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投資人表態:摩拜ofo可以合併,但不能被大公司控制。這家大公司指的是誰?

凌雲露


關注將軍財經社 帶你看透大市玄機,吃透三千個股!

14年兩會,馬化騰因為腰傷請假缺席,結果後來馬化騰帶著一眾高管和劉強東吃飯的照片就流了出來,人們調侃小馬哥為了投資個京東兩會都不去了。馬化騰這次飯局上特意帶上了不愛交際的張小龍,這是這次劉強東最惦記的人,就為了微信上的那一個小格子。

有趣的就是,當年姚勁波為了要微信上的這個小入口,先是找到馬化騰,然後被馬化騰打太極說自己決定不了,推給了張小龍,最後姚勁波做了好幾十頁PPT跑去廣州,講得口乾舌燥才拿下了微信錢包裡的這個小格子。而從騰訊拿下摩拜之後,摩拜單車就已經騎在第三方服務上面單獨拎出來限時推廣了。你再打開支付寶,看看支付寶的第三方服務的幾個小格子裡的放的,除了餓了麼、滴滴、來分期等都是阿里自己旗下的業務,現在ofo也已經與之平起平坐赫然在列了。

這幾個小格子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這關乎集團戰略。現在再去看看這兩家支付軟件的幾個小格子裡放的,都是吃穿住行。這幾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頻應用。從進入了BAT時代,三巨頭手裡都握著鉅額流量作壁上觀,這麼好的流量,試問哪個創業公司不想要?趣店靠著阿里一個小格子帶來的流量都上市了,這樣優質的流量也正是如今BAT可以縱橫捭闔的根本。大家都擠破了頭皮想要個小格子的時候,BAT就可以在這裡面慢慢來篩選了,到了OFO和摩拜的頭上,騰訊和阿里發現,共享單車帶來的正是推廣自家移動支付所需要的高頻次應用。


大家在這種情況下,各自心懷鬼胎。阿里騰訊想要支付流量,滴滴想要自己把控最後一公里形成閉環,而朱嘯虎等早期投資人等著變現。這裡面最不愛控制別人的除了早就想跑的朱嘯虎,就屬騰訊了,騰訊的一貫戰略是我可以當大股東,但是我不干預你們公司運作,這裡面的典型是京東、搜狗。而阿里巴巴可能是最喜歡控制別人的,比如高德、UC、優酷最後都融入了阿里巴巴,成了阿里巴巴的一份子。

滴滴在這裡是一個例子,滴滴在合併前和OFO摩拜一樣,也是關乎騰訊和阿里的一次合併。《財經》有一篇文章,記錄了滴滴快的在合併最緊張的時刻,兩邊分別再給阿里和騰訊的高層打電話,華興資本的包凡是這幾合併的見證者和推動者之一,當時包凡接受採訪,說“BAT像天上的神仙,看著人間在打架”。馬化騰在之前的一次講話裡還風趣地談到這次競爭,說當時兩家誰都不敢鬆口,每天幾千萬的燒著也不敢,因為一鬆手,前功盡棄。最後兩家實在是打的沒完沒了了,再燒幾千萬美金也沒意思,於是就合併了。

但是對於這次合併,阿里巴巴卻是覺得失敗的,王興在美團點評合併之後曾經去杭州找過馬雲和逍遙子,王興覺得既然之前有滴滴快的合併的先例,他覺得美團也可以同時得到雙方的支持。但是王興的到的回應是:“你完全搞錯了,我們認為滴滴合併快的對阿里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在這次合併裡,阿里支持的快的後來徹底出局,雖然阿里還是得到了滴滴的股份,但是滴滴已經完全不在阿里控制之內了。

現如今在賣給BAT要趁早的創業環境下,大家紛紛選擇戰隊,但是在戰隊時卻又不想失去獨立發展的機會。現有的在BAT推動下合併的例子已經有很多,但是似乎每個最終都與阿里沒什麼關係,現在在一線戰場,騰訊剝離了搜索、電商,百度剝離了O2O,只有阿里巴巴還在戰鬥。美團點評合併,阿里投資了餓了麼然後有把口碑推出來直至美團;出行領域還有投資了神州租車,甚至現在還有自己搞飛豬旅行,機酒等等,似乎在阿里的眼裡,最終這些業務只有融合進了阿里巴巴整個生態才是最終的道


將軍財經社


劉二海所說的“大公司”肯定不是騰訊,騰訊一直的投資風格都不是強控制,那麼是滴滴還是阿里巴巴?我們來扒一下摩拜和ofo背後的資本方。

摩拜

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滴滴出行投了兩輪,而且都是兩筆最大的投資,成為摩拜的大股東之一,但這背後還有著騰訊和阿里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滴滴出行一開始是騰訊主投的,可以算是騰訊的乾兒子,後來與阿里的乾兒子快的廝殺了一段時間後,兩家合併,騰訊和阿里持相同股份。那滴滴、阿里和騰訊三家公司僅僅是共同持股這麼簡單嗎?不是的,其實滴滴的一系列行為表面,滴滴目前正越來越站隊阿里。

首先,程維和王剛都是阿里系出身,一開始創立滴滴打車首先是想拿到阿里的投資的,但後來被快的搶先一步,但滴滴管理層一直和阿里保持著聯繫。

在滴滴與快的合併後,需要更換地圖,一開始是收購騰訊地圖的,後來阿里作為股東之一投了反對票,並增持了4個億,要求滴滴使用阿里投資的高德地圖,滴滴接受了。這時候,在滴滴內部,阿里的勢力優勢漸漸顯露出來。

2016年,在滴滴需要融資的時候,阿里牽來了軟銀、蘋果和富士康,一起給滴滴鉅額投資,阿里和軟銀、富士康的關係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經過這次大規模投資,滴滴內部阿里系的優勢徹底確立。

現在在滴滴內部,滴滴創始團隊和阿里是站一隊的,騰訊自己站一隊,所以滴滴出行作為摩拜的股東,它的意志其實就是阿里的意志。

需要注意的是,滴滴出行也投資了ofo,而現在兩大共享單車的站隊是:滴滴和阿里支持ofo,騰訊支持摩拜。表面看是ofo和摩拜在對戰,實際上是騰訊通過摩拜在對抗阿里和滴滴。

ofo

你們知道為什麼滴滴雖然也投資了摩拜,但現在卻站隊ofo了吧?

阿里和滴滴現在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給ofo投資了6輪(最近阿里又投資了10億美金給ofo),所以現在阿里和滴滴在ofo之中所佔的股份要比在摩拜那邊大得多,而作為老大哥的阿里,毫無疑問地在ofo內部享有絕對的話事權。

兩家合併會怎麼樣?

上面已經說清楚了滴滴、阿里和騰訊之間的利益糾葛,那麼如果像劉二海說的,兩家合併了,誰會握有最高話事權?

沒跑了,肯定是阿里了。

再加上滴滴和阿里是一個戰隊的,那麼到時候這兩大共享單車巨頭,就是又阿里系掌握的了。

阿里的投資霸權

騰訊和阿里的投資哲學有很大的不同,騰訊投資風格是“我給你錢,你只需要給我賺錢就好,其他的我不干涉太多”,而阿里的投資風格是“我給你錢,你就是我的,我需要什麼你都得服務於我”,這種霸權的風格在ofo身上得到體現。

在前幾天2017財富全球論壇上,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在接受採訪時也承認了ofo被當作阿里支付寶的海外拓展工具,為了順利推廣支付寶,阿里還給了ofo一定的財務壓力。被問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時,張巳丁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表示,ofo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方……

所以,阿里的投資霸權已經在ofo上再一次得到體現,如果摩拜和ofo合併,那作為最高話事人的阿里,肯定也會把霸權風格延續到摩拜身上,這是阿里一貫的風格。

所以,劉二海才會說,他可以接受兩家公司合併,但不能接受合併後的公司為一個大公司所控制,結合股權比重和阿里的投資風格,他所說的很有可能就是阿里。

一件更可怕的事情

最近哈羅單車宣佈獲得3.5億美金的投資,將要快速擴大生產,與ofo和摩拜一戰,在小藍、小鳴、悟空單車等都倒閉的情況下,哈羅單車有望成為國內共享單車第三巨頭。這3.5億是誰給的呢?螞蟻金服。

又是阿里,而且這第三巨頭並沒有騰訊系的資本進來,全都是阿里系的資本,也就是說,哈羅單車就是阿里的又一個乾兒子。

這件事情比阿里控制ofo還可怕,如果摩拜和ofo合併了,而哈羅又成為共享單車第三巨頭,同時滴滴也與阿里作為利益共同體捆綁在一起,那意味著國內的出行市場基本被阿里給壟斷了,騰訊所佔的空間會被擠壓得非常小。

到時候,可能哈羅、ofo、摩拜在阿里的控制下會合併成一個超級寡頭,國內出行市場再無人與之競爭,這對我們都不是好事。

所以我們也理解了,為什麼ofo和摩拜單車的創始團隊都很反對兩家合併,而投資人也反對兩家合併後被大公司所控制,因為一旦合併,而且根據股份來決定控制權的話,阿里將變成最大的贏家,他們原本獨立的事業全都會被阿里納入體系,變成阿里的一個個工具,而阿里也將進一步走向壟斷,這個結局除了阿里,誰都不願意看到。


科技扯談官


根據價值兄瞭解的ofo小黃車和摩拜的融資歷程來看,能夠成為這兩家共享單車背後控制人的大公司,無外乎阿里巴巴和騰訊了。這兩家公司已經成為互聯網的兩極一樣,猶如當年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其他都無法趕上和超越。

先附一下摩拜和ofo兩家的融資歷程:

另外,據價值兄瞭解,最近圍繞著“ofo和摩拜會不會合並”,“ofo摩拜什麼時候合併”等問題,兩家公司的投資人都按捺不住熱情,開始公開談論起來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幾位ofo和摩拜背後的投資人,都選擇了“支持合併”這一態度。這些投資人包括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經緯創投創始人張穎、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ofo天使投資人王剛以及摩拜單車第二大投資機構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看得出來,這些投資人以及迫不及待地希望ofo和摩拜進行合併了。

朱嘯虎:曾與馬化騰互懟,如今最期待合併

價值兄認為,ofo和摩拜似乎沒有打算合併,這應該是兩位創始人戴威和胡瑋煒的初衷。即便是合併,也不會那麼快走到一起,這應該是背後兩大股東滴滴和騰訊的設想。但是,走到如今這樣合併的快車道上,一位投資人的前後態度的大逆轉,讓所有人看到了ofo和摩拜的喜結連理,是就在眼前。這位投資人就是朱嘯虎——滴滴、ofo的投資人,喜歡撕逼的一位投資大佬。

今年6月份及之前,朱嘯虎依然相信ofo是共享單車第一位的,而且也從未考慮過二者合併的問題。從他與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的互懟就能看出端倪來——6月19日,金沙江創投負責人朱嘯虎的朋友圈顯示,他轉發了一條題目為《艾瑞:ofo活躍用戶、用戶增速遠甩摩拜穩居第一》的文章,並配上轉發語“和街頭實際數數的感覺基本一致”。隨後,這條朋友圈在網上炸開了鍋,甚至引發了騰訊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馬化騰的回應。

馬化騰回覆稱,“從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另外智能機和非智能機未來價值和潛力還是很不同的”。價值兄認為,馬化騰的言外之意非常明顯,摩拜是智能機,而ofo小黃車則是非智能機,二者相比,馬化騰認為ofo小黃車是沒有未來的。

朱嘯虎當時還表示,“數據說明一切,1年後看”。而在這之前,“合併目前來看不太可能,雙方認知差別很大”,這是朱嘯虎對ofo和摩拜兩家一直針尖對麥芒狀態的鮮明態度。

但來到9月25日,在某次會議上朱嘯虎意外改口了——“唯有合併才能盈利”,他的自圓其說也恰如其分,目前共享單車格局已定,前兩家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然而他們每個月仍要投入大量資金運營。對於“誰合併誰”,“這對資本來說並不重要。”這是朱嘯虎第一次對ofo和摩拜的合併態度曖昧。

再到今年11月份,朱嘯虎的態度更加有傾向性了——兩家合併才是最好的選擇。但他依然認為共享單車還有一戰,“要打到三七線”。彼時的邏輯,朱嘯虎完全是投資人的態度,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了項目,卻因為所佔股份少而不賺錢,“這才是最遺憾的”。價值兄認為,這與滴滴和快的、美團和點評、美麗說和蘑菇街的合併何其相似,投資人為了獲得投資回報,倒逼創始人妥協。

“摩拜和ofo再繼續打消耗戰是沒有意義的,這樣對雙方的損傷都非常大。在行業還沒有達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合併,需要大智慧和大格局。”這是5天前朱嘯虎的最新表態,顯然他對於ofo和摩拜的遲遲未合併,都有些“心急如焚”了。

在朱嘯虎心中,或許早已經知道了合併的最終解決,似乎是急於止損了。

王剛:ofo摩拜合併是最好選擇,一個主內一個主外

ofo小黃車的另一位投資人王剛也多次表態,稱二者合併才是最好的選擇。據價值兄瞭解,今年11月初,王剛公開表示,從資本驅動的角度來看,ofo和摩拜合併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他還替兩家做好了“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的規劃——摩拜就應該做國際市場,ofo做中國市場。不過,王剛也坦言,有很多股力量在博弈,合併的事情他個人也無能為力。

愉悅資本劉二海:摩拜三輪投資人對合並持“開放態度”

據價值兄瞭解,愉悅資本是摩拜單車的A輪、B輪和D輪的投資方,也屬於早期投資者和連續投資機構。其創始人劉二海最近強調自己對兩家單車公司合併持“開放態度”,但他也有個條件,“我不反對合並,但我反對合並的公司為一家大公司所控制,這是不可接受的”。

單車本身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目前的虧損是由於競爭。如此大的線下流量,“是非常有機會做出一些事情來的”,劉二海顯然作為早期投資人,也需要看到資本的回報。

經緯創投張穎:不知摩拜ofo以後會怎樣所以希望合併

經緯創投是ofo小黃車的B輪、C輪和D輪的多輪投資機構,其創始人張穎最近也表示,我們投了ofo,但是不知道摩拜和ofo以後怎麼樣。因此,他表示,“我認為會合並的,事實上我也希望合併”。

真格基金徐徐小平:幸虧不會出現“紅黃藍”合併

作為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也覺得(ofo和摩拜)會合並的。和其他投資機構想比,真格基金只在A+輪進入。但是徐小平在談及ofo和摩拜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時,他認為這兩家共享單車公司會合並。他還打趣道,“幸虧小藍單車沒了,否則三家一合不是叫紅黃藍了嗎?”

紅杉資本週逵:合併阻力不會來自投資人

紅杉資本是摩拜C輪、C+輪和D輪等幾輪的投資機構,對於二者的合併問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表示,可能大家份額都不太增長的時候,是合併的時機。合併的阻力不來自投資人。價值兄認為,周逵的態度也頗為明確,投資人不會攔著合併,相反更加會推進合併,顯然,紅杉資本也是願意看到合併的結果的。

ofo和摩拜背後的投資人很多,但看得出來,一些中小投資機構都希望早點合併了。對於兩家共享單車市場的大股東,滴滴傳聞更傾向於促成合並,但是阿里、騰訊這兩家,目前依然態度曖昧。也許ofo和摩拜的合併沒有那麼早到來,但價值兄認為,進程已經越來越近了,因為投資人都心急如焚了。


科技公司價值


這家大公司是滴滴,只有滴滴想控制共享單車補齊自己的大交通短板。最終滴滴的確也未能如願。



摩拜和ofo是共享單車領域一線城市唯一的兩家龍頭企業,到現在兩家都燒錢不起了,但是ofo背後有阿里巴巴,摩拜背後有騰訊,而ofo背後又有滴滴,滴滴的背後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公司非常厲害的在共享單車和滴滴上角力,而滴滴在夾縫中生存也很乏力。


先附一下摩拜和ofo兩家的融資歷程:

摩拜總共容易超過了10億美元,在今年的6月,摩拜作價27億美元賣身美團,包括11億美元的美團點評股票和16億美元的現金。

來看ofo的融資歷史,ofo融資超過14億美元,估值比摩拜還高,但是現在ofo已經多次的陷入到資金鍊斷裂的危機之後,特別是在美團收購摩拜之後,ofo就很難再獲得新融資了。

摩拜和ofo合併的利益方大公司主要有三方:滴滴,阿里巴巴,騰訊,我們來看三方誰想掌控摩拜的控制權?


首先看,騰訊。騰訊不可能。騰訊從2009年後投資的策略就是戰略或財務投資,除了遊戲外騰訊是不會控股或者尋求企業控制的。所以,騰訊想要獲得摩拜控制權的可能性很小,而騰訊推動美團收購摩拜最後也能看出,騰訊並不想掌控摩拜。

其次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將共享單車當做推廣支付場景的工具,所以對阿里巴巴來說用支付寶支付,以及支付寶免押金才是最重要的,控制不控制在共享單車上沒有太大差別。那為什麼阿里巴巴要控制哈羅單車呢?因為二三線推廣對支付寶意義重大,而且除了哈羅單車沒有可選餘地。

最後,我們看滴滴。滴滴就是摩拜投資人說的這家大公司,滴滴想做出行領域的唯一龍頭企業,所以需要吃下共享單車,補齊最後一公里的戰略,這對摩拜來說價值是最大的,吃下摩拜和ofo就是為了壯大滴滴,這也是為什麼ofo的戴威不願意參與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是每個公司都想被控制,不是每個人都想成餓了麼。

那家公司為了保持獨家和投資者鬧掰?我先來,美團對阿里巴巴鬧掰。


毛琳Michael


ofo和摩拜的各方投資人,就像逼你們相親,逼你們結婚的七大姑八大姨一樣,不管雙方當事人有意無意,走個過場都是必須的,在這樣的施壓下,摩拜和ofo應該已經私下碰了多次面。

此時,投資方們正用無比“殷切”的目光注視著他們,希望自己拉扯大的孩子能“賣”個好價錢。

這簡直就和當時的滴滴優步如出一轍,當走到了關鍵的分叉口,背後的投資人們肯定是要推波助瀾一把,該收網時就收網,把利益最大化!

毫無疑問,合併的過程會是複雜且曲折的,出於共同部分的利益,投資方們肯定是一致對外,但是就像家裡的親戚們一樣,各個親疏程度,利益立場什麼的都不一樣,話語分量自然也不一樣,有阿里騰訊這樣的大股東,也有劉二海朱嘯虎這樣的較大股東,還有很多小股東。對外戰爭和窩裡鬥同步進行,多方牽制的拉鋸戰就這麼開始了。

不過這次劉二海真是相當敢說了,在公開場合就這麼強勢明確的表態,也不知道被暗指的“大公司”聽見這話是個什麼心態。

那這個大公司到底是誰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騰訊!

因為騰訊會是兩家合併的最大受益者。騰訊不僅是摩拜的最大股東,還是ofo的投資方(通過滴滴間接投資),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就像當時的滴滴優步合併一樣,小馬哥深藏功與名,成了最大贏家,在共享單車領域上騰訊又完勝了阿里。

但是這個可能被劉二海自己否認了,

看來摩拜的其他股東還是比較服氣騰訊的,生怕戰火誤燒到騰訊身上,提前做了澄清。劉二海評價,騰訊的投資心態一直比較好,這其實就是在間接誇馬化騰是一個“開明且厚道”的投資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鎂客君在這放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小片段:

就在前幾天,哈羅單車宣佈得到了阿里的D輪融資,馬化騰在朋友圈裡對此評價:“被當作支付的推廣工具了,可憐了其餘小股東被鎖死。”

馬化騰沒有直接點名,而是做了省略,但是這話很明顯說的就是阿里,阿里把哈羅單車當成了推廣支付的一個工具,是自己戰略版圖上的一顆棋子,其餘原有的小股東被碾壓的不敢吭聲,只能被動的接受阿里的主導。

這場戲真是相當精彩了!阿里彷彿入侵者,霸道且好鬥,與之相對,騰訊似乎成了正義之士,為“弱勢群體”發聲,說公道話,深得人心。

不過,商人都是利益至上的,最多隻是投資風格的不同,本質還是利益互換,而非慈善,也更不會存在什麼正邪雙方。劉二海和騰訊也是利益一致,所以才站在一隊。

騰訊被排除了,吃瓜群眾的目光自然又鎖定到了阿里身上。

然而阿里的立場還是比較明確的,目前阿里無意撮合兩家的合併。

在今年剛結束的互聯網大會上,馬雲表示:任何合併都需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而不是為了壟斷,早點收錢!阿里是抱著公益心態來投資共享單車的!

很明顯,阿里希望ofo能一直保持獨立,當然,這是要在阿里自己主導的前提下,另外摩拜可以存在,但是ofo一定是要佔市場優勢地位,這樣對阿里來說利益最平衡,也最穩妥。所以阿里也不太可能是這家”大公司“。

最後綜合下來看,鎂客君認為還是滴滴的可能比較大。

滴滴並不是摩拜這邊的投資方,而是ofo那邊的,劉二海此次明確表達不滿,很可能就是在合併的推進過程中和滴滴發生了什麼利益衝突,沒能達成共識。

這裡得特別說明一下,雖然騰訊通過投資滴滴,間接持有了ofo的股份,但是滴滴自成一派,和騰訊,包括阿里,都是點到即止的"金錢關係",不受其中任何一方控制。

而且,按照之前的情況來看,控制合併這種事情還是符合滴滴作風的。

早在今年4月,ofo創始人戴威被資本架空的消息就已傳出。

傳言出來沒多久,滴滴系就派出高管入駐ofo,大有與創始人平起平坐的架勢,將市場與財務這兩個核心部門都納入了滴滴的管理範圍,無疑又讓傳言多了一份可信度。

11月,滴滴之前派出的高管們又突然“集體休假”,似乎是創始人戴威作出的抗議,導致了雙方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

就像朱嘯虎說的那樣:三八線是打出來的,誰不想多賺點,不到最後一刻,大家是不會放棄利益鬥爭的。所以,在合併這件事上,背後一定還會存在很多爭議,只不過作為消費者,我們是看不到這些的,所作的也都只是猜測。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這個大公司肯定指滴滴呀。

圍繞共享單車合併這件事,會一直是熱點,猶如之前的團購百團大戰,網約車大戰,資本的力量也好,市場的殘酷不得不走在一起也好,總之,摩拜和ofo是要被強摁在一起了。

至於怎麼摁,不滿的各方怎樣在各種喊話,鬥爭,扯皮,乃至更殘酷的方式,全部發洩完之後,最後還是走在了一起。這就是商業,怎麼鬥爭,都擰不過趨勢。

所有的人都說你們兩在一起吧,你們非得說:不行呀,我們不合適呀。要是換作有血有肉的人,那直接就不談這事了。但這是商業呢,最終是利益說了算。

劉二海的信息,我這麼看:

1、滴滴在ofo佔股已最大了,前有派駐高管,後被驅趕一事。顯然,滴滴已表現出自己的強勢,而ofo創始人也表示了自己的強勢。劉二海喊話,“不要被一家大公司控制”,顯然表明他站出來講話,是站在了創始人這一邊。

可能現實是,相對小股的創始人敢於強硬驅趕滴滴高管,是有劉二海之類的資本上站在後面的,是徵求過意見的。

而這次公開喊話,把隱性變成了顯性。

2、為什麼ofo爭議這麼大,而不是摩拜。顯然的事實推理就是:ofo遇到的問題更大,合併後明顯是“小”的那方,被欺負的那方。摩拜可能也有意見,但還不想把矛盾公開出來。

3、一般是,談判弱勢的一方需要藉助媒體呀,法律呀之類的手段。

又可推測的是:滴滴要挽回面子,肯定會表現它強勢的一面,又收購小藍之類,它佔那麼大股份,還能阻止ofo的許多戰略佈局。劉的喊話,多少給滴滴一個提醒,別太欺負人呀,你們打架,也有大人看著呢,談判時別逼得太死了。

4、滴滴如果能操盤ofo與摩拜的合併,那的確又是一樁記錄在牛叉商業史上的事。

劉為什麼敢喊出話來?滴滴2018年可不好過呢,新美大正氣勢洶洶地逼近自己的主戰場。而且還是兩位創始人在溫情脈脈每月相約的那一天,突然發佈信息的。

這邊共享單車局面控制不住,那裡主場受到極大的侵擾。雖然合併還是要合併,看來滴滴讓步也難免了。面子丟大發了,但火不能發太大呀,一切要以利益為重。

劉的話裡有話,滴滴之上還有個騰訊,他非得說:“騰旭的心態比較好”。

又有潛在意思了,就是說,滴滴上面老大的心態我是瞭解的,並不像你們那樣咄咄逼人的。一方面,既不得罪騰訊,把騰訊與滴滴分開看,雖然滴滴的戰略可能騰訊表過態是支持的,但還是要注意方法,分寸呀。

要滴滴學騰訊,這就扯得遠了點。目的還是想撈些談判的籌碼而已。

5、當然,這些喊話真正的作用還是微妙的,商場上要實力說話。

ofo的90後年輕創始人已經那麼不給面子了,已經撕破臉了,要破鏡重圓幾乎不可能。除非條件談高點,ofo自己識趣換人。

ofo與摩拜,終究要走在一起。

現在只不過是牽手的過程中,還在談嫁妝呀,談誰嫁給誰,誰當家做主,或者拱手讓滴滴控股之類的吧。

還不在一起,再打個一年,這些投資人呀,幕後老闆呀,臉色全都會變,而創始人的光輝形象也會變。

最後如果直接宣佈玩完,所有遊戲參與者全部成為失敗者,這個局面沒人想看見。

(我寫的創業類的書有《創業大浪潮》《創業第二課》《這個星球不配我死》《淘寶創業英雄》《總裁的第一份工作》等,曾任職中國青年天使會、《中國企業家》雜誌,《中國投資》雜誌等。近三年與百餘名創業者有一對一溝通。關注真格、洪泰、英諾、樂搏等天使投資的項目)


財經作家邱恆明


14年兩會,馬化騰因為腰傷請假缺席,結果後來馬化騰帶著一眾高管和劉強東吃飯的照片就流了出來,人們調侃小馬哥為了投資個京東兩會都不去了。馬化騰這次飯局上特意帶上了不愛交際的張小龍,這是這次劉強東最惦記的人,就為了微信上的那一個小格子。

有趣的就是,當年姚勁波為了要微信上的這個小入口,先是找到馬化騰,然後被馬化騰打太極說自己決定不了,推給了張小龍,最後姚勁波做了好幾十頁PPT跑去廣州,講得口乾舌燥才拿下了微信錢包裡的這個小格子。而從騰訊拿下摩拜之後,摩拜單車就已經騎在第三方服務上面單獨拎出來限時推廣了。你再打開支付寶,看看支付寶的第三方服務的幾個小格子裡的放的,除了餓了麼、滴滴、來分期等都是阿里自己旗下的業務,現在ofo也已經與之平起平坐赫然在列了。

這幾個小格子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這關乎集團戰略。現在再去看看這兩家支付軟件的幾個小格子裡放的,都是吃穿住行。這幾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頻應用。從進入了BAT時代,三巨頭手裡都握著鉅額流量作壁上觀,這麼好的流量,試問哪個創業公司不想要?趣店靠著阿里一個小格子帶來的流量都上市了,這樣優質的流量也正是如今BAT可以縱橫捭闔的根本。大家都擠破了頭皮想要個小格子的時候,BAT就可以在這裡面慢慢來篩選了,到了OFO和摩拜的頭上,騰訊和阿里發現,共享單車帶來的正是推廣自家移動支付所需要的高頻次應用。

大家在這種情況下,各自心懷鬼胎。阿里騰訊想要支付流量,滴滴想要自己把控最後一公里形成閉環,而朱嘯虎等早期投資人等著變現。這裡面最不愛控制別人的除了早就想跑的朱嘯虎,就屬騰訊了,騰訊的一貫戰略是我可以當大股東,但是我不干預你們公司運作,這裡面的典型是京東、搜狗。而阿里巴巴可能是最喜歡控制別人的,比如高德、UC、優酷最後都融入了阿里巴巴,成了阿里巴巴的一份子。

滴滴在這裡是一個例子,滴滴在合併前和OFO摩拜一樣,也是關乎騰訊和阿里的一次合併。《財經》有一篇文章,記錄了滴滴快的在合併最緊張的時刻,兩邊分別再給阿里和騰訊的高層打電話,華興資本的包凡是這幾合併的見證者和推動者之一,當時包凡接受採訪,說“BAT像天上的神仙,看著人間在打架”。馬化騰在之前的一次講話裡還風趣地談到這次競爭,說當時兩家誰都不敢鬆口,每天幾千萬的燒著也不敢,因為一鬆手,前功盡棄。最後兩家實在是打的沒完沒了了,再燒幾千萬美金也沒意思,於是就合併了。

但是對於這次合併,阿里巴巴卻是覺得失敗的,王興在美團點評合併之後曾經去杭州找過馬雲和逍遙子,王興覺得既然之前有滴滴快的合併的先例,他覺得美團也可以同時得到雙方的支持。但是王興的到的回應是:“你完全搞錯了,我們認為滴滴合併快的對阿里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在這次合併裡,阿里支持的快的後來徹底出局,雖然阿里還是得到了滴滴的股份,但是滴滴已經完全不在阿里控制之內了。

現如今在賣給BAT要趁早的創業環境下,大家紛紛選擇戰隊,但是在戰隊時卻又不想失去獨立發展的機會。現有的在BAT推動下合併的例子已經有很多,但是似乎每個最終都與阿里沒什麼關係,現在在一線戰場,騰訊剝離了搜索、電商,百度剝離了O2O,只有阿里巴巴還在戰鬥。美團點評合併,阿里投資了餓了麼然後有把口碑推出來直至美團;出行領域還有投資了神州租車,甚至現在還有自己搞飛豬旅行,機酒等等,似乎在阿里的眼裡,最終這些業務只有融合進了阿里巴巴整個生態才是最終的道路。


TechGround


ofo和摩拜合併又有了新進展,投資人口中的“大公司”暗指誰?

去年夏天興起的共享單車行業,經過一年半的火拼,目前國內戰局已經基本穩定。摩拜與ofo兩強相爭,酷奇、小藍等二三線共享單車品牌紛紛陣亡。這個新興的共享出行產業,不僅格局已定,國內市場也幾近飽和。摩拜、ofo雙雙把視線放到海外,爭相佈局。

在此背景下,關於兩家共享單車企業是否會合並的討論也甚囂塵上,也成了各大媒體和投資人過不去的“坎兒”。

作為ofo的A輪投資人,金沙江創投董事長總經理朱嘯虎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ofo和摩拜佔到整個市場份額的95%,投放量已經達到飽和,如果想要盈利,兩家合併才是最好的選擇。

日前,又有了重要的投資方再次對兩家合併的事宜做出了相關的回應。

12月13日,摩拜單車董事、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劉二海在參加媒體舉辦的Wise大會時,明確表示了自己對於共享單車兩強合併的態度:“我不反對合並,但我反對合並的公司為一家大公司所控制,這是不可接受的。”

一時之間,讓人猜測,劉二海所說的這個“大公司”到底指誰?

首先會是騰訊嗎?

在前不久哈羅單車剛剛獲得螞蟻金服領投的D輪融資時,馬化騰曾為小股東說了一句公道話:“被當做支付的推廣工具了,可憐了其餘小股東被鎖死”。

意思就是哈羅單車成為了阿里推廣支付的一個工具,小股東們只能當做競爭遊戲裡的看客。顯然在這一故事當中,阿里和螞蟻金服就成為了一組好戰好鬥的反派。

阿里巴巴作為電商起家的公司,螞蟻金服早就在他們的佈局之中,轉型移動支付是理所當然是事情,只不過當初是為了線上購物,現在移動互聯網發達之後將線上支付手段延伸到了線下。連馬化騰都承認了,阿里在支付方面線上是遙遙領先的。

但是如果放到線下就不一定了,騰訊的微信支付憑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以及搶紅包等推廣活動,同時也和阿里一樣斥巨資展開線下支付的補貼,以覆蓋線下的各個支付場景,這也讓阿里吃盡了苦頭。

騰訊和阿里爭奪共享單車的市場到底為了什麼?最後還是搶奪更多的線下移動支付場景。而這一點如果放在摩拜和ofo的投資人上,當然也同樣適用。

因為在兩家公司合併的時候,如果由一家大公司主導,顯然其他的投資人就像馬化騰所說的那樣,被“鎖死”成了小股東。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二海的表態似乎也和馬化騰為小股東們的發聲相呼應。

但是對騰訊來說,兩家合併或許是最好的結果,騰訊是滴滴的股東,間接持股ofo,如果騰訊主導摩拜與ofo的合併,就像當年滴滴與快的合併一樣,共享單車的競爭將被納入騰訊的版圖,騰訊同阿里在出行領域的競賽中將再次勝出。

那阿里呢?

儘管阿里投資了ofo,但ofo之於阿里系的存在感,可能並沒有摩拜之於騰訊的存在感那麼強。

在前幾日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馬雲說,“我確實不知道我們投了哪家共享單車,到現在也沒搞清楚”。當告知螞蟻金服投資的是ofo時,馬雲驚訝地反問:“可能投了一點點吧,不多吧”。

不過共享單車是今年以來最熱門的一個投資領域,馬雲完全不知道阿里巴巴投資了哪家共享單車企業聽起來就不怎麼靠譜。

很有可能就是當初滴滴與快的的合併中,最終滴滴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作為快的的核心投資方,馬雲自然是啞巴吃黃連。

在這一輪新的火星撞地球的大戰中,馬雲當然也是希望自己能夠笑到最後,換句話說,馬雲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在12月初的互聯網大會上,馬雲在接受採訪更是直接喊話騰訊,在瞭解騰訊希望兩家合併之後,馬雲表示:“任何合併都需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而不是為了壟斷,早點收錢。”這也就意味著馬雲似乎並不想讓兩家合併。

在馬雲心中,一直認為其滴滴合併快的對於阿里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所以對於馬雲來說,要麼共享單車不合並,要麼就要以ofo為主體,當然以ofo為主體自然就是以阿里為主體了。馬雲可不想再在合併上吃一次虧了,也不希望整個市場讓騰訊系一家佔了便宜。

最後會是滴滴?

最後再來說說滴滴,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滴滴在ofo內部持有的股份約有20%-30%左右,雖然沒有實際控股,但是對ofo的影響也並不小。

在今年4月,就有傳言說作為創始人兼CEO的戴威已被滴滴系架空,原因是這位年輕的90後創始人缺乏管理經驗,對內部的管理問題倍感困擾,有心無力,促使資本架空戴威。

7月26日,滴滴向ofo派駐高管。總裁幾乎與CEO平起平坐,市場與財務這兩個管錢的最為重要的部門被滴滴佔領,戴威被架空的傳言也幾近坐實。

但是到了11月份,滴滴在今年7月份向ofo派駐的執行總裁及CFO等高管已經“開始休假”,又讓人懷疑資方和創業者之間似乎出現了裂痕。

到目前為止,摩拜和ofo共完成了十輪融資,目前摩拜最大的機構股東為騰訊,ofo的最大股東是創始人,但滴滴持有其25.32%股份。

所以說滴滴想要主導兩家的合併也不是不可能,畢竟滴滴在打敗優步在國內市場一家獨大之後,國際化和新能源成為發展方向。

並且共享單車也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入口,與滴滴的使用場景非常銜接,如果有統一市場的機會滴滴自然不會放棄。況且滴滴也感受到了來自摩拜單車的“跨界”威脅,如果促成合並,作為重要股東的它,就可以讓摩拜乖乖聽話,不要隨便進入網約車行業與自己競爭了。

就像朱嘯虎說的,三八線是打出來的,資本是貪婪的,也是好鬥的,勝負未分,誰都想多撈一點。相信沒有人會放棄共享單車這塊大蛋糕,而劉二海口中的“大公司”會是誰,相信大家心裡也有自己的答案了吧!


百略網


劉二海所說的這家大公司,大概率指的是滴滴。

摩拜和滴滴這兩家企業,都有獨立的出行理想,也都是全出行生態產業鏈的一個格局,所以表面上看摩拜的直接競爭對手是ofo,其實摩拜創立之初和成長過程中,它從來沒有把ofo當做自己的真正的對手,而它的假想敵是一直是滴滴。

單就這兩家共享單車企業來講,ofo拿了滴滴的投資,這是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將伴隨和枷鎖ofo終生,從接過滴滴的錢的那一刻開始,其實摩拜和ofo的勝負已分。當然,你可能會有疑問,不找滴滴融資,找誰融資呢?其實當時的ofo也有好的資本方法,那就是去找美團王興進行戰略級融資,至於為什麼是美團這家公司,在這裡不做多聊。

創業者該拿誰的錢,不拿誰的錢,很重要。

其他的那些看似很亂很複雜的事情,如騰訊和阿里或者其他機構對它們這些當事企業的投資,其實並不複雜,這些投資有戰略的,有資本的,具體公司具體判斷。戰略投資重戰略,投的是生和死。資本投資重回報,投的是活的好。當事企業重發展,要的是版圖和未來。

因此,摩拜因和滴滴同樣具有全出行野心,特別是摩拜,它不想受滴滴的任何影響,它要的是謀求特立獨行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遲遲不肯合併。


訪問自己


沒有仔細研究大公司的佔股,但是個人認為摩拜和ofo就和滴滴一樣,想完全自有盈利是很困難的,就算是盈利了這個利潤率是很低的。遠遠比不上阿里和騰訊的利潤率。所以阿里和騰訊投資他們看上的都不是那點自有盈利的利潤。他們投資兩個目的。1.是佈局線下支付入口和版圖。2.上市估值的收益。

上市估值的收益根據投資比例是相當的,相對而言線下佈局對阿里騰訊而言更加重要。而阿里主要是鞏固線下入口,那就是說阿里只要有股份就可以維持支付寶的線下入口了,保持支付寶在支付領悟的強勢地位。相對而言股份多少,是否控股反而不太重要。並且阿里的一貫模式都是平臺運行模式,最初ofo也是想走讓個人用戶共享自由單車的平臺模式,後期發現較難實現才走了自有重資產的模式。阿里只需要保持參與度就可以滿足其支付和阿里雲的主營業務需求,保證對生活數據的掌握。

反過來騰訊需要在各個生活領域獲得更多的話語權,才能提升微信在支付領域的比重。並且更多的通過控制生活領域的企業將原有的人際溝通數據擴展到能產生更多價值的需求購買數據。

這也可以從騰訊通過美團合併大眾,滴滴合併快的等幾次併購就可以看出騰訊在最終的合併企業中保持了很強的控制力,而阿里卻基本不再參與上述公司的運營管理。並且馬雲對阿里,螞蟻投資了那個共享單車並不在意,騰訊控制的滴滴是共享單車的主要投資方等事例看出摩拜ofo更擔心的是騰訊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