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歷史】之秦漢-閩中郡、閩越國

自東周分封諸侯,後諸侯割據,秦自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依次滅了韓、趙、魏、楚、燕、齊,結束了自春秋以來五百多年諸侯割據的局面,完成了中原地區的大一統。秦吸取教訓,改分封制為中央集權的郡縣二級制,所侵佔的土地,大的設為郡,小的設為縣。

【福建歷史】之秦漢-閩中郡、閩越國

(秦滅六國)

秦統一中原後,向南方進軍,閩地遠離中原,被稱為“南蠻”。當時的閩地除了現福建的全部區域,還包含了現浙江東部、廣東省東部部分地區以及江西省鉛山縣,因此現在閩語流行的區域就包含了這些區域。當地的土著居民稱為“閩”人,古閩人是以蛇為圖騰的民族,傳說是人面蛇身,古代稱蛇為長蟲,蛇患的長期存在成為蛇信仰綿延不斷的基本前提,蛇幾乎成了古閩越地的象徵。也有說法說以蛇為圖騰也與龍圖騰有關,當地人認為蛇是“小龍”。在閩地考古發掘出的商周時代陶器、摩崖巖畫等,很多都帶有蛇形標記,也說明了蛇圖騰在閩地有深遠的歷史。

越滅吳國後,越王無疆伐楚兵敗,越王族分散江南海邊,其中一支進入福建,居住於現在的長樂市,同時也帶來了中原文化和吳越文化,形成閩越部落,越王族的後人無諸為部落首領,自立為閩越王。越王族另一支在越國核心所在地浙江建立東越國。

秦佔領閩地後,廢除閩越王無諸及東越王搖的王號,設立閩中郡,但實質上並未實施統治,為加強中央對閩地的控制,秦強迫一部分人遷徙只中原,同時將一部分中原的罪犯流放至閩地。

秦末爆發農民起義,無諸率領軍隊參與農民起義及楚漢戰爭,驍勇善戰的閩越軍為劉邦戰勝楚軍貢獻了力量,因此漢朝建立後,漢高祖重新封無諸為閩越王,閩越國復國。

越人擅冶煉,閩越國復國後大興冶煉業,推廣鐵器具,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並且交通業、造船業、建築業、紡織業也較為發達,軍事力量也日益強大。

無諸的後代開始吞併周邊小國,就連漢朝分封的劉姓諸侯也開始向閩越國進貢財務珍寶,以示交好。最後無諸的後代餘善竟自立為帝,準備進攻漢朝。漢武帝調遣十萬大軍圍攻閩越國,並趁無諸子孫內訌採取內部瓦解政策,餘善被閩越貴族殺害。漢武帝為消除後患,將閩越貴族遷往江淮內地,燒燬閩越國的城池宮殿,就是現在的城村古城及其宮殿,也稱漢城遺址。

【福建歷史】之秦漢-閩中郡、閩越國

(武夷山市漢城遺址)

【福建歷史】之秦漢-閩中郡、閩越國

(武夷山市漢城遺址)

閩越國滅亡後,漢朝設立了揭陽縣(包含潮汕、閩南、贛南等一些地區)、冶縣(福州,屬於會稽郡),冶縣是福建歷史上的第一個縣,包括現在的閩東和閩北區域,主要是閩越人以及南下的中原人。

【福建歷史】之秦漢-閩中郡、閩越國

(福建省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