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史話:容城版清官「唐執玉」——馬鳳池

雄安史話:容城版清官“唐執玉”——馬鳳池

董永強

雄安史話:容城版清官“唐執玉”——馬鳳池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清朝竟有一個直隸總督,雖然國家給的俸祿和養廉銀很高,可他卻十分清貧,到死的時候,家裡竟然沒有多餘的錢來置辦葬禮,這個人叫唐執玉。身為直隸總督,唐執玉每年收入數萬兩,可死時卻沒有多餘的錢下葬。這本不是因為他花錢大手大腳,相反,唐執玉每年只要很少的俸祿,其餘全部捐給國庫,所以身為總督卻家徒四壁,死後家裡無錢為其發喪舉哀,料理後事。在容城縣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容城版的清官“唐執玉”,此人非別,他就是今天我們要了解的主人公馬鳳池。

馬鳳池(1866--1919),字文波,容城縣沙河營人。清末秀才,曾在東張楚及野橋教過私塾。清末受孫中山影響,擺脫教職,考入保定備武學堂,加入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同盟會。在保定時與同學楊化昭(容城三賢之一楊繼盛之第十三世孫)相友善。在保定畢業後,回到本縣,擔任容城縣警務總董,還曾經擔任過第二區(八於村)、第四區(沙河村)區官。

在保定備武學堂時,馬鳳池剪掉了辮子。回家後勸婦女放腳,勸導姑娘不要再纏足,不要再穿耳,提倡送女孩上學唸書。

民國六年(1917年),容城全縣遭受大水災,那時馬鳳池正是第四區區官。沙河營、沙河兩村為洩洪發生爭執,直至動武。馬鳳池聞迅立刻趕赴現場,挺身制止械鬥,耐心向兩下說明“水往低處流”的道理。經過馬鳳池百般勸說,大家最後才心服口服。馬鳳池親率兩村民眾,不分晝夜,冒著酷暑大雨疏導水流,終於使大水流入白洋淀,解除了兩個村子的危難。為此容城縣知事為馬鳳池送了一塊“熱心公益”的匾額,直隸省警察廳廳長楊以德也送他“急公好義”匾額一塊,以示褒獎。

馬鳳池一生為官清廉自持,安貧樂道。一生居官的他,就連自己的後事靠親戚朋友募捐才得以安葬。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容城縣再現了容城版清官“唐執玉”。

馬鳳池雖然早已離開我們,馬鳳池雖然早已走進了歷史,然而在黨中央、國務院舉全力建設雄安新區,雄安新區陳剛書記,寶玲主任大力倡導“無文化傳承,便無雄安未來”的時代背景下,難道馬鳳池的清廉事蹟不值得在雄安新區各級各類官員中廣泛發揚學習嗎?難道馬鳳池的清廉事蹟不值得在雄安新區的史冊中大書特書嗎?誠如是則雄安新區興甚,雄安百姓興甚!

遂成七律一首吟懷:

執玉鳳池一脈循,官家身後賴常倫。

只知公案多責任,何計兜囊少錠銀。

快慰皆因民樂業,煩憂全為地缺霖。

峨冠博帶均如是,哪有花翎換罪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