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女人的美,淺在看外表和身材,而真正的至美,則重在神韻,那就是氣質。

氣質從何而來?

日常的保養、化妝、裝扮、形體訓練,都只能修飾外表,唯有讀書,能薰陶我們的內涵。讀書的作用不只是能獲取知識,還在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被稱為“生命的美容”。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書味深者,面自粹潤。”

讀書,使她們氣質脫俗。我們也可以通過讀書的滋養來讓自己擁有優雅的氣質,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1. 呂碧城

民國第一才女,獨自一人的精彩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呂碧城

民國是一個多才女的時代,為何呂碧城能被盛譽為民國第一才女?

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和密友秋瑾並稱為“女子雙俠”、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者、資本家、慈善家……

呂碧城出生於安徽旌德,父親呂鳳岐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館協修、山西學政等,家有藏書三萬卷,書香之家的薰陶,使呂碧城聰敏而早慧,12歲就展露了驚人的詩詞才華,寫出這樣的詩詞:

“綠蟻浮春,玉龍迴雪,誰識隱娘微旨?

夜雨談兵,春風說劍,沖天美人虹起。

把無限時恨,都消樽裡。

君未知?

是天生粉荊脂聶,試凌波微步寒生易水。

浸把木蘭花,談認作等閒紅紫。

遼海功名,恨不到青閨兒女,剩一腔毫興,寫入丹青閒寄。 ”

和那些出生優渥的大家閨秀不同,呂碧城12歲喪父,隨母寄居舅舅家,1903年19歲不辭而別獨自出行到天津“探訪女學”,身無分文、舉目無親的她所幸被天津佛照旅館老闆娘收留。

呂碧城寫書信前往大公報被《大公報》總經理兼總編輯英斂之結緣並深受賞識,成為《大公報》的見習編輯,僅僅數月,憑藉格律嚴謹、文采斐然的詩詞和文章深受前輩們嘉許,成為《大公報》的主筆,因緣際會以出眾才情出入名流而聲名大振。

呂碧城的詩詞文章,手筆婉約,敏感玲瓏,別見雄奇,卻又暗蓄孤憤,曾產生很大的影響。

嚴復盛讚她“高雅率真,明達可愛”,詞學家龍榆生稱譽她是“鳳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詩人易實甫認為其“詩文見解之高,才筆之豔,皆非尋常操觚家所有也”。因此她和姐姐呂惠如、呂美蓀以詩文聞名於世,號稱“淮南三呂,天下知名。”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呂碧城

1904年,呂碧城受到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嚴復賞識並收為弟子,大力推薦給袁世凱說她是最適合興辦女學的人選。

當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學正式成立並開學,呂碧城出任總教習(教務長),傅增湘為監督(校長)。兩年後添設師範科,更名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時年23歲的呂碧城升任監督(校長),成為中國近代史第一位最年輕的女學校長。

後來呂碧城一度應袁世凱的邀請擔任總統府機要秘書,但不久便辭職遷居上海。

在十里洋場,她與外商合辦貿易,同時投資股票獲利巨豐,成為上海灘顯赫一時的富豪。

獲得財富的自由之後,呂碧城一舉向中國紅十字會捐贈十萬巨金,並開始了自己的歐美遊歷。

1918年她在哥倫比亞大學旁聽,學美術、歷史和文學,行蹤遍及紐約、舊金山、巴黎、日內瓦、米蘭、羅馬、威尼斯、倫敦等地,並在瑞士日內瓦湖畔定居。

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達7年之久,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

1930年呂碧城在瑞士皈依佛門,成為在家居士,法號曼智,並編譯佛經。

1943年1月呂碧城在香港的寓所孤獨去世,時年61歲。去世後,親人依照她的遺囑,將其遺產共約二十餘萬港元悉數捐出,用於弘揚佛法和護生之用, “遺體火化,把骨灰和麵粉為小丸,拋入海中,供魚吞食。”

以她出類拔萃的才情和美貌,不乏眾多名流才俊爭相追慕,“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如著名詩人樊增祥、易實甫,有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羲等,但均無功而返。

呂碧城和閨蜜談起自己的感情時曾說:“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東不成、西不就,有失機緣。幸而手頭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了。”

終身未嫁的一生,呂碧城獨自過得足夠精彩和豐富,辦女學,做投資,求學美國,遊歷歐洲,她以親身經歷證明,即便對於女人,LOVE也不是人生的全部。

滿江紅.感懷

(呂碧城)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線遙射。

問何人,女權高唱,若安達克?

雪浪千尋悲業海,風潮廿紀看東亞。

聽青閨揮涕發狂言,君休訝。

幽與閒,如長夜。

羈與絆,無休歇。

叩帝閽不見,憤懷難瀉。

遍地離魂招未得,一腔熱血無從灑。

嘆蛙居井底願頻違,情空惹。

浪淘沙

寒意透雲幬,寶篆煙浮。

夜深聽雨小紅樓。

奼紫嫣紅零落否?人替花愁。

臨遠怕凝眸,草膩波柔。

隔簾咫尺是西洲。

來日送春兼送別,花替人愁。


2.林徽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林徽因

林徽因的人生因為其才華成就和魅力情史格外絢爛多姿。

作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她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

她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少女時代的林徽因

在愛情上,不僅收穫了相伴一生的丈夫——建築家梁思成的忠誠,還有浪漫詩人徐志摩的傾心相愛,哲學家金嶽霖終身不娶的苦苦守候。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林徽因和梁思成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林徽因和徐志摩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林徽因和金嶽霖(後排右二)

徐志摩那首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正是緬懷他和林徽因的愛情所做。

她幾乎標誌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幸福、浪漫和多姿的情感,堪稱女人的經典,凡間的精靈。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林徽因畫作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作者(林徽因)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音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中期待的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林徽因的故事,因過於精彩紛呈,以後再獨立開篇詳述。)


3.陸小曼

宛若燦爛煙火,為愛而生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陸小曼

她與林徽因同被譽為民國絕代雙姝,胡適贊她:“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陸小曼不僅容貌出眾,還兼具丰采與文采、柔情與豪情,才高八斗,顛倒眾生,精通英語法語,會彈鋼琴,是上海灘的跳舞皇后,寫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詩文俱佳。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陸小曼

她在繪畫上極具天賦,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也曾舉辦過個人畫展;擅長戲劇,諳崑曲,她雖不是科班出身,卻身姿翩然,唱腔婉轉。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陸小曼畫作:松下論道圖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陸小曼畫作:仕女四屏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陸小曼小楷

陸小曼的老師大畫家劉海粟評價她:“陸小曼的舊詩清新俏麗;文章蘊藉婉約;繪畫頗見宋人院本的常規,是一代才女,曠世佳人。”

世人知道她的名字,多半是緣於詩人徐志摩,這對於一個才女,是幸福亦是悲哀。

這段浪漫故事為世人廣知:徐志摩"受命於父母"娶了張幼儀,因邂逅才女林徽因,徐志摩狠心跟有孕在身的結髮妻子張幼儀離婚,但理智的林徽因最終並未選擇徐志摩,嫁給了父親世交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深受愛情打擊的徐志摩,轉身遇見了同樣芳華絕代才情兼具的名媛陸小曼。彼時羅敷有夫,陸小曼的丈夫王庚時任國民黨陸軍少將,哈爾濱警察廳廳長,因為工作繁忙,疏於照顧妻子,陸小曼與徐志摩一拍即合,墮入愛河。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陸小曼和徐志摩

敢愛敢恨的陸小曼不顧世俗反對,毅然離婚嫁給徐志摩。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陸小曼和徐志摩結婚照

徐志摩因飛機失事去世後,陸小曼再未改嫁,但有一位忠實粉絲翁瑞午陪伴左右,全部生活開支也依靠翁端午支付,晚年甚是唏噓。

她曾公然表示:

“我與翁最初絕無苟且瓜葛,後來,志摩墮機死,我傷心之極,身體太壞。儘管確有許多追求者,也有許多人勸我改嫁,我都不願,就因我始終深愛志摩。但是,由於舊病更甚,翁醫治更頻,他又作為老友勸慰,在我家長住不歸,年長日久,遂委身矣。但我向他約法三章:‘不許他拋棄髮妻,我們不正式結婚。我對翁其實並無愛情,只有感情。”

這個傳奇女子宛若燦爛煙火,我行我素,敢愛敢恨,情誼至深。


4.潘玉良

民國第一女畫家,一枝荷蓮遞與她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畫家潘玉良

她非美女,卻以創造美而流芳後世;她出身低微,卻由孤兒、雛妓、侍妾華麗轉身為一代名畫家。鞏俐的電影《畫魂》正是以她的傳奇一生的寫照。

成就傳奇非凡的潘玉良,不得不提改變她一生命運的人——她的丈夫潘贊化。

潘贊化時任蕪湖海關監督,在日本最負盛名的早稻田大學接受過高等教育,追隨孫中山搞民主革命,當過中學校長,有著高出常人的見識與仁義,他們的相識並不是潘贊化去逛妓院遇上了潘玉良,是商會之人想借雛妓收買他,17歲的潘玉良抓住了這個人生稍縱即逝的機會,苦苦懇求為其贖了身。

潘贊化救出她後本欲給她自由迴歸家鄉。張玉良一聽哭起來,乞求他說:“回揚州,我一個孤苦女子,無依無靠,還不是從火坑跳到水坑嗎?大人將我留下吧,我願終生侍奉大人。”

遂潘贊化娶張玉良為二房,陳獨秀是他們的證婚人。

在潘贊化的鼓勵下,潘玉良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之旅:先是以素描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上海圖畫美術院,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繼而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1921年赴法留學,與徐悲鴻同窗,1923年又考入羅馬國立美術學院,成為該學院的第一位中國女畫家。

1929年潘玉良學成歸國後,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

她的作品包括油畫、國畫、白描、版畫、雕塑等,作品多次入選法國具有代表性的沙龍展覽,並在法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盧森堡等國舉辦過個人畫展,曾榮獲法國金像獎、比利時金質獎章和銀盾獎、意大利羅馬國際藝術金盾獎等20多個獎項。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潘玉良畫作:躺在沙發上的女人,2006年拍賣價格高達657.8萬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潘玉良代表作:窗邊裸女,2014年拍賣價高達3454萬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潘玉良靜物畫作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潘玉良畫作:花與撲克

潘玉良的繪畫構圖大膽、色彩豐富,並且在西畫框架中加入了中國元素,那種中西兼容的筆韻和線條,形成了她獨特的風格,造就出了屬於她自己的藝術品格。

自古從良嫁人的妓女不鮮見,但華麗轉身若此唯玉良一人。

讀書,不僅僅薰陶了她的氣質,真正改變了她的命運。


5.張愛玲

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作家張愛玲

張愛玲系出名門,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光緒年間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女兒,張愛玲生母黃素瓊是首任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後母孫用蕃是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孫寶琦之女,卻因父母婚姻的仳離、家族的沒落嚐盡世態炎涼。

她天生才情過人,中學以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英國倫敦大學,因戰亂和經濟原因放棄而選擇了香港大學,就讀期間她一直名列前茅,無奈畢業前夕香港卻淪陷了。

她曾經投入一段刻骨的戀愛,無奈所愛非良人,一再被辜負。

1943年10月時任汪偽政府宣傳部副部長的胡蘭成因張愛玲的小說《封鎖》而被其才情所傾倒,遂向刊載小說的雜誌總編蘇青打聽作者,一個是上海最富盛名的才女,一個是汪偽政府的官員,兩人一見傾心,此時胡蘭成是有兩位妻子的。

1944年8月間,胡蘭成的第二位妻子一怒之下和他離了婚,23歲的張愛玲與38歲的胡蘭成結了婚,沒有舉行儀式,只寫婚書為定:“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

三個月後,胡蘭成離開上海去了武漢,從年輕貌美的小護士到大戶人家的姨太太,胡蘭成身邊同居的女人不斷,張愛玲終於黯然離開,她對他說:“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不會去尋短見,也不會愛別人,我將只是自我萎謝了。”

1947年6月,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1955年張愛玲移居美國,1965年,與大她30歲的美國劇作家賴雅結婚。此時賴雅已經65歲了,在美國並沒有太大的名氣,基本沒有什麼經濟能力,而張愛玲的作品又難以被美國的讀者所接受,那時的他們,窮困潦倒居無定所,常常租住在廉價公寓裡。

婚後不就丈夫就中風乃至癱瘓,張愛玲不離不棄加以悉心照顧,相守十一年後丈夫去世,她離群獨居,所幸晚年她的作品重新受到讀者歡迎,經濟開始寬裕不再為生活所窘困。

1995年,七十五歲的張愛玲在自己美國的寓所孤獨地離開人世,骨灰依她遺願撒向太平洋。

她的經歷和曠世的才華造就了一個獨特的文學奇才,留下《傾城之戀》、《白玫瑰與紅玫瑰》、《色戒》、《小團圓》《半生緣》等不朽之作。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

張愛玲經典語錄:

“在最美的年華遇見最美的你,只為了說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裡”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是那麼痛快。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每一個女子的靈魂中都同時存在紅玫瑰和白玫瑰,但只有懂得愛的男子,才會令他愛的女子越來越美,即使是星光一樣寒冷的白色花朵,也同時可以嬌媚地盛放風情。

可惜世間,懂得愛情的男子是在是太少!在男人心裡真正完美的女人,總是隨著時間,閱歷的變化,不斷地變化著!你永遠達不到的。所以,不管是紅玫瑰,還是白玫瑰,都永遠有不能讓人滿足的遺憾和欠缺沒所以男人總是永遠渴望別的玫瑰魅惑的來臨。

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是使我近視加深 但還是值得的。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6、楊絳

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作家、翻譯家楊絳

她是錢鍾書“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大多數人知道楊絳源於她是錢鍾書的夫人,而先生的盛名著實掩蓋了她原本的才華橫溢。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楊絳和錢鍾書一家三口

楊絳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曾與丈夫錢鍾書一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後轉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

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得到劇作家李健吾高度評價,被譽為世紀著名劇作家丁西林之後中國現代文學中喜劇的第二個里程碑。

楊絳和錢鍾書的婚姻,堪稱完美的代表,他們一見鍾情,志趣相投,被視為天造地設的絕配。

胡河清曾讚歎:“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

可惜天妒良緣,1997年3月4日,其女錢瑗因患脊椎癌去世。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錢鍾書去世。

2003年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

楊絳在《我們仨》中曾寫道:

“多年前,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我把它念給鍾書聽,他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我說,‘我也一樣。’”

攜手共同生活的63年,他們一起讀書一起成長,彼此相愛而忠貞,錢鍾書評價楊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他們愛情和相守,除了浪漫,更珍貴的是兩人心有靈犀的默契與堅守。

從2001年起,楊絳將個人稿費捐給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到2014年已累計捐款一千多萬元。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楊絳生前已將家中所藏存珍貴文物字畫全部無償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把書籍、手稿以及其他財產等均作了安排交待,捐贈國家有關單位。

楊絳隨筆摘錄: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7、王映霞

神仙眷侶鴛夢碎,佳人終得幸福歸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王映霞

王映霞出生於浙江杭州,自幼跟著外祖父研習詩文,打下紮實的國學根基。1923年,考入了浙江女子師範學校,她品學皆優,相貌又出眾,在女師的名氣很大,當時有“天下女子數蘇杭,蘇杭女子數映霞”一說,被譽為“杭州第一美人”。

王映霞一生中的兩次婚事都轟動全城。

當年郁達夫在滬上友人家中初識芳華19的杭州美女王映霞時,一瞥驚鴻驚為天人,遂展開了熱烈又執著的攻勢,寫了無數的情書和情詩,其中一首被時人傳誦一時:“朝來風色暗高樓,偕隱名山誓白頭,好事只愁天妒我,為君先買五湖舟。”

氣質從何而來:穿越百年,遇見傳奇民國女神

王映霞與郁達夫

歷時三年郁達夫終抱得美人歸,那一年,王映霞20歲,郁達夫32歲,這對美人才子的結合,在當時的文壇被傳成佳話,詩人柳亞子譽之為“富春江上神仙侶”。不過郁達夫當時仍有一位結髮之妻孫荃陪伴在鬱老夫人身邊。

但由於思想上的距離、年齡上的懸殊、性格上的差異,兩人之間那段曾轟動一時的激情經歷12年風雨後以離婚告終,被認為是“現代文學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

也有流言傳言說王映霞隨郁達夫移居上海之後,秘密成為戴笠的情婦並未其墮胎,這才是兩人離婚的真正導火索。

經歷過第一次婚姻的打擊,王映霞本不準備再結婚,直到她碰到第二任丈夫鍾道賢。鍾賢道許諾:“我懂得怎樣把你已經失去的年華找回來。請你相信我。”

1942年4月,王映霞在重慶再披嫁衣,舉辦了極其隆重的婚禮,當紅明星王瑩、胡蝶、金山等都前往赴宴。

王映霞晚年回憶稱:“如果沒有前一個他(郁達夫),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如果沒有後一個他(鍾賢道),我的後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歷史長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懷念。”

1980年,鍾賢道陪伴王映霞18年之後病逝於上海,此後王映霞一人獨居。

2000年,王映霞病逝於杭州,終年92歲,與鍾賢道合葬於杭州南山公墓。


女神養成計劃,剖析魅力的秘密,不只是美麗、性感、優雅、愛情、內涵、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