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紅色土地上的新生活

琅岐:紅色土地上的新生活

琅岐特大橋2號橋。(資料圖) 記者廖雲嵐 攝

四通八達、寬闊平坦的道路;天藍、水美、路寬、燈亮、花草夾道的美麗鄉村……在馬尾區琅岐鎮的南兜村,一幅欣欣向榮的畫卷正鋪展眼前。

閩江口明珠琅岐,是福州的門戶港口,也是軍事要塞。1941年2月,日軍意圖進犯閩江口要塞,溯江而上佔領省會福州。

“4月18日,日軍登陸運輸艦艇不顧強風巨浪駛抵閩江口海域集結,30架飛機隨即對福州及閩江口兩岸地區輪番轟炸。琅岐島上的軍民冒險在閩江口水道用沉船、佈雷的方式阻止日軍的艦船從閩江口長驅直入。”琅岐文史學家楊東漢告訴記者,當時地下黨、抗日遊擊隊埋伏在山坳上,守住隘口支援守島部隊,伏擊敵軍,讓日軍寸步難行。“守島部隊面對日軍飛機轟炸、大炮轟擊,與日軍展開浴血奮戰,一次又一次擊退日軍進攻。但終因日軍飛機轟炸,重炮打擊,陣地上200多名官兵大部陣亡,為國捐軀。雖陣地失守,但官兵抗擊日寇的愛國氣節依然讓人為之振奮。”

1948年,為了打破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開闢琅岐紅色新區、建立革命據點,中共林連羅沿海地區工委派遣政工幹部、共產黨員唐方和回到家鄉南兜村開展革命工作。唐方和以家鄉為據點發動群眾,秘密發展黨員,建立貧農團、婦女會和革命武裝。1948年春夏,唐方和秘密發展了十幾名黨員,並組建了琅岐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南兜支部。同時,在貧農團基礎上組建南兜武工隊,後擴編為琅岐游擊隊,並以南兜村為據點開展革命遊擊鬥爭。解放戰爭期間,琅岐游擊隊宣傳發動群眾,為前方戰地籌集經費物資,瞭解琅岐至福州一帶的敵情。游擊隊曾參加東岱游擊區“反圍剿”戰鬥,並配合解放軍全殲國民黨丹陽守敵,解放連江、琅岐,轉戰馬尾,直至解放福州城。

時如逝水,作為福州新區大開發的“先行區”,琅岐迎來發展新機遇,百姓的生活也發生了鉅變。

近年來,琅岐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觀光休閒農業。每年夏季,都是琅岐瓜果飄香的日子,特別是琅岐的葡萄,原生態無汙染,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採摘。一年一度的葡萄旅遊節已經成為琅岐的一塊金字招牌。

相比以往的老路子,琅岐觀光休閒農業不僅致力於研發新品種,走高端水果的路子,同時還創新經營模式,集合了採摘、餐飲、觀光,讓遊客一年四季都能享受採摘的樂趣。“相比以往單一的產品,現在的農莊轉向多元發展,這樣不僅擴大了產品銷路,引來了客流,我們的收入也多了起來。”琅岐一農場經營者說。

近年來,馬尾區、琅岐經濟區、琅岐鎮先後下撥200多萬元修建、完善琅岐游擊隊南兜村駐地革命遺址。6月30日,琅岐游擊隊英雄紀念碑揭碑儀式在這裡舉行,成為福州市黨史教育基地、馬尾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還邀請了親歷革命歲月的老人講述琅岐游擊隊的歷史,將革命前輩艱苦奮鬥的精神傳遞於後人,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作出了積極貢獻。”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