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夫:他曾是國家級數學研究團隊的掌門人

姜立夫是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從事園素和球素幾何學的研究,是中國數學界幾何方面的權威,私立南開大學數學系就是由其主持創辦的,他還是國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並且是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對中國現代數學的建設、發展及教學、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歷史貢獻。

姜立夫:他曾是國家級數學研究團隊的掌門人

姜立夫

姜立夫(1890—1976)字立夫,浙江平陽人,其童年非常不幸,遭遇了父母雙亡之打擊,他是由兄嫂撫養長大的,在其祖父姜植熊開設的家館接受啟蒙教育,他從小聰穎過人,學習成績優異,先後在平陽縣學堂、杭州府中學堂學習。

1910年6月,20歲的姜立夫考取了北京“遊美學務處”備取生,併到北京“遊美肄學館”補習英語,為留學美國做語言上的準備。

1911年9月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數學專業,1915年夏即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秋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由於學習成績優異,尚在讀博士研究生期間,就於1918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助教,擔任W·F·奧斯古德(Osgood)教授的助手。

1919年,姜立夫的博士論文“非歐幾里得空間直線球面變換法”,在指導老師J·L庫利芝(Coolidge)教授的指導下通過答辯,他用代數方法和微分幾何方法,討論了射影空間的直線與非歐空間的球面之間一種對應關係,由此順利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姜立夫從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不久,獲知其兄長姜培瑗去世的消息,就即刻辭去在哈佛大學的工作,回國料理其兄的後事,並開始擔負起撫養和教育侄子姜子驥和侄女姜淑雁的重任。

姜立夫在族人的支持下,在家鄉創辦了一所小學,並親自題寫了“愛敬小學”,這是他報答桑梓養育之恩最好的方法,因為只有教育,才能改變家鄉貧困落後的面貌。

1920年初,應張伯苓之聘請,姜立夫到剛剛成立僅半年的私立南開大學出任教授,創辦了算學系(即數學系)並擔任系主任,私立南開大學數學系是中國大學當中第二個創辦的數學系,而在此之前,只有北京大學設有數學系。

在最初的四年裡,南開數學系教授只有姜立夫一人,他開設了高等微積分、立體解析幾何、投影幾何、複變函數論、高等代數、維空間幾何、微分幾何、非歐幾何等課程,除此之外,他還要承擔理學院的公共數學課,教授初等和高等微積分,姜立夫以一己之力,幾乎包攬數學系,其工作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若干年之後,才有一定的改觀,但在較長的時間裡,南開大學數學系主要數學課程都還是由姜立夫親自擔任。

姜立夫:他曾是國家級數學研究團隊的掌門人

姜立夫

姜立夫在南開大學教學長達28年之久,直到1948年才離開了南開大學,堪稱南開大學元老級教授,也是現代數學在中國最早的播種人,更是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者和開拓者,其培養的學生劉晉年、江澤涵、申又棖、吳大任、陳省身、孫本旺等人都是中國最優秀的數學家,姜立夫對中國現代高等數學教育事業的歷史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1923年,姜立夫出任中國科學社“算學名詞審查委員會”主席,與胡明覆博士共同負責制定《算學名詞草案》,並主持審查算學名詞,這是姜立夫傾注心血較多、持續時間也較長的一項工作。

胡明覆是中國獲得歐美數學博士第一人,儘管他比姜立夫小一歲,卻比姜立夫早兩年獲得博士學位,胡明覆是於1917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的,可以說是姜立夫在哈佛大學的學長。

而頗為有趣的是,喪偶多年的姜立夫,1936年10月與胡明覆的小妹妹胡芷華在上海結婚,當時胡芷華正在大同大學附屬中學教書,姜立夫由此成為無錫胡氏家族的女婿,姜立夫和胡芷華結婚時的證婚人是蔡元培先生。

姜立夫:他曾是國家級數學研究團隊的掌門人

姜立夫夫婦與兒子姜伯駒在一起

中國數學歷史悠久,數學詞彙自成體系,但基本上限於初等數學的範圍,以現代數學視角觀之,既不完備,也不嚴謹,更沒有形成統一且規範的體系。

十七世紀初葉,西方初等數學傳入中國,十九世紀中葉以後,西方高等數學也較系統地傳入,尤其是清末民初,漸漸開始有以數學為專業的留學生回國,西方許多現代數學內容與分支逐漸被介紹到中國。

由於時代的變遷和數學的發展,一些原有的算學名詞和各種譯名的數學名詞,亟需規範和統一。因此,制定一套規範、準確和統一的中國現代數學詞彙,已經成為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姜立夫與胡明覆共同承擔了這項艱鉅而意義重大的工作。

這項意義重大的工作,一直持續到1931年,全部數學詞彙才審查完畢,《算學名詞彙編》直至1938年才正式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數學詞彙。

1926年,在徵得私立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同意之後,姜立夫應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之邀,前往私立廈門大學講學一年,當時陳嘉庚為了推動廈門大學的學科建設,不惜重金禮聘了一大批著名教授和學者。

姜立夫帶著自己的得意弟子江澤涵到私立廈門大學做助教,幫助私立廈門大學數學系制訂教學計劃,購置大量專業圖書,為私立廈門大學數學系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1年,江澤涵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受聘出任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三年之後就開始擔任數學系主任,姜立夫都給予弟子詳細的指導,並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傳授給弟子,還讓其學弟申又棖到北京大學數學系協助其工作,使北京大學數學系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更上一層樓。

1934年,姜立夫赴德國洪堡大學進修,後又轉至哥廷根大學進修和講學,歷時兩年的時間,這讓姜立夫對世界數學界的發展和研究現狀,有了更深切的瞭解和認識,在德國漢堡時,姜立夫與弟子陳省身、吳大任重逢。

姜立夫:他曾是國家級數學研究團隊的掌門人

姜立夫(右二)與陳省身(左一)、吳大任(左二)在漢堡合影

1935年7月25日,“中國數學會”在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成立,組織機構設有董事會、理事會和評議會,姜立夫被推舉為中國數學學會評議員和“數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胡明覆之兄胡敦復出任中國數學會董事會主席,而胡明覆早在1927年夏天就溺水身亡,否則也將是中國數學界領袖人物之一。

1936年,姜立夫擔任“中國數學會”創辦的《中國數學雜誌》編委,也正是在這一年的6月,姜立夫受聘擔任國立中央研究院評議會首屆評議員,這個由30人組成的評議會,標誌著中國現代科學核心團隊的形成。

抗日戰爭初期,姜立夫並沒有隨私立南開大學西遷長沙,因為妻子待產而滯留, 1937年9月4日兒子姜伯駒在天津出生後不久,姜立夫攜妻將雛遷居上海。

1938年底,姜立夫應招隻身輾轉來到昆明,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擔任教授,當時數學系匯聚了楊武之、陳省身、華羅庚、江澤涵、申又棖、許寶騄等數學精英,由楊振寧父親楊武之教授出任系主任,楊武之是於1928年取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的。

姜立夫:他曾是國家級數學研究團隊的掌門人

姜立夫與楊振寧合影

由於上海淪陷,設在上海的中國數學會無法與後方取得聯繫,因而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姜立夫在昆明重新籌備成立了中國數學會並被推舉為會長,理事有熊慶來、陳建功、蘇步青、孫光遠、楊武之、江澤涵、華羅庚、陳省身等人,其中陳省身出任文書,華羅庚出任會計。

1940年底,姜立夫又開始受命籌建國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1941年3月,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籌備處在昆明成立,姜立夫抱病投入到籌建工作中。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最艱苦年代,中國一些較有聲望的數學家都分散在各大學任教,因都是頂梁之材而不可或缺,難以延聘為專職研究員,圖書資料更是奇缺,尤其是外文數學期刊,更是因為戰爭原因,已短缺數年之久,國內數學界對國際數學領域情況的瞭解,也是知之甚少,甚至連研究經費和辦公場地都難以保證。

在此種艱難困苦條件之下,姜立夫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和在中國數學界的影響力,極盡所能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開拓性工作,使國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建設和研究工作逐步規範和完善起來。

姜立夫組織了一批專兼職研究員有計劃地在數論、群論、級數論、自守函數、多遠空間、矩陣幾何、曲線論、微分幾何、拓撲學、數理統計等研究領域進行研究,並陸續有一些數學研究成果問世,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以當時中國的數學研究基礎和力量而論,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從1944年起,姜立夫開始兼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籌備主任、研究員。

1946年,姜立夫應邀赴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講學,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一職暫由其得意弟子陳省身教授代理。

1947年7月,國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成立,姜立夫出任第一任所長,儘管他本人堅辭不就,但還是眾望所歸,因為無人能夠替代他在中國數學界的領袖位置。

1948年4月,姜立夫被選為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數學領域當選院士的還有許寶騄、陳省身、華羅庚和蘇步青。

1948年夏天,姜立夫從美國講學歸來後,奉命將國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及圖書資料運往臺灣,並攜家眷一起遷往臺灣,但在廣州解放前夕,姜立夫不知因為何故,卻又攜家眷重新回到大陸,有研究表明,姜立夫在南開的學生江澤涵、吳大任及南開老友陳序經在姜立夫回國問題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姜立夫作為中國現代數學的領軍人物,在許多大學數學系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其學生更是遍佈全國數學界,影響廣泛而深遠,中國現代數學的建設、教學、研究和發展,無一不凝聚著他的心血。

姜立夫對中國現代數學事業影響最為深遠的,當首推國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籌建,國立中央研究院成立於1928年,是中華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設立了14個學科的研究所,但由於中國現代數學研究基礎薄弱,當時未能及時成立數學研究所。

此後,隨著中國現代數學先驅者的努力,各大學都先後創建了數學系,並以此基地培養了大批數學人才,現代數學研究隊伍才逐漸形成,並在一些數學領域取得豐碩成果,開始為國際數學界所矚目。

1949年8月,姜立夫應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之邀,到嶺南大學創辦了數學系並出任系主任,陳序經與姜立夫曾是私立南開大學的同事和朋友,姜立夫在嶺南大學執教了三年。

姜立夫:他曾是國家級數學研究團隊的掌門人

左起:陳序經、陳寅恪、姜立夫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嶺南大學被撤併,姜立夫被調到中山大學數學系任教,參與籌辦和創建了中山大學數學系。

1954年,姜立夫當選為廣東省第一屆人大代表,1955年以後,又歷任全國政協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委員,姜立夫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赴京參加政協會議期間,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儘管二人在南開大學沒有產生交集,但卻都是南開大學出身,這自然有一種親近感。

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評選第一屆學部委員時,一代數學宗師姜立夫卻落選了,其落選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將原國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遷至臺灣,這是一個不可饒恕的歷史錯誤,也是其政治上不可抹去的一個汙點。

但值得欣慰的是,姜立夫在1956年國務院評定教授級別時,被評為一級教授,當時中山大學僅有3人被評為一級教授,其他二人分別是陳寅恪和容庚教授。

姜立夫:他曾是國家級數學研究團隊的掌門人

左起:竺可楨、陳寅恪、唐篔、姜立夫

解放以後的姜立夫鬱郁不得志,除了在高校教書育人之外,其在數學領域的研究和貢獻也是乏善可陳,原本著述就不多的姜立夫,只能是小心翼翼的做人做事,以求能夠得到政治上的寬恕。

1978年2月3日,一代數學宗師和一代數學教育家姜立夫病逝於廣州,享年88歲,也可算是善終,畢竟數學的政治色彩要淡得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