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能吞灭吴国,这个人“功不可没”,最后身死,却大快人心

当越国的军队将夫差团团围困于姑苏山上,勾践终于得以一雪前耻,然而为他带来这一切的最大功臣,不是文种,不是范蠡,而是吴王的亲信大臣,太宰伯嚭!

越王勾践能吞灭吴国,这个人“功不可没”,最后身死,却大快人心

伯嚭

伯嚭的父亲名叫郄宛,是楚国的大臣,由于军功卓著,官至左尹。少傅费无忌十分记恨他的才能,于是挑唆令尹子常杀死了他。伯嚭为了避难,逃往吴国,投奔到伍子胥门下。此时的伍子胥与伯嚭可谓是同病相怜,不仅收留了他,还将他举荐给了吴王阖闾。后来伯嚭慢慢被吴王重用,到了夫差时期,伯嚭被封为太宰,掌握了吴国的行政大权。

之所以说伯嚭是灭吴的最大“功臣”,是因为他帮勾践完成了三件大事。

越王勾践能吞灭吴国,这个人“功不可没”,最后身死,却大快人心

1. 存越。

阖闾由于攻打越国时,身受重伤,回国后不久便病死了。夫差继承了阖闾遗志,誓言吞灭越国,为父报仇。经过了一年的精心筹备与训练,夫差在继位的第二年发动了对越国的灭国战争。吴军精锐尽出,在夫椒大败越军,将勾践和所剩的五千残兵,围困在了会稽。此时的越国危如累卵,存灭也只在旦夕之间。百般无奈之下,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用重金贿赂太宰伯嚭,于是伯嚭向吴王进言说:“大王,我听说过去贤能的国君讨伐敌人,也不过是让敌人臣服而已,现在越国已经甘为臣子,我们又有什么好苛求的呢”!夫差听从了他的建议,保留了越国,并赦免你了勾践,允许他委身为奴。

越王勾践能吞灭吴国,这个人“功不可没”,最后身死,却大快人心

2. 谗杀伍子胥。

伍子胥虽然曾经帮助过伯嚭,但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伍子胥是十分有才能的,他推荐了专诸,帮助阖闾夺取了吴王的宝座,还同孙武一同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几乎灭亡楚国。夫差时期,曾多次进言,希望吴王杀死勾践,占领越国,从而扩充土地,稳固后方,并且不要偏师北伐,争雄中原,而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吴王不仅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反而与他产生了隔阂。于是,伯嚭抓住机会,向吴王进谗言说伍子胥自恃功高,外结诸侯,图谋不轨。吴王信以为真,将伍子胥杀死。

越王勾践能吞灭吴国,这个人“功不可没”,最后身死,却大快人心

3. 北上争雄,疲惫国力。

伯嚭不仅贪财好色,还好大喜功。夫差意图北上攻打齐国和鲁国,图霸中原,伯嚭不仅不劝阻,反而大力支持,以迎合吴王。吴国本就偏居东南,国力和人口都不足以经受长期的战争,齐国和楚国又本都是大国,在不断的征伐中,吴国精锐慢慢消耗殆尽。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为吴国埋下了灭亡的种子,而越国不过是个等待时机的收割者。当伯嚭作为亡国之臣得意洋洋的企图得到新主人的封赏时,他可能没有想到,再也没有黄金和美女了,迎接他的是无尽的嘲讽和身首异处的悲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