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难,考上秀才难过大学毕业

这两天大家都在关注高考,也都在猜测各科状元最终花落谁家,毕竟能从茫茫学子中脱颖而出,每一位都兼具绝对的实力与那么一点好运。古代也有“高考”——科举制度,不同于今天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更加繁复,要想考取功名是难上加难。首先科举考试并不是只有一种,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已经相当成熟完善。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难,考上秀才难过大学毕业

清朝科举考试状态

在明清科举制度主要分为三个系列——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而院试系列又分为县试、府试、院试3个级别,乡试系列只有1个级别即乡试,会试系列有2个级别会试和殿试。一共3大系列6个级别,考生们只有通过当前级别的考试才有资格参与下个级别。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小编把明清科举考试的流程表呈现给大家。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难,考上秀才难过大学毕业

明清科举考试流程

由图可见,别说高中状元,就算是中秀才,没有绝对的硬实力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一旦考中了秀才,就可以被称为“士人”,也就是古代百姓四种身份“士农工商”中地位最高的了。在明朝,考上秀才就意味着可以当官了,而清朝秀才地位有所降低但也能享受朝廷俸禄。为了让大家对科举各个功名有切身体会,小编参照当今学历做一个表格。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难,考上秀才难过大学毕业

古今文凭对比

可能有的朋友要喷了,现在本科生满天飞,秀才才相当于一个本科生?要知道在古代,人们生活水平低下,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经济、精力去考取功名,而大部分考生一生都在埋头苦读,要么本来就是身在富贵之家,要么全靠亲友接济,不然怎么说十年“寒”窗、“穷”秀才呢,这些导致考生们的基数相当少,能考中秀才的人自然就更少了。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难,考上秀才难过大学毕业

金榜题名

所以按比例来说秀才确实比本科生稀有得多,也难考得多,所以社会地位也要比今天的本科生高一些,但就两者的知识含量来说相差不大。若再考中举人,那就是一步登天了,就算不打算入朝为官,任谁见了也得叫一声“举人老爷”。《范进中举》中的描写让人尤为深刻,范进屡考不中,一直活在失败的阴影和亲友邻居们的嘲笑中,非常的自卑。而范进中举之后,曾经嘲笑挖苦的声音变成了巴结讨好的声音,但范进却在长期的压抑之后的大起大落中丢失了自己,变得疯疯颠颠,让人看得不由悲从中来。这些都从侧面体现了科举之路的艰难,难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格。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难,考上秀才难过大学毕业

范进中举

对比古代的学子,今天的我们还是很幸福的。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政策支持都让我们能安心读书直至参加高考,就算高考没发挥好,也可以考虑步入社会直接实干,或者出国留学等都是不错的途径。

大家是怎么一步一步成才的呢,欢迎大家讨论。顺便祝参加高考的学子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准,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