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农场经营模式怎么样?适合中国农业吗?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实践看,农业现代化主要有四种模式:

一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地多人少的发达国家,有大量可垦耕地。劳力紧张,所以选择了发展大规模家庭农场的道路。

二是以日本、荷兰等国为代表的地少人多国家,耕地有限,选择了发展小规模家庭农场的道路。

三是以德法等国为代表的资源禀赋状况介于前两类之间的国家,选择了发展适度规模农场的道路。

四是以巴西、阿根廷等为代表的拉美国家,选择了大规模农场和小农户并存的发展道路。

美国大农场经营模式怎么样?适合中国农业吗?

中国要走大农场农业发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地广人稀,农场主对土地拥有绝对的私有权。

2.机械化程度高,大量高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3.农民要有较高的技术知识和能力。

而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是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并且土地是国家的,不是农民自己的。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一级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的41.33%,且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水田少、旱地多,土壤养分严重不足。

美国大农场经营模式怎么样?适合中国农业吗?

所以中国发展大农业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地少人多

中国农业耕地总面积虽然占世界前四,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小,离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多。土地面积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大农场的发展。同时对于土地所有权的保护已经利用的法律建设还不健全。

2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大农场由于面积广阔,需要大量的机械进行劳作,耕地、浇水、施肥、采收等,然而我们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法实现全机械化的程度,一般的农场主也无力购买如此多的农业机械。

3中国农村人口知识水平偏低。

目前中国从事农业的生产者教育水平偏低,农业机械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4中国传统的小农思想的局限。

在中国的人的传统思维里,地的重要性远胜于一切,有地才心安,许多人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土地。

5大量的农村人口无法安置。

大农场农业所需要的农业从业者数量少,但是中国目前尚有7亿农业人口,发展大农场农业,有一大部分的农村人品需要从农村释放出来,对城市发展的压力过大。而这些,也决定了为何大农场农业在目前的中国不可能成功。

美国大农场经营模式怎么样?适合中国农业吗?

中国更适合发展家庭农场

既然大农场的经营模式走不通,那么什么方式的农业模式适合中国呢?

答案是: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世界上的农业有3种基本模式:

第一种,美国的大中型家庭农场

第二种,法国中型家庭农场

第三种,日本小型家庭农场

第四种,中国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主

美国大农场经营模式怎么样?适合中国农业吗?

家庭农场的优势;

1、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2、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3、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你对家庭农村了解多少?欢迎关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