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初讀只知江湖事,再讀已是局中人——金庸小說動人細節

小時候讀金庸,就像喝一杯甘甜的飲料,刀寒劍冷,兒女情長、光怪陸離,江湖的世界精彩紛呈。

長大後,偶爾也再翻翻三聯版的舊書。多年之後再看同樣的文字,就像飲一杯陳年老酒,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

初讀只知江湖事,再讀已是局中人。其中五個動人的細節,值得細細體會。

看天下:初讀只知江湖事,再讀已是局中人——金庸小說動人細節

一、長嶺遇雨

兩人去軒轅臺路上遇雨,郭靖道:"咱們快跑。"

黃蓉搖了搖頭:"靖哥哥,前面也下大雨,跑過去還不是一般的淋溼?"

郭靖笑道:"正是。"

黃蓉心中卻忽然想起了華箏之事:"前途既已註定了是憂患傷心,不論怎生走法,終究避不了、躲不開,便如長嶺遇雨一般。

當下兩人便在大雨中緩緩行去。

第一次看到這樣, 腦中盡是郭黃兩人在雨中的背影,初戀是美好的,儘管有些許的苦澀和煩惱,就像這長嶺的雨,但是,君往我亦往,白首不分離。

年少的我們不都有這樣的初心和執念麼?

長大後,進入職場,組建家庭,發現自己就走在另外一條長嶺之上,房子、更大的房子,車子、更好的車子,位置、更顯赫的位置,我們快速奔跑,不敢停歇,生怕別人跑在了前面,生怕被拉開距離,可是不管怎麼奔跑,生活中都充斥著焦慮,前面都充滿了風雨。

很多人喊累,甚至有人說"人到中年不如狗"。

有時候想想,在這個變化太快的時代,風雨無常的年紀,該奔跑的要奔跑,但是如果終究避免不了、掙脫不下,倒不如像郭黃一樣緩緩前行,在狂風暴雨中保持那一份難得的寧靜,擁抱那一份孤獨的堅守。

看天下:初讀只知江湖事,再讀已是局中人——金庸小說動人細節

二、洛陽竹巷的別離

那婆婆道:"令狐少君,臨別之際,我有一言相勸。"

令狐沖道:"是,前輩教誨,令狐沖不敢或忘。"

但那婆婆始終不說話,過了良久良久,才輕聲說道:"江湖風波險惡,多多保重。"

以前看到這一段,只是覺得任盈盈天性靦腆,行將離別,情絲固然激盪,內心卻盡力剋制,只說幾句無關疼癢的場面話。

長大後,經歷了很多離別。

寒暑假回老家,快上學的時候,奶奶依依不捨,送到村頭的那株柳樹下,每次都說:"回家了,要聽父母話,好好讀書!"

大學畢業那會,送別同寢四年的兄弟,在宿舍樓門口,很多同學淚灑當場,但是也只能說一句"把火車票帶好。"

慢慢地才明白,情之所至的時候,最平白的言語,就是最深切的告白。

正如徐志摩所說,悄悄是別離的笙歌。聖姑心裡縱然有千言萬語,但是最後卻不知道說什麼好,因為,那一片深情都在隔簾相望的凝視中。

看天下:初讀只知江湖事,再讀已是局中人——金庸小說動人細節

三、小酒館的重逢

那人聽到腳步聲,霍地站起,燭影搖晃,映在那人臉上,竟然便是趙敏。

她和張無忌都沒料到居然會在此地相見,不禁都"啊"的一聲叫了出來。

趙敏低聲道:"你……你怎麼會來?"語聲顫抖,顯是心中極為激動。

張無忌道:"我閒步經過,便進來瞧瞧,哪知道……"走到桌邊,見她對面另有一副杯筷,問道:"還有人來麼?"

趙敏臉上一紅,道:"沒有了。前兩次我跟你在這裡飲酒,你坐在我對面,因此……因此我叫店小二仍是多放一副杯筷。"

第一次看《倚天》,只覺得張趙兩人戲劇化的相逢,是金大俠為了推動情節故意為之。

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戀之後,曾經每一次相約過的地方都成了北京的小酒館,偶爾路過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多看幾眼,雖然不抱什麼指望。

張無忌信步所至,步由心生;趙敏獨飲自酌,苦苦痴侯。其實都無關相遇,只為真情。

趙雷在《成都》中唱道:"你會挽著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在我心中,坐在成都小酒館秀恩愛的甜蜜,遠不如在北京小酒館不期而遇的美。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看天下:初讀只知江湖事,再讀已是局中人——金庸小說動人細節

四、凌府外的青石板

"那天晚上,我在凌府外的石板上坐了一夜。"

這是《連城訣》中大俠丁典回憶往事時說的一句話。

闖蕩江湖的莽漢丁典來到武昌,初次見到人淡如菊的凌府大小姐凌霜華,驚為天人。

笨人有笨辦法,只好來到府外,苦苦等候。好不容易等到淩小姐的貼身丫鬟出現,於是央求:"聽姊姊說,府上有幾本名種的綠菊花,我很想瞧瞧。不知行不行?"

丫鬟倒是有備而來,說道:"我去求求小姐,要是她答允,就會把綠菊花放在那紅樓的窗檻上。"

於是,丁典一夜無眠。

初讀《連城訣》,被凌霜華這麼有韻味的名字驚豔到,也為她和丁典的悽美愛情傷心到不能自已,很少注意到丁典在凌府外坐了一晚的這個小細節。

後來,第一次表白、第一次參加工作、第一次成為父親,在這些人生的重要關口,在等待幸福敲門的時候,我也像凌府外的那位青年一樣,獨自在某個角落枯坐發呆。

每一次的心跳加速、熱血沸騰,我們總是滿懷期待,卻又不知所措。

看天下:初讀只知江湖事,再讀已是局中人——金庸小說動人細節

五、關於救人的問題

程靈素微微一笑,低聲道:"大哥,待會如果走不脫,你救我呢,還是救馬姑娘?"

胡斐道:"兩個都救。"

程靈素道:"我是問你,倘若只能救出一個,另一個非死不可,你便救誰?"

胡斐微一沉吟,說道:"我救馬姑娘!我跟你同死。"

程靈素轉過頭來,低低叫了聲:"大哥!"伸手握住了他手。

小時候看到程靈素之死,哭的眼淚嘩嘩。總覺得胡斐那句"我跟你同死",也許是她生命裡唯一的慰藉。

後來戀愛了,結婚了,一個困擾中國男同胞多年的經典問題擺在了我面前。

"如果你和你媽同時掉到了水裡,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讀書的價值立刻變現。我微一沉吟,一字一頓地說道:"我救我媽,然後和你同死。"

完美過關。

後來又一次,看到某大型集團的面試題目。"一司機遇到三個人,一個是病得再不去醫院就沒命的人,一個是對司機有救命之恩的醫生,一個是司機的情人,其中他們三個人都會開車,但司機只能載一個,請問司機應該怎麼辦?"

讀過《飛狐外傳》的人知道怎麼辦。

看天下:初讀只知江湖事,再讀已是局中人——金庸小說動人細節

看天下:初讀只知江湖事,再讀已是局中人——金庸小說動人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