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幣之爭:交易所的玩具,一場「僞去中心化」的創新?

目前幣圈最缺的是戰略能力,尤其是玩交易所的。

Bianews報道 2018年數字貨幣進入熊市,市場進入平穩期。但在熊市的低迷局面中,交易所的平臺幣卻打了強心劑一般,迎頭暴漲。

從1元的眾籌價,現在BNB已經翻了100多倍,HT和OKB也從無到有漲到近30元的價格。幣安、火幣和OKEx三家的平臺幣的流通市值均超過50億人民幣。

後來者FT更是後來者居上,在“交易即挖礦”和分紅機制的刺激下,不到一個月,從私募到最高價格上漲了 100 倍。Fcoin交易所對外宣稱,用了 15 天,交易量超過了 OKEx+幣安+火幣等 6 家交易所之和。

平臺幣之爭:交易所的玩具,一場“偽去中心化”的創新?

廣泛流傳FCoin的交易量數據圖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小交易所跟風模仿,三大交易所之一的OKEx也在19日啟動交易所開放計劃,準備大規模的複製“交易即挖礦”和“分紅”的平臺幣模式。

幣安進一步升級補貼的額度,場面升級到了平臺的競爭和廝殺,未來的格局充滿變數。

而平臺幣作為這場廝殺的重點,它到底扮演者怎樣的角色呢?

FT又如何在熊市之中異軍突起,演繹一場大喜大悲呢?

還有一個終極問題——到底誰賺了?

近乎癲狂的FT

FCoin依靠“交易即挖礦”置換FT以及80%(現在100%)交易手續費返還的方式迅速招徠大批的擁泵者。

短時間內就使得平臺交易量巨增,自家的平臺幣FT也在13日達到每枚8元的峰值,相比開盤的價格,漲了超80倍。

隨後,FT就呈現下跌趨勢,短短一週,目前已跌至每枚3元以下,相比峰值,跌幅超60%。

要理解FT暴漲暴跌的原因,我們需要分析FT和張健所打造的運行模式。

平臺幣之爭:交易所的玩具,一場“偽去中心化”的創新?

FT運行模式(Bianews製圖)

交易即挖礦:用戶交易所支付的手續費(手續費為0.1%),會等額返還FT。而這正是誘發用戶瘋狂刷交易量的原因。相當於用手續費置換平臺幣FT,你想要手續費,人家想要你的本金。

分紅機制:FCoin將拿出100%(原來80%)的收入分配給FT持有者,分配多少按個人所持FT佔總量的比例計算。由於FT前期挖礦者持有大量比例,新進用戶分紅金額有限。

補充:當市場上FT的流通量達到30億時,FCoin將恢復80%的比例。

舉例說明:比如用戶在自己的A和B賬戶進行了一筆1000BTC的交易,該用戶將獲得價值1BTC的FT,按照25日最新價格計算,大約相當於13537個FT。

另外所持FT還將享受分紅待遇,按照21日FCion的公開數據計算,持有FT每百萬份收入摺合為3.58BTC。

根據官方數據,對每日新入場用戶的分紅收益率做一個測算。因為新入場者最關心每日分紅率和FT價格的上漲。(FT的交易價格具有較大波動性)

平臺幣之爭:交易所的玩具,一場“偽去中心化”的創新?

FT每日分紅收益率

可以看出,新入場用戶的分紅收益率平均大於4%。但是如果是早期的FT持有者,他的收益率會遠遠高於這個。

結合一開始FT瘋狂的上漲率(遠高於4%)來看,除非用戶持有鉅額的FT,否則在價格上漲的市場中,賣掉FT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大量用戶將刷出的FT拋入市場,新入場的用戶買入FT,從而支持了刷量和幣價上漲這一生態循環。

分紅對於早期FT的持有者才有巨大利益,他們持有大量的FT,不需要交易便能獲取大量的分紅收益,但是分紅會隨著FT的基數變大而減少。

那麼誰持有大量可流通的FT呢?

其一是早期用戶,其二是平臺利益團體。

平臺幣之爭:交易所的玩具,一場“偽去中心化”的創新?

FT分配比例(Bianews製圖)

FT白皮書裡已經對FT的比例有詳細的說明,整體來看,51%比例的FT(以下簡稱“社區獎勵部分”)通過“交易即挖礦”的方式逐步分配給交易用戶,而49%比例的FT(以下簡稱“預先發行部分”)則通過預先發行的方式被基金、團隊、合作伙伴及私募投資者所持有。

“預先發行部分”的FT事先全部凍結,並按照社區獎勵挖出的比例進行解凍。因為社區獎勵和預先發行的數量大致相等,基本可以理解為交易挖礦和解凍的數量是大致相等的。

如果解凍部分不被賣出,可以理解為FCoin團隊利益方將永遠持有FT流通量的一半。

相對應的,每日的分紅也會被FCoin團隊利益方分去一半。

並且FT分發和解凍的速度遠遠超出我們想象, FT的總量是100億,鏈捕手根據FCoin6月12-17日平均每天發放3133萬FT來計算,這51億FT將在162天后發放完畢,其餘49億FT也將按比例同步解鎖。

平臺幣之爭:交易所的玩具,一場“偽去中心化”的創新?

6.5到6.18 FT的流通量和增量

僅僅162天完全不能支撐一個新交易所的成長,這更讓你人覺得FCoin只想把FT炒起來,根本沒考慮未來。

在網絡社區,一個FT投資者發佈了一封給FCoin的公開信:“平臺發展初期可能需要交易量,但不能飲鴆止渴,縱容惡意刷單就是在透支未來!”

但是FCoin創始人張健不這麼認為,他指出平臺所有的成交量都是真實的用戶行為,交易挖礦是FT的發行方式。傳統的刷量都是平臺刷量充面子,FCoin如果刷量需要自己拿手續費分給用戶,這個機制就杜絕了平臺刷量造假的行為。

而且,FCoin十分重要的挖礦收入倍增計劃也自動生效,邀請獎勵下降至10%,直至FT流通量達到30億,屆時邀請獎勵會進一步下調。這也減緩了FT的挖礦速度,據張健的說法,FT完全被開採完還需數年。

總之,FT就是利用人們逐利的心理特點,這是使得FT快速爆發的要點。但是,它又似乎是一種合理的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一直是經濟社會的主旋律。從某種意義上說,討好用戶的產品就是好產品。

可以說,FT通過手續費返還和分紅的方式,將自家的平臺幣進行分發,自發或在投機者的幫助下抬升幣價。FCoin一套操作就完成了促銷、拉新、刷流量、發幣、眾籌等一系列動作。在這其中,FCcoin失去的只是自家平臺幣FT,得到的則是整個世界。

幣安創始人趙長鵬則指出“交易挖礦”不但是變相發行代幣,而且是高價發行,就是典型的資金盤模式。

他發問道:“如果一個交易所,沒有手續費收入,盈利模式是靠平臺幣的上漲,不拉盤如何生存?你確定你能玩的過一個莊家麼?你確定你能玩的過一個交易所莊家麼?”“等團隊全部套現了,他們還有什麼動力做平臺?”

幣安和OKEx的反擊

驕傲的FT在6月13衝過8元的巔峰,與0.1元左右開盤價相比,翻了超80倍,更是比眾籌價高百倍。但之後,FT進入一輪下跌,給了FT擁泵者狠狠一巴掌。

或是受輿論的影響,FT一路狂跌,每天超20%跌率,已跌落3元每枚。

在熊市之中,FT掀起的熱潮似乎喚起了炒幣者的激情,大量用戶被迅速吸引至FCoin平臺。這給其他的交易所造成了不少的壓力,尤其是擁有大量國內用戶的幣安、火幣、OKEx,反擊的號角也開始吹響。

6月19日,OKEx宣佈開放共贏計劃,首期開放100個名額,只要團隊擁有50萬枚OKB就有資格參與,並有自己的域名、logo和運營主體,就能共享OK的技術上線一個交易所。

每個新開的交易所都是單獨運營,可以自行發平臺幣,自主選擇需要上幣的種類,並且能夠共享OKEx的用戶量。

交易所的運行模式基本完全複製FCoin,51%平臺幣為挖礦獎勵,49%為“發行部分”(其中25%由運營團隊支配,24%將分配給OKB持有者)

交易所的收入的80%按平臺幣的持有比例返還給用戶,解凍規則也和FT一致。

很明顯這就是衝著“交易挖礦”和“分紅”的模式去的,意在徹底攪亂這種模式。不就是掙用戶嗎,看誰玩的狠!

幣安則是創始人趙長鵬頻繁發聲,先對“交易即挖礦”以及“分紅模式”一頓分析。

他指出,FT就是一種資金盤模式,“交易挖礦”就是變相的發行代幣,用主流幣買了FT。

關於分紅機制,他也進行了一波分析,基本上和上面對於FT模式的分析一致。無論是80%還是100%的分紅比例,平臺團隊可以拿到所有分紅的一半左右,再加上解凍的FT,平臺是穩賺不賠。

在分析分紅機制的幾個小時後,幣安宣佈了自己的“數字交易所聯盟計劃”,趙長鵬直白地說“得把資金盤的水攪渾,讓這個模式快速結束。不然太多用戶受傷,對行業發展不好”。

這個“數字交易所聯盟計劃”和OKEx的套路基本一致,將開放1000個名額,鎖定10萬枚BNB的團隊可以申請。

新交易所也採用交易挖礦模式,不過為了攪渾這灘水,新交易所挖礦獎勵翻倍,會200%折算成平臺幣返還給用戶。也就是以前完成1000BTC(手續費0.1%),返還1BTC同價值的平臺幣,現在返還2BTC等價值的平臺幣。

並且,交易所的收入費用,即全天的手續費會100%分配給平臺幣持有者。

這相當於在幣安平臺的新交易所沒有任何實際收入,其資產僅為持有的解凍的平臺幣。這是比FT還要瘋狂的模式,比FT還要明確,就是在發行代幣,然後等升值。

幣安和OKEx的這一番舉動就是來噁心市場的,通過大量孵化這種交易所從而將FCoin的“優勢”部分稀釋掉。缺乏市場完善監管的幣圈,也似乎只能玩出這種把戲。

幣安、OKEx兩家“東家交易所”的開發計劃也只是偽開放,新開交易所技術等各方面沒有主動權,交易也是在兩家平臺的生態中,且沒有實質收入,就連平臺幣也要奉獻一大部分討好東家交易所的用戶。

新交易所只是在為他人做嫁衣,成為東家交易所拉新和逼退FT的工具。

事實上,可能是他們高估了自己的實力,FCoin的模式好複製,但是技術和理念上的東西還是需要一定實力的,你是哪一個新的交易所都有一個從大交易所走出來的CTO。

其次,FCoin在半個月時間裡就超過了三家巨頭的交易量之和,但是系統並未出現明顯問題,交易界面也堪稱友好,不得不說有兩把刷子。

另外,張健上線BNB更是使得一手好功夫,得到社區的擁護。總之,在創意、運營、平臺形象上FCoin目前仍然說是打的一手好牌,往後發展就難說了。

不管怎樣,各平臺現在是進入了砸錢賺吆喝,爭搶用戶的局面,而長期能夠討好用戶的平臺將活下去。

平臺幣的陰陽謀

在平臺幣的世界中有這樣幾類人:交易所、莊家、散戶

交易所是平臺幣的發行者,理論上持有大比例的平臺幣,是平臺幣的最大受益者。

莊家是大量平臺幣的持有者,他們或是參與了平臺幣的早期眾籌,或是在前期通過各種手段獲取了大量的平臺幣,需要抬升價格提高收益。交易所可能同時還扮演者莊家的角色。

散戶是平臺幣的少量持有者,個人對價格無法產生一定影響,是市場的跟隨者,也往往是最後被割的韭菜。

目前,主流的三大平臺幣安、火幣、OKEx都相繼發佈了自家的平臺幣BNB、HT、OKB。

平臺幣之爭:交易所的玩具,一場“偽去中心化”的創新?

平臺幣對比(Bianews製圖)

幣安首先在2017年7月推出BNB,並且以一元一個的價格進行了眾籌,目前價格為單價105元。

火幣和OKEx則分別在今年1月和3月推出HT、OKB,而且這兩家的平臺幣並未進行眾籌。主要通過購買手續費免費贈送的方式進行平臺幣的分發。

具體的發行情況如下:

BNB的發行總量為2億個,公開發行1億,眾籌價為1元一個,創始團隊持有8000萬未發行幣,早期天使投資人持有剩餘的2000萬枚。

其中火幣的HT總髮行量為5億,其中3億將通過購買手續費返還的方式免費發放。1億用於用戶獎勵和平臺運營。1億用於團隊獎勵,鎖定期為4年,每年釋放2500萬。

OKB發行總量為10億,6億通過購買手續費返還的方式免費發放。1億枚用於基金會的運營,3年後釋放1億枚。1億枚部分早期股東購買,2年後釋放1億枚。2億枚團隊持有,1年後分批釋放,逐年釋放2000萬枚。

目前,BNB流通數量為1.1億,流通市值109億元;HT流通數量為2.3億,流通市值59億元;OKB流通數量為3億,流通市值76億元。

交易所發行平臺幣都在鼓吹建設內部生態,但事實是那麼簡單嗎?平臺幣到底給平臺帶來了什麼?

首先,應該明確交易所發行平臺幣就是募集資金,幣安能夠眾籌是因為在9月的監管之前,其後的交易所大多采取免費發放的方式

無論採取什麼方式,交易平臺就是在進行變相的眾籌。所謂購買手續費返還平臺幣,或者交易即挖礦都是將用戶的主流數字資產置換為平臺幣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平臺輕易的就獲得了大量的數字資產,從某種意義上說,交易所成了數字貨幣的中心。

除了眾籌以外,平臺幣在交易所生態還有什麼作用嗎?這與交易所的宣傳有哪些差距?

答案是有,但有限。

平臺幣可以作為交易手續費使用,這理論上可以使用任何虛擬貨幣代替,沒什麼意義。

另外作為投票上幣的工具,這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利用不當就成了散戶割項目方韭菜的利器。想想火幣投票上幣,項目方為拉投票不惜花費數千萬資金。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平臺幣所謂的生態就是將平臺幣順利的分發出去,並且保持一定的價值,增加交易所的自有資金和平臺交易量。

平臺幣的持續上漲,首先是交易所背書的功勞,交易所巨大的交易額讓人相信這是值得投資的幣種。

其次,來自於刷量和拉盤的操作,使得價格短時間內大幅上漲。

平臺和平臺幣的未來

一場“偽去中心化”的創新?

區塊鏈目前最大的應用是炒幣,交易所是最大的贏家。而區塊鏈最為推崇的去中心化,但是排名靠前卻都是中心化交易所。

據加密貨幣追蹤網站Coinmarketcap最近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15日,全球數字貨幣交易所已達11296家,當然這個數據也不一定可信,但卻反映了交易讓你瞠目結舌發展速度。

FCcoin帶火的模式吸引了大量的模仿者,BiSafe、Bkex、TTEX、CoinBig等交易所都採用了類似分紅機制,抄襲和惡意競爭成為了常態。

外部再加上幣安、OKEx的百家千家交易所計劃,FCoin似乎陷入殘酷的圍剿

面對FT大幅下滑,6月20日,FCoin平準基金啟動回購。FCoin平準基金將一億FT以五日平均價格質押給FCoin換取等量的USDT、ETH、BTC等主流幣種,然後到二級市場回購FT。待FT價格相對穩定,交易量和FT釋放量達到一個平衡後,平準基金擇機退出市場干預解除質押。

但是從市場的反應來看,FT的跌勢依舊持續,跌幅也未有大的回升。有利益在,FCoin的用戶就不會大幅的流失。

而相當長一段時間來看,FCoin團隊利益方擁有市場一半的流通FT,再加上每日的分紅,即使是所有收入都分配給用戶,也能得以為繼。

在內部消耗到達一定程度後,如果FCoin的交易量到達一定的規模,也就是留下一部分真實用戶後,平臺回覆原有的80%比例分紅制度,可能仍舊可以賺錢。

而現在FCoin激進採用100%收入返還用戶,更像是在與幾個大交易所較勁,儘可能爭取更多的用戶。

幣安、OKEx和火幣也會千方百計的加入到爭搶用戶的洪流中,至於方法,當然哪個好用用哪個了。

這場資本的遊戲中,這三個交易所肯定不是首先倒下的,可能將見證黑馬的出現

去年還是新寵的幣安儼然成了老人,咄咄逼人的注視著新生者。或許我們不用長篇累牘FT的模式是創新還是投機,時間在不久後將會給我們答案。

針對交易所的這種現象級表現,為友資本創始合夥人陳菜根給出了一些評論,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Fcoin 的橫空問世,是商業模式的勝利(區塊鏈圈子裡喜歡用經濟系統代替商業模式,但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它的經濟系統),不過,“交易即挖礦”的玩法很早就有,本質是行為資產化。 Fcoin 能快速勝出,是綜合要素的結果,張健把該模式+社區運營當成了戰略,再加上本身在交易所領域的技術、運營和資源積累,外加熊市亞待炒熱點的 timing ,鑄成現象。

OKex的百所開放計劃,是典型的跟風,甚至是故意來噁心市場的。對於頭部,最好的防守策略就是把競爭對手的優勢部分稀釋掉,好比小朋友喜歡吃甜食,為了戒掉它,就一下子給他一堆甜食,吃到膩歪為止。但中國商人的秉性不改,天下模式一大抄,就像病毒一樣,扎堆滋生,最後破壞掉整個生態,獨立創新太難了。

交易所就是個渠道商,現在區塊鏈圈子還處於渠道為王的時代,對於項目方來說,做好渠道管理是頭等大事,甚至有必要成立自己的“交易所部”(類似於傳統企業裡的渠道部),這些所也要分成 ABC 類進行分級維護。

交易所群雄並起是好事兒,渠道是市場的血管,區塊鏈這個盤子有多大,交易所擔負著市場開拓的大任,只是現在交易所更青睞於“挾交易以令諸侯”,拼命的讓項目方發展社區、給自己帶流量,好處是大家都這麼做,等於是共享了流量,只是更加養肥了交易所。

交易所的擴張脈絡,如果只是在激勵模式上創新,會越來越窄,因為這是變相的價格戰,是傳統商業玩剩下的,而且也被驗證了沒啥前途,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已。我能想到的爭模式,還是走垂直路線,因為垂直才會收窄用戶群,才會形成社群壁壘,一旦養成社會屬性的心智,價格戰的威力就會減弱,在那個生態裡,熟悉的領域、熟悉的群體、熟悉的產品、熟悉的路數,才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社區的樣子。

總之,目前幣圈最缺的是戰略能力,尤其是玩交易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