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川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工作讓殘疾人更有尊嚴

聚焦四川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工作让残疾人更有尊严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其中,殘疾人既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和建設者。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殘疾人是特殊困難群體,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

沒有殘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而殘疾人奔小康的關鍵就是千方百計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這也是讓殘疾人有更大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關鍵一步。

“不讓一個殘疾人掉隊!”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相關政策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推動下,殘疾人就業渠道進一步拓寬,形成了殘疾人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自主就業創業、輔助性就業等多種就業形態。截至2017年底,全國城鄉已有942.1萬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在四川,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紮實舉措著力幫助89.3萬殘疾人就業。在各級殘聯和專業助殘組織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被引導走出家門,實現了就業夢想。

今年5月20日是第28個“全國助殘日”,把活動主題鎖定為“助殘就業,圓夢小康”。藉此,本刊特與四川省殘聯合作推出本期策劃,聚焦我省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營造助殘愛殘的良好氛圍,讓更多人瞭解助殘事業不僅是公益事業更是社會事業,殘疾人不是不行,只是不便;殘疾人不是不行,只是缺少機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小康路上,我們要與殘疾人共奮進。我們期待著,全社會共同攜手,給他們機會,給他們舞臺,共同為他們撐起就業創業的藍天!

聚焦四川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工作让残疾人更有尊严

今天為大家報道“一個都不能少——聚焦四川省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專題宣傳之【面孔·就業】

【面孔·就業】沒有殘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殘疾人就業是其實現小康重要且必要的途徑和基礎。

聚焦四川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工作让残疾人更有尊严

工作讓殘疾人更有尊嚴

對殘疾人而言,相比社會各界的關愛幫扶,讓他們能和健全人一樣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豐衣足食,更為他們所看重,因為這能讓他們更有尊嚴地活著,更好地體現自己“不殘缺”的人生價值。

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在工作中揮灑無悔青春的殘疾人。這些真實而充滿正能量的面孔,不僅向我們展現了全省600多萬殘疾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為促進殘疾人事業健康快速發展所做出的努力。隨著就業渠道的不斷拓寬,我們有理由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勇敢地走向社會,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雙手點亮精彩人生。

故事一

【靈活就業】張偉

把皮雕賣到歐美去

聚焦四川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工作让残疾人更有尊严

(圖源見水印)

一把旋轉刻刀,一塊皮革原料,再附上一些印花工具,隨著刀尖在皮革上刻劃、敲擊、推拉、擠壓,凹凸不平、深淺不一的精美圖案慢慢呈現出來,接著將原料加工成錢包、皮帶或其他物品,一件充滿藝術韻味的皮雕作品便誕生了——41歲的張偉正是遵循著這一工藝流程,製出了成百上千個精美絕倫的皮雕工藝品,也為自己“制”出了一個燦爛未來。

張偉是一名殘疾人。他在4歲時被查出患有重症肌無力,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手腳也不靈活。正是從那時起,他知道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也明白“因為身體殘缺,想要成功就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他早年外出學習家電維修技術,學成之後回老家開辦了一個家電維修點,日子過得有些艱辛。

2008年“5·12”地震後,綿竹建起了殘疾人康復中心。為了幫助殘疾人就業,中心經常開展殘疾人就業生計培訓。2012年,張偉無意獲悉這一情況,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進了康復中心。在老師的指點下,他第一次接觸到皮雕技藝,被那些精美的皮雕作品深深吸引了。不過,這項技藝需要雙手靈活,而對於張偉來說,有著不小的難度。“有困難就去克服。”基礎底子弱,就從簡單的學習;手腳不靈活,就增加練習量……最終,一起參加培訓的6名學員,只有他頑強堅持了下來。

在殘聯及“折翼天使”平臺的幫助下,他經過幾年摸索磨鍊,很快就能熟練地製作出錢包、皮帶、掛件等精美皮具。隨著顧客需求的多樣化,他開始想辦法增加皮雕產品種類。“綿竹是年畫之鄉,為何不將年畫融進你的皮雕呢?”2014年,在深圳的一次殘疾人交流活動上,有人一語點醒了張偉。說幹就幹。那段時間裡,張偉腦子裡每天想的都是樣式、皮料……由於皮料不同於其他材質,表面光滑,每一次下刀都必須事先精心設計,一旦刀線稍有錯誤,整張皮料將報廢。“前前後後報廢的皮料大概有幾千張。”張偉說。

歷時1個多月,首幅皮雕年畫出爐。相較於利用宣紙上色體現立體感的紙質年畫,皮雕年畫利用皮料本身特有的厚度,運用雕刻手法使年畫呈現不同層次的凹凸感,從觀賞角度而言也更加立體。技術難題攻克後,市場也給張偉帶來了好消息——首批投入市場的皮雕年畫受到顧客的熱烈歡迎。目前,張偉的作品不僅受到國內客戶的青睞,還遠銷美國、法國。同時,帶動了周邊人就業。“現在我們團隊有7個人了,去年也有10多萬元收入。”張偉說,除去工資等,雖然賺的錢並不多,但相信會越來越好。接下來,他還會找一些工人擴大生產,同時創新皮雕產品。

聚焦四川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工作让残疾人更有尊严

故事二

【貧困人員就業】朱志剛

從領低保到交個稅

聚焦四川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工作让残疾人更有尊严

(認真工作的朱志剛)

一天早上,朱志剛吃過早飯,準正備去工作。這時他收到了一條工資提示信息,點開手機查看,上面的數字讓他驚喜不已——足足有7000元。這是他自去年3月到四川省殘疾人服務外包就業(實訓)基地工作以來拿到的最高月薪。再三確認後,朱志剛咧嘴笑了,也顧不上腿腳不便,滑動輪椅向辦公區移去,要將這好消息告訴其他同事。在四川省殘疾人服務外包就業(實訓)基地裡,有許多和朱志剛一樣的殘疾人在此工作、生活。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夢想——用自己的勞動創造未來。“你好,這裡是114查號平臺。”這是朱志剛每天的開場白,每當說出口時,他就會忘記身體遭遇的不幸,全心全意為電話線另一端的客戶提供最真誠的服務。

然而,一年多以前,朱志剛的生活卻完全是另一幅畫面。自18歲因意外落殘後,朱志剛已和社會隔絕了15年。“很悲觀,總想著儘早結束一切。”在落殘初期,朱志剛“整個人都垮了”。由於後續治療花費了高昂的醫藥費,他與家人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要強的朱志剛也曾試圖改變困局。2010年左右,他在新津縣殘聯的幫助下聯繫了一家電子公司,尋了一份手上活計。在前期電話溝通時,雙方初步瞭解了情況後,都比較滿意,並約定了面試時間。面試當天,朱志剛還特意穿上新衣服試圖給面試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然而,當對方見到坐在輪椅上的他時,態度陡然轉變,留下一句“稍後再聯繫你”便不了了之。

“也怪自己,電話中只說了自己行動不便,沒有講明坐輪椅。”面試失敗對朱志剛的打擊非常大。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將自己關在房間裡,拒絕與外界溝通。渾渾噩噩又過了幾年,直到2017年初,他聽說四川省殘疾人服務外包就業(實訓)基地的相關信息後,才驚覺“自己應該去幹點有意義的事情”。

前3個月的培訓就讓朱志剛吃盡了苦頭。“每天都要上課,還要做大量的語言練習。”他笑言,“培訓期間說過的話,比過去15年說的都多。”付出總會有回報。在基地,朱志剛不僅學到了一門工作技能,還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來自不一樣的地方,因不一樣的原因落殘,但在這裡,大家相互扶持相互幫助也共同進步。

工作給朱志剛帶來的最直觀的變化是從“領低保”變成了“繳個稅”。他說:“停領低保,是要把幫助留給更需要的人;繳納個稅,是因為自己有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這讓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很有成就感。如今的朱志剛早已沒了當年的消極心態,他憧憬著,“多存錢,以後回老家做個小生意養老”。

故事三

【輔助性就業】張莎莎

要自己買漂亮衣服

初次見到張莎莎的人都會說“這是一個漂亮的姑娘”。白淨的臉上,一雙明淨的眼睛忽閃忽閃地眨著。與人說話時,她總是睜著大大的眼睛注視著說話人,顯得單純而美好,看不出與常人有何不同。只是,當她說話時,臉上的肌肉總是不受控制的牽動,此時才會有一絲異樣的表現。因為身體原因,已經23歲的張莎莎幾乎從未離開過家人的視線,也從未進入社會工作過。

雖然身體不便,但張莎莎始終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她渴望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2016年,她終於獲得家人同意,接受了成都市武侯區善工家園助殘中心開展的“輔助性就業培訓”,為步入社會做準備。

經過半年的營業員崗位技能訓練、職場規則、人際溝通等工作人格訓練等培訓,張莎莎正式到“武侯區蝸牛公益超市”紅旗連鎖一家門市上崗了,負責貨物整理。

早上8點,張莎莎獨自一人從家裡出發,乘坐兩站公交車來到善工家園。在就業輔導老師徐興慧的帶領下,張莎莎和其他3名與她一樣的“同事”前往附近的兩家超市。到達自己工作的超市後,張莎莎輕車熟路地來到裡間換上工作服,隨後開始巡場。每一天,她都會在超市裡來回巡視數十圈,並及時添補貨物。

“請問牛奶在哪裡?”這天,就在張莎莎整理貨物時,一名顧客上前詢問。這算是張莎莎第一次與顧客打交道,難免緊張,她深吸一口氣:“你要什麼牛奶,我幫你拿吧!”一句話說出口,她驚喜地發現,原來主動開口並不難。顧客告訴她要買一箱牛奶送給小朋友。張莎莎想了想,拿起一盒兒童牛奶,介紹說這種牛奶營養豐富、味道好,適合小朋友。最終,顧客接受了她的建議。站在一旁的徐興慧目睹了一切,中午休息時,她特意買了冰激凌送給張莎莎,“以資鼓勵”。

如今,工作認真的張莎莎已經攢了不少的錢。當別人問她存錢幹什麼時,她總是會認真地回答:“買衣服、買裙子、買手機……”那一刻,你看不出她和其他年輕女孩有什麼兩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