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農場經營模式怎麼樣?適合中國農業嗎?

從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實踐看,農業現代化主要有四種模式:

一是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為代表的地多人少的發達國家,有大量可墾耕地。勞力緊張,所以選擇了發展大規模家庭農場的道路。

二是以日本、荷蘭等國為代表的地少人多國家,耕地有限,選擇了發展小規模家庭農場的道路。

三是以德法等國為代表的資源稟賦狀況介於前兩類之間的國家,選擇了發展適度規模農場的道路。

四是以巴西、阿根廷等為代表的拉美國家,選擇了大規模農場和小農戶並存的發展道路。

美國大農場經營模式怎麼樣?適合中國農業嗎?

中國要走大農場農業發展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地廣人稀,農場主對土地擁有絕對的私有權。

2.機械化程度高,大量高新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3.農民要有較高的技術知識和能力。

而中國農業發展現狀是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35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並且土地是國家的,不是農民自己的。全國66%的耕地分佈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區,只有34%的耕地分佈在平原盆地;一級耕地僅佔耕地總面的41.33%,且分佈極不均勻,主要集中於東部地區。水田少、旱地多,土壤養分嚴重不足。

美國大農場經營模式怎麼樣?適合中國農業嗎?

所以中國發展大農業存在著以下問題:

1,地少人多

中國農業耕地總面積雖然佔世界前四,但是人均耕地面積小,離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多。土地面積無法支撐大規模的大農場的發展。同時對於土地所有權的保護已經利用的法律建設還不健全。

2機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大農場由於面積廣闊,需要大量的機械進行勞作,耕地、澆水、施肥、採收等,然而我們目前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法實現全機械化的程度,一般的農場主也無力購買如此多的農業機械。

3中國農村人口知識水平偏低。

目前中國從事農業的生產者教育水平偏低,農業機械操作能力還有待提高。

4中國傳統的小農思想的侷限。

在中國的人的傳統思維裡,地的重要性遠勝於一切,有地才心安,許多人不願意放棄手中的土地。

5大量的農村人口無法安置。

大農場農業所需要的農業從業者數量少,但是中國目前尚有7億農業人口,發展大農場農業,有一大部分的農村人品需要從農村釋放出來,對城市發展的壓力過大。而這些,也決定了為何大農場農業在目前的中國不可能成功。

美國大農場經營模式怎麼樣?適合中國農業嗎?

中國更適合發展家庭農場

既然大農場的經營模式走不通,那麼什麼方式的農業模式適合中國呢?

答案是: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一個起源於歐美的舶來名詞;在中國,它類似於種養大戶的升級版。通常定義為: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世界上的農業有3種基本模式:

第一種,美國的大中型家庭農場

第二種,法國中型家庭農場

第三種,日本小型家庭農場

第四種,中國家庭農場以種養業為主

美國大農場經營模式怎麼樣?適合中國農業嗎?

家庭農場的優勢;

1、在中國,家庭農場的出現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商品化的進程。有效的縮小城鄉貧富差距。

2、家庭農場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使農業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轉變,克服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為社會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農產品。

3、家庭農場比一般的農戶更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易於政府監管。

你對家庭農村瞭解多少?歡迎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