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那些五花八門的狀元郎

布衣狀元

南宋時期,浙江永嘉縣文士朱梅渠, 28歲時進京赴試,文章出眾堪為榜首。主考官王某決定擢其為第一名,為慎重起見,又將試卷攜回府中連夜細審,不料因年老健忘,竟將之遺忘在枕下。

待到放榜日,朱梅渠見榜上無名,大惑不解,立即拜謁主考,要求查卷。此時王某才想起考卷遺忘未報,十分歉疚,只好勸他下屆再考,定能獨佔鰲頭。朱梅渠自恨才高命舛,憤歸鄉里,躬耕田園,清貧自守。後來有一年,韃靼國來朝,進獻圓木一根,形狀怪異,兩端均等粗細,聲言中原有人識得此木何處為頂何處為根,便甘心臣服,否則即欲興兵犯境。滿朝文武無人能識,皇帝十分焦急。此時,新科狀元王十朋奏明自己的業師朱梅渠博古通今,定能識別。皇帝命其急回永嘉請教。朱梅渠笑答:“《太極歷判》有云:‘輕清為天,重濁為地’。可將此木平置水中,浮者為頂,沉者為根。”王十朋回奏,試之果然,外邦使臣誠服而退。

宋高宗大喜,查明朱梅渠經歷,驚歎之,意欲徵其入朝為官,朱梅渠婉言辭謝。高宗欽封他為“布衣狀元”,欲賜給“天下第一”金匾,王十朋回奏:“譽之過高,非恩師所願。”高宗又改題“溪山第一”。此匾至今樹立在永嘉花坦村村頭,以示對這位布衣狀元的永久紀念。

盘点历史上那些五花八门的状元郎

口彩狀元

清代道光年間,安徽天長縣有一位才子戴蘭芬,聰慧多才,進京時赴考,途經濟南。某夜,忽想起家鄉有“討口彩”風俗,即於夜半子時外出,遇人就問禍福之事,討人“吉言”,以測命運。時至三更,萬簌俱寂,戴蘭芬與同窗正行間,忽見河邊一漁船燈火熒熒,艙內一漁娘正在燈下刺繡。三人齊喊:“小娘子,有句話請教一下。”女子一看三人嬉皮笑臉,夜半三更恐不懷好意,也不理睬。戴蘭芬拾起一石頭向船邊擲去,只聽“嘭”一聲,水花濺了滿艙。女子大怒,出言不遜。戴蘭芬乘機搶問道:“請問今科狀元出在何處?”漁娘脫口罵道:“出你孃的肚子裡!”他一聽,哈哈大笑,說:“我乃獨生子,今科狀元出我母腹中,捨我其誰耶!”

待到考完放榜,戴蘭芬卻只中了第九名。按當時制度,主考官會同閱卷大臣共同商定將成績最好的十份考卷緘封,上呈御覽,由皇上面試,欽點狀元。當金殿面試到戴蘭芬時,皇帝問他姓名籍貫,他脫口而出:“小民天長第九,戴、戴蘭芬。”由於一時緊張,連說兩個“戴”字。這一答,無形中給了道光皇帝一個“碰頭彩”,喜得眉開眼笑,連說:“好!好!好一個‘天長地久,代代蘭芬’,如此捷才,當為榜首。”當即御筆親點了狀元。從此,這個“口彩狀元”的美好故事就在天長一帶傳揚開來了。

盘点历史上那些五花八门的状元郎

指標狀元

清代皇帝對每一位科考中的狀元,都要查問祖籍世系,對各省各地錄取的名額要實行“統籌兼顧”,以達到“均衡、公平”。乾隆二十六年(1761)考生趙翼名列第一。皇帝御覽時,見趙氏乃江蘇陽湖(今江蘇武進)人,沉吟片刻說:“江蘇、浙江考的狀元不少了,西部各省卻是空白呢。”他竟然為了“安定團結”,把這個狀元“指標”批給陝西省。於是,陝西考生王傑被點了狀元,而趙翼換成了第三名探花,無可奈何,只嘆自己“生不逢吉地”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