王之一。梵文Dhrtarastra的意譯,又叫治國天,音譯提多羅吒。此天王能護持國土,故名。率領諸癲狂鬼、香陰神等守護東方弗提婆羅洲。主樂神。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