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飛紅村立足自身優勢 「蜜」謀發展集體經濟

連江飛紅村立足自身優勢 “蜜”謀發展集體經濟

技術人員著防護服在養蜂基地工作

2017年8月,幾十萬只小蜜蜂湧入連江縣安凱鄉飛紅村,至今已累計產蜜1000多公斤,為當地帶來超過6萬元的經濟效益,相當於2016年村財收入的10倍。“照這樣的發展速度,飛紅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到2020年會達到20萬元。”村黨支部書記陳維官信心滿滿地說。

作為黃岐半島一級水源保護區,飛紅村的發展受限,一度只是個山溝溝裡的窮村。陳維官介紹,從前村財收入主要依靠房租收入,2016年時僅有0.6萬元。

發展如何破局?這是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將目光投向飛紅村的3650畝土地,以及原生態森林和百餘種花草後,陳維官靈光一閃,為何不因地制宜養蜂呢?“飛紅村是福州市生態村,擁有原生態森林,而且氣候適宜,為養蜂創造了好條件。”陳維官說。

選定了項目,在村兩委的積極申請下,飛紅村的蜜蜂養殖項目被列為福州市集體經濟薄弱村扶持項目對象,獲得啟動資金40萬元。“薄弱村扶持項目是福州去年的試點項目,連江縣高度重視,在福州市給予10萬元的基礎上,配套30萬元,用於支持經營收入低於3萬元的村發展集體經濟。”連江縣農業經濟技術中心主任鄭德典表示,這筆資金旨在鼓勵各村因地制宜,利用現有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服務。

記者在飛紅村陳氏宗祠後山的養蜂基地看到了280多個蜂箱。“原生態是飛紅村蜂蜜的特色,我們對蜂蜜的質量要求很高。”陳維官舉例說,由於夏蜜純度不高,他們不對外出售,冬天時基地要求每片蜂蜜封蓋率達到95%以上才可打蜜,而且打蜜週期保證在15天左右,而非一般的7天,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去除蜂蜜中的水蒸氣。

由於蜂蜜質量好,去年產的蜂蜜供不應求,不少村民買來當成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收穫的喜悅鼓舞了村兩委,今年他們決定擴大養蜂規模,預計年產量能達到1000公斤。此外,飛紅村專門在遊客多的貴安開心農場和居民多的連江縣城設立了兩個銷售點,更計劃引入“互聯網+”的銷售模式,拓展銷售渠道。

陳維官說。親眼目睹養蜂致富的成效,飛紅村兩戶養蜂經驗豐富的村民也決定入股。村民陳邦文入股3萬元,還成了基地的養蜂人員。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月工資拿3000元,如果年底達成10萬元的銷售目標,還能拿到分紅和獎金1.5萬元,一年的收入就是5.1萬元。“養蜂有盼頭,幹起活來得勁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