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请放慢速度!你又夺6条人命!不配做老大!

碧桂园今年的负面新闻不断,但我从来没有写过文章,因为媒体报道很多,不想去凑热闹,蹭流量。

说实话,做自媒体以来,我从来不会故意去写一个公司的负面,这是我坚守的新闻底线,另外也跟我的定位有关,因为我更喜欢关注市场新闻。

但这次碧桂园工地又闹出了6条人命!我觉得不能再沉默了,已经到了不得不站出来公开谴责它的时候,否则下一次不知道还要出多大的事故。

碧桂园,请你放慢速度,让出房地产行业老大的位置,让万科来做!因为你不配!

1

7月26日晚上,六安城区刮大风下大雨,金安区碧桂园·城市之光建筑工地上,一处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有目击者称,整个一层全都压没了,二楼的工人在一个一个往外爬,最后16人送至医院,其中抢救无效死亡6人、1人伤情危急、2人伤势较重。

一位包工头告诉我,这种活动板房一般是公司找施工方搭建,成本非常低,100元一个平方,这在所有建筑工地都会看到,只要风大雨大就容易倒塌,也容易起火,安全性不高。

这一次倒塌的虽然不是建筑工程主体,但工人住的板房倒了,也能反映出碧桂园监工不到位。

但之前发生那么多工地事故,绝不是巧合,必定有原因。

7月12日,位于杭州萧山所前镇的碧桂园前宸府项目又出了问题。项目南侧里士湖路路面发生了道路坍塌,出现了一个大坑,工地部分基坑的水泥地也发生了倾斜。路面的裂痕延伸到了前宸府旁边的居民楼。

碧桂园请放慢速度!你又夺6条人命!不配做老大!

6月24日,位于上海奉贤的碧桂园红墅林项目发生项目坍塌,坍塌面积约300平方米,最终造成一位51岁的工人被混凝土压死,其余9人受伤。

4月,广西崇左碧桂园项目在建工地塌方。

2017年也发生了好几起事故:

5月,河南驻马店碧桂园项目工地现场塔吊倒塌;

8月,江西萍乡碧桂园项目在建工地坍塌;

9月,江苏盐城碧桂园项目发生安全事故;

11月,海南琼海博鳌碧桂园在建工地发生安全事故;

12月,广东阳江江城区岗列街道碧桂园项目发生事故。

2

碧桂园的工地如此频繁地发生事故,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我今天特意请教了别的房企内部人士,业内都认为罪魁祸首是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

A说,高周转也不能违背科学,一定有一个限度,比如说水泥,凝结是需要时间的,普通砂桨正常需要八至十小时,你为了高周转,5小时不到就开始干上一层,能不出事吗?

B说,他以前在万科,主要负责拿地,没有接触过工程这块,今年年初,B的老家盖房子,亲自把关,每一道工序必须按照建筑标准到位,质量没得说,而且两层半的房子从地基到外墙主体结束必须45天(包括考虑下雨和极端天气影响),而现在碧桂园的高周转下4个月开盘,从拿地到开盘,太吓人了。

但正常来说这个期限是8-10个月,万科工期就是10个月。拿地后办出国土证需要1个礼拜,然后开始出图,报审、报批、报建大概需要2个月,接着顺利的话就开挖,土方一般2个月,这就是4个半月了,然后开始打桩1个月到2个月,再灌桩,再出正负零,再到八层申请预售,十层审批,大概需要2个半月,所以正常至少8个月。这还是顺利的,因为打桩前还需要试桩,需要环评,交评,还有邻舍关系等处理。所以一味地快唯有加快工程及衔接效率,但建筑本身有固体时间,包括安全妥接时间,这个不能玩笑。

碧桂园通过所谓的新型装配式建造体系SSGF,大幅缩短工期,可以进一步降低财务成本,要知道,碧桂园4个月开盘和其他开发商8个月开盘,相差了一半的时间回款,就节约了一倍的财务成本。

在碧桂园内部,有一套高周转数字管理法,如“789”法:开盘一周内去化率不低于70%;买地后,首期开工须销售80%的货量;新入市项目,开盘当月去化率要达90%。还有“4568”法:4个月卖楼,5个月回款,6个月现金流为正,8个月再投资。

奇葩如碧桂园,不是打鸡血,而是让员工喝鸡血,7月16日,在漳州碧桂园御江府楼盘前召开的誓师大会上,其售楼部销售人员当场喝鸡血表达决心。

碧桂园请放慢速度!你又夺6条人命!不配做老大!

我不知道员工们内心是不是在骂人,追求上进可以,但如果是我肯定不认可这样野蛮的企业文化。

产品标准化,省下了设计的时间和成本,这个我相信,但工程施工,报建,审批,你能省下一半的时间吗?牺牲的只能是质量。

而了解碧桂园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碧桂园的项目监理和施工方都是自己人,没有人很好的去监督他的工程质量,能省钱则省,所以这几年楼盘的质量每况愈下,各地业主维权事件频频发生。

碧桂园的项目质量也经不住检查。根据浙江新闻报道,台州市住建局在2018年6月26日至7月10日以双随机形式对市区房产开发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进行了检查,并下发停工整改督办通知书12份,其中有4份都发给了碧桂园的项目,包括学府水岸小区一标段、椒江海门碧桂园碧辉人家、台州碧桂园珑悦名苑一标段、台州路桥碧桂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3

碧桂园狂飙突进,做到宇宙第一房企,实际上就是得益于2015年以来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使他布局三四线城市的战略得以成功。

2017年碧桂园58%的销售来源于三四线城市,覆盖220个市,768个县/镇区。

2017年碧桂园的销售规模达到了5500亿,今年上半年销售规模达到了4100多亿,增长的太快了容易扯着蛋。

但碧桂园也有点担心,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下降后,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的销售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因此,“三四五线城市‘全覆盖’在碧桂园内部已经明确叫停。

原来的“全覆盖”是碧桂园在2017年底出台的内部通知,就是人口在1万以上的镇、县以上都要有碧桂园的项目,现在看势头不对,这个战略也转向了。

2018年前四个月,碧桂园三四线城市项目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70%、68%、71%、66%。

作为棚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碧桂园也推高了部分小城市的房价。

碧桂园每到一个城市,凭借着大品牌的溢价,他的售价,都比当地一般的小房企价格卖的贵。

我之前没查过碧桂园的毛利率,一直以为三四线城市房价低,碧桂园在三四线开辟战场不容易,一二线房价高,利润高,赚的都是轻松的钱,但今天对比一下发现,碧桂园经过节省成本,压缩工期,等多个手段,另外,碧桂园在三四线政府面前,有相当强势的拿地权,所以拿地成本也很低,碧桂园把毛利提高到了跟万科一样高的水平,有25.8%,只差0.1%。

我不否认碧桂园的三四线战略,是因为杨主席看准了国家去库存的战略,或者说他们看准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但过了2020年,没有了棚改货币化安置,碧桂园还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吗?

天时地利缺一不可,某首富曾经那么有眼光,曾经那么风光,但你能对抗国家的战略突然就掉头吗?对公司而言,就是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碧桂园只顾着速度往前冲规模,完全不顾质量,不爱惜羽毛,把口碑做的这么差,就是自砸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