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渼汐丶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讀過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特別經典的一本自傳體。

在巴學園裡,任何一個孩子拎出來在外邊學校都是問題孩子,他們不聽話,有的遊離在自己的世界裡,有的喜歡不停的說,他們有很多奇形怪狀的想法。

但是,在巴學園,他們被全盤接納,他們可以選擇上學或者不上學,他們可以選擇上什麼課程,有的孩子可以三年一直遊蕩在教室外,但是沒有人去說他,指責他。直到他自己開始喜歡上課。

黑柳徹子的錢包掉進廁所裡,她拿著勺子開始掏糞水,小林宗作校長路過時不會批評她,只是告訴她,做完這件事要恢復原狀。


學校裡有一個很矮的孩子,學校運動會時特意安排他能夠獲勝的項目,讓他在獲勝中得到自信。成人後他也是個開朗樂觀向上的人。


還有一個小兒麻痺的學生,絲毫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


這些孩子之所以這樣自信,因為他們被無條件的全盤接納,無論是好還是壞。


小豆豆的媽媽是一位非常開明民主的母親,她不因為小豆豆被邊緣化的行為而斥責小豆豆,也不會把被退學的事情告訴小豆豆,給她額外的心理負擔。

接納,不評判,不論是非。這樣的孩子也會自帶光環。


給孩子自信,不要隨意和別人比較,不要隨意批評指責,更不要隨意帶評判性地評論孩子的某種行為,給孩子貼標籤,如果你的孩子不自信,請按照你心目中的樣子去誇他,把他誇到你想要的樣子,誇到越來越自信。



我是jason媽咪有辦法,第20期優質問答答主,喜詩詞,愛旅遊,在育兒路上不斷學習修行,聽說關注我的都是長的好看的。來,一起修行吧。


jason媽咪有辦法


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多地是靠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點一點的積累,自信心的建立依靠的是自我的肯定和外界的肯定,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進入學校之前,家長與他們相處時間最久,所以家長的言行對於孩子是否自信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培養自信不等於一味地表揚

這些年,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育兒理論的學習,這是好事,但是我們可能有的時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我們都知道要多多鼓勵和肯定孩子,但是我們往往就是無限制地說那句:你真棒!其實這樣的表述很多時候並沒有給孩子帶來滿足的享受,也對建立他們的自信心沒有什麼實質的幫助,要麼他們會覺得你在敷衍,要麼他們會認為自己是世上最好的孩子,做什麼都是對的,無論哪種認知,都是有害的。


正確的鼓勵應該是讚許和肯定過程,而非結果,要更多地看到孩子的努力,嘗試和探索,即便最後的結果不那麼完美,但其實收穫都來自於過程,調整了讚許的對象,將來孩子即便面對不如人意的結果,他們依舊會對自己過程中的付出而自信。因為我們無法保證孩子將來每一件事情都有好的結果,也無法保證孩子處處強過別人,兒時針對結果和個人的表揚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會摧垮他們的自信心,但如果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過程之上,那就完全不同了,那是真正的自信,無論成敗都會依舊的自信。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很多事情對於孩子而言是神秘之旅,但我們一眼就能看到結局,請忍住不要劇透,不要去告訴孩子最優的方法,不要去幫助孩子規避風險和錯誤。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你就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去嘗試,去面對成功或者失敗。事後你可以和孩子討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和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但這個過程你必須讓他們自己去經歷。

打小就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面對結果的孩子,他們都會有很好的自信心,也有面對挫折和困難的良好心態。自信心來源於一次次自我行為之後的成就感,而不是虛幻的表揚。自信心也來自於一次次失敗之後自己可以從頭再來的勇氣。


家長請不要那麼謙虛

中國人一向把謙虛視為美德,但有的時候其實特別虛偽,我們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別人表揚你家孩子的時候,儘管情況屬實,孩子也配得上這樣的表揚,但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會謙虛一下,而這種謙虛往往是通過貶低自己孩子,或者抖出孩子的短處來表達的,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種所謂的謙虛無疑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他們沒有那麼複雜的人情世故,他們對於聽到的話語就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所以你的謙虛在他們眼中就是對自己的否定。

我們的言行在人前人後要一致,不能關起門不停的說:你真棒!然後出去就開始說孩子哪兒哪兒都不行,該表揚的就理直氣壯地表揚,的確不足的也不用在大家面前出賣孩子,給他們留足面子。


愛陪娃的熊叔


培養自信心稱得上培養孩子最核心的任務之一,拉拉雜雜寫上一本書都不算過,然而最關鍵的原則,就是幫助孩子不斷積累挑戰自我、戰勝困難的成功經驗。



這裡面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挑戰自我”。當孩子面對任務的時候,如果認為自己絕對不能完成或者確信自己完全能夠勝任,都不是最佳時機,而如果他感到有些懷疑又多少帶有希望,那就是挑戰的關鍵點,媽媽爸爸應該不失時機地積極鼓勵孩子勇敢嘗試。



第二個關鍵詞是“戰勝困難”,太輕鬆的任務會讓孩子感覺本該如此、天經地義,不會有明顯的效果,而當孩子有些擔心害怕、覺得困難的時候,機會就來了,每一次把困難踩在腳下,無論是經過多次努力,還是找到新的竅門,或者拼盡全力,都能夠讓孩子發現自己的潛能,獲得強烈的激勵。



第三個關鍵詞是“成功經驗”,從最初的懷疑擔心和害怕失敗,到用結果證明自己可以完成任務贏得勝利,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心路歷程,會讓孩子不斷提升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判。

儘管親人的表揚肯定和贏過夥伴的表現也能增進孩子的自信,但自己真實的身心體驗更充滿滋養自信的力量。為了讓孩子反覆GET到前面提到的三個關鍵點,媽媽爸爸需要擅長捕捉機會,適度設置任務難度,巧妙提供有限的幫助,充分認同讚賞孩子的成功,結果就一定能夠看到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地強大起來。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無疑,一個自信的孩子,在社交、自我評價等方面有更加優異的表現,面對困境解決問題的勇氣也能越來越強!

可是,如果談到培養孩子的自信,你想到的只有讚揚、鼓勵?甚至,連語言也很蒼白,翻來覆去就是“寶寶,你真棒!”,“你太厲害了”?

呃……孩子是你千辛萬苦生下來的,咱稍微走點心,好麼?

毀掉孩子的自信心,很可能只需要這4步,你可千萬別中招!

Step 1:打壓孩子的自我意識

曾經有一些文章探討過:再小的孩子也有對“美”的追求,所以對孩子的衣著外在不能太馬虎,最起碼大方得體,否則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mini5個月時,愛對著鏡子左顧右盼,並時不時流露出一絲神秘又自戀的微笑(其實起初是因為好奇),現在每次給她戴上新發箍,穿上白紗裙,也是第一時間撲向穿衣鏡……

在嬰幼兒的世界裡,這是對自我形象塑造和接納的萌芽期。

所以,親愛的mini,你不是一個人!

良好的外在形象能提升一個人的自信心,但是,“積極的自我形象”,還包含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心理層面)。

心理學研究發現,自我形象的形成,除了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孩子成長的環境和家長的影響也很重要。

有的家長常常在無形中,打壓自家的孩子:

  • “頭髮咋這麼稀?小黃毛丫頭(一種輕侮性質的說法)!”

  • “你怎麼那麼笨?搭個積木都不會?”

  • “男孩子膽子還那麼小?真沒出息!”

  • “女孩子瘋瘋癲癲,像什麼樣子!”

別以為“孩子還小,懂什麼?”最可怕的就是家長的這種念頭!

持續充滿敵意的、批判性的聲音會影響一個孩子剛剛萌芽的自我感知,漸漸影響到他對其他人和世界的看法,產生悲觀情緒。

王菲曾在《楊瀾訪談錄》中回應李嫣的唇顎裂,認為“這個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心態。”

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瞭解並接納自己的優缺點,引導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喜好、特長和潛能,幫助孩子發掘出一個適合自己,並讓自己喜愛的自我形象。

是啊!孩子有那麼多優點,你卻只盯著他的“缺陷”?

幹什麼啊?人家不要面子的啊?!

當然啦!鳳梨小姐還認為,對他人的“缺陷”剋制好奇,不要氾濫憐憫,也是一種必備的修養。

Step 2:忽視孩子的獨立意識

自信心,指的是人對於自己能夠成功完成一個任務所持有的信念與感受。

2歲左右的孩子會經常說“不”,“我自己來”,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他們覺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願意家長插手。

有的家長往往會忽視孩子的獨立意識,事事替孩子包辦,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依賴於家長的決定,而不是自己的判斷,這樣的孩子,哪來的自信呢?

有時尚媒體採訪“李老師”,問她,“喜歡穿裙子還是褲子?”

李老師的回答是:“那要看情況,什麼場合穿。”

這回答!簡直出乎意料,自信又有主見!

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能夠鍛鍊他們的判斷力(或責任心),從而樹立信心。

不過,這當然不是毫無原則地讓孩子做決定!

要是問mini小朋友“你想吃什麼呀?”

答案永遠是“意大利麵。”

這種“人生終極命題”太開放了,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缺少決策的意義(純粹隨口一說,沒有權衡)。

鳳梨小姐都30歲了!也每天困惑,“晚上吃什麼?”

因為……想吃的吃不起呀!

家長需要對孩子的年齡、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進行評估,儘量提供“二選一”的問題,比如,“你想吃意大利麵,還是餃子?”如果想引導孩子吃餃子,還可以進一步說,“如果你想吃餃子,媽媽可以教你怎麼包!我們一起玩麵糰好不好?”

有時也會碰上一些“棘手”的情況,有的小孩,非常有想法。曾經有家長留言,“你們說要給孩子選擇權,我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入秋了,東北已經很涼了,她非要穿夏天的短裙!怎麼辦?”

怎麼辦?這麼堅持,就穿唄!出門秋風一吹,保證她就後悔了。

當然,家長這樣操作時,一定要在包裡悄悄塞幾件厚衣服,可別真讓孩子凍著了。

要讓孩子明白:所謂的選擇,並不是任性為之,而是反覆權衡之後的決定。

做的決定多了,孩子就懂得如何做出相對理智的判斷,對很多事情,自然就有了把握和信心。

Step 3:家長不恰當的表態

有的家長,特別見不得孩子自己做事,“那麼小,怎麼會自己吃飯呢?”“看他做事慢吞吞,我就著急。”

儘管積木搭得慢,但那是自己搭出來的呀!

儘管拿勺子的動作很笨拙,但是終於成功地吃到了一口飯!

儘管脫個鞋子要花10分鐘,但畢竟脫下來了呀!

越自己做事,就越有成就感;加上他人的讚美,孩子的自信心就越強。

“儘管做的戚風蛋糕塌了、裂了,但那是自己做出來的呀!”

看!你和孩子,有時只是年齡的區別而已。

(文字摘自李亞鵬在《朗讀者》中,寫給李嫣的信)

也有一些家長,常常會滑入另一個誤區:他們對孩子的任何一點點進步,都由衷地自豪,“寶寶,你真棒!”並且,除了這句話,也沒有別的讚美方式了。

總之,中心思想就是:孩子的一切都很棒,又漂亮,又聰明!

覺得自家孩子最漂亮,是人之常情。

不過,“聰明”嘛!明明是生長髮育正常節奏,所有孩子到了相應年齡都會具備的能力,硬要被家長誇成“天才兒童”——這可能會造成過度自信以及扭曲的自我認知。

自信心是通過經歷成就而建立的,而不是通過空虛的讚美而建立的。

Parents.com建議:表揚孩子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努力嘗試了很多種的方法,即使失敗也不氣餒,加上持之以恆的練習,而不是因為他“聰明”!

Step 4:對犯錯不夠包容

在李亞鵬眼裡,李嫣犯過最大的一個“錯”,可能是在社交媒體上大曝隱私。

網絡環境複雜,出於父親的謹慎,他和李嫣“商榷之後,封閉了公共賬號”,不過,李亞鵬卻認為“是自己的管理疏漏。”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錯。

家長不當的管教方式,比如說教、指責、懲罰,會侵蝕孩子的自信與自尊。

孩子自己練習拿勺子吃飯,結果湯湯水水灑了一地。

媽媽立刻火冒三丈,“別吃了!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要灑到地上!”

這一次,孩子覺得嘗試新東西時犯錯是不能接受的,會給媽媽惹麻煩。

孩子打算自己穿短褲,結果把兩條腿都塞進了一條褲管。

媽媽嘲笑著,“你看看你!怎麼這麼笨啊?誰這麼穿褲子啊?”

這一次,孩子覺得自己不應該嘗試,會被譏諷。

不自信的人會固步自封,不敢嘗試,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

有信心的人成長的時候,有著堅強的支持系統。這些系統是由會給予鼓勵、提供“無條件的愛”的家長開始的!

家長“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感到安全。他們不再害怕失敗,處理新任務的時候,也會更有信心。

不清楚李亞鵬跟李嫣“商榷”了什麼,但可以想象,一定是平等的對話。

“別看她年紀小,她有非常獨立的人格,這種人格的外化表現是自信,但是內在有她的獨立精神,這一點是很多成年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


相關推薦:

總誇“聰明”?小心孩子變笨!N個表揚句式,照搬就行。


崔玉濤育學園


孩子的生長髮育很大一部分和遺傳有關,父母也可抓住孩子成長的幾個黃金期幫助孩子長個:

一、基礎階段———學齡前期(4~6歲)是兒童生長髮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長高的基礎階段。6歲左右補鈣,對兒童今後的成長非常重要,此時,人體骨骼處於儲備期,骨骼發育日需鈣元素量為每日800毫克。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可能存在偏食、厭食、鈣質攝入量嚴重不足的現象,影響到骨骼中的鈣質儲備,這將直接導致孩子個頭矮小、發育期身高增幅減小。2002年全國營養調查表明,我國居民膳食鈣攝入量只達到推薦攝入量的40%左右,因此此階段的孩子需要補鈣。

二、突增階段———10~16歲是孩子發育期,孩子個頭好比雨後春筍,“嗖嗖”地直往上躥。研究發現,此階段孩子每多吸收3萬毫克的鈣質,身高便可多長1釐米,而一般家庭所提供的日常膳食,攝取的鈣含量不到孩子所需鈣質的50%,遠不能滿足生長髮育所需,因此需要額外補鈣。

三、衝刺階段———男孩17~25歲,女孩16~23歲,是長高的最後衝刺階段。研究發現,此階段青少年骺軟骨還未真正癒合,每年還存在著2~3釐米的長高潛能。此時,補充足量的鈣質,就能充分挖掘他們的長高潛能,讓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很顯然我們已經錯過第一階段的,緊抓住後面的兩個階段,讓孩子充分的長起來。如果孩子因為個子的原因而感來自卑沒有信心,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鼓勵孩子,

第一,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多誇讚孩子。

家長的評價對孩子產生自信心理至關重要。父母對孩子信任、尊重,認可,經常對他說“你真棒”,孩子就會看到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進步,認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經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輕視、懷疑,經常聽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會”的評價,孩子也會否定自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從而產生自卑感。因此,父母必須注意自己對孩子的評價,多為孩子的長處而驕傲,不為孩子的短處而遺憾。要以正面鼓勵為主,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別的孩子比較,而是多拿孩子的過去與現在比較,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進步了,從而產生相應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別要給予發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關懷和鼓勵,讓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長處,使這些孩子逐漸樹立對自己的正確評價。

第二,創造機會,在實踐中培養孩子自信心 。

給孩子一些在他能力範圍內能完成的任務,比如擺碗、盛飯、倒垃圾、整理自己的房間等,做到了就表揚,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需知自信心和獨立性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做為父母應該正確認識到孩子的缺點和優點,正確把握,創設良好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去嘗試和發現,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並在孩子取得成績時,及時表揚,充分肯定進步,才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第三,用鼓勵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鼓勵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不斷鼓勵,就好象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沒有鼓勵孩子不能健康成長。但我們往往輕視對孩子的鼓勵,往往忘記鼓勵。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斷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輸和訓導。

當孩子試著做一件事而沒有成功時,我們應避免用語言、用行動向他證明他的失敗。我們應該把事和人分開,做一件事失敗了並不意味這個孩子無能,只不過他還沒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技巧掌握,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們採取指責的態度,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這個時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樣簡單了。孩子可能永遠做不成這件事情。對成人而言,我們自己首先不能洩氣或失去信心。

想要鼓勵孩子,最重要的兩條是:第一,不要諷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第二,不要過分地讚揚他,以免產生驕傲情緒。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必須時刻顧及到這一點:不要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同時,我們應該知道,如何鼓勵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讓孩子從成功的喜悅中獲得自信心

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條件是讓孩子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而過多的失敗體驗,往往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因此,父母應根據孩子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能完成。他們也需要通過順利地學會一件事來獲得自信,另外,對於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關心。如對膽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在家裡或班級上擔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大膽自信。創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像人類賴以生存的陽光、空氣那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

我們還可心幫助孩子,發揚優點,以已之長,克已之短的方法來培養、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上進心!



父母世界


我的兒子以前就是一個不太自信的孩子,這可能跟我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因為他半夜哭鬧,把他拎出去過有關。

後來,兒子滿滿長大了,會說話了,可總是輕聲細語,有時聲音小的像蚊子一樣。

等我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就開始補救。

首先,我從來不對兒子做任何負面性評價,只給出改正問題的方向和方法,然後給予肯定和鼓勵。

比如學舞蹈學的慢,媳婦兒不經意間就說出,咱兒子就是有點笨啊,學這麼久還是學不會。

我立馬就瞪了媳婦兒一眼,然後用特別堅定的語氣和眼神跟兒子說

我們凡凡才不笨呢,我們凡凡只是有一點不熟練而已,我們凡凡只要多練習幾遍,一定會跳的非常棒的,對不對。

兒子原本受媳婦兒打擊有些沮喪的小臉兒,在聽了我的話之後,立馬變得信心滿滿的,然後跟我說

嗯,我只要再多練幾遍就能跳的可棒的了。

其次,要善於發現兒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加以讚美。

比如兒子吃完零食會主動把包裝袋放到垃圾桶。

比如兒子堆積木做了一個漂亮的城堡跟我分享。

我都會用略帶誇張的驚喜,高興的語氣,加以誇獎和讚美。

兒子受到表揚後,臉上的自信,開心,自然不必講。

有時我還會正話反說,比如誇兒子扔垃圾

我會故作不可思議的說到,我們凡凡這麼小就知道垃圾要放垃圾桶了?這麼了不起?

兒子就會很傲嬌的說,昂,老師說了不能亂扔垃圾,然後昂著頭傲嬌的在你年前走過。

其實,只要記住這兩點

一是,不做負面評論,給方法

二是,要對於孩子的閃光點給予讚美鼓勵

基本上就能讓孩子自信起來。

最後我再說一下,我是怎麼讓我兒子說話大聲的。

在一開始輔導兒子做作業時,每次我問他問題,他都不確定,不自信,不敢說,聲音小到聽不見。

我的應對方法是,如果回答錯了,我一點也不責怪,只是讓他從頭再理一遍,直到對了為止。

即使對了,兒子還是說話聲音小,不敢說,我這時就會很平淡的說,你聲音大點,爸爸聽不見。

我反覆說幾次後,兒子最後的答案几乎就是喊出來的,然後我會開心的說,回答對了,獎勵你一個大拇指。

如此反覆一段時間後,我兒子現在說話也正常了,不再膽怯了。

ps:物極必反,這小傢伙兒是越來越自信了,前不久竟然敢因為媽媽沒給買玩具,就對媽媽拳打腳踢。

第二天,就犯事栽我手裡了,我摁住屁股上狠狠的一頓揍,敢打我媳婦兒,這以後還了得。

事後兒子在媽媽的陪伴下,給我道歉,我很高冷的要求他親我兩下,不敢反抗,照做。

緊接著就在第三天召開,凡凡家第一次家庭會議,會議成員有爸爸,媽媽,凡凡。

我在會議上鄭重申明,我和媽媽都很愛凡凡,凡凡決不能對爸爸媽媽動手,也不能不聽話。

凡凡在會議中痛哭,表示以後再也不會了。

會議圓滿結束,和諧家庭得到有力的維護。

再ps:孩子該打必須打,但只能打屁股,更不能操傢伙。

記住越早打,越長記性。


小木山上


樓主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作為父母你能察覺到孩子因為身高的原因感覺到自卑是很好的,其實孩子的自信一方面是客觀條件影響的,另一方面還有主觀行動的培養。當然,孩子的自信心既來源於外界的評價,也來源於父母的肯定。在你描述的中這種情況裡,孩子明顯還處於發育的階段,長得不如其他孩子快是客觀存在的,是一時之間無法改變的事實。加上在同齡群體之間,男孩子的身高會是自信心的一個很重要來源,所以您的孩子因為此感覺有點自卑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辦法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作為父母不要去否定孩子,應該積極的真誠的稱讚、肯定和接納孩子。美國橄欖球聯會前主席杜根說,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者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這常常被人譽為杜根定律。父母對孩子的接納程度,往往決定孩子的自信程度。喜歡孩子、肯定孩子,常常給孩子正面評價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自信。甚至有人說,如果一個孩子能從父母那裡得到5000次讚揚,這個孩子就能獲得自信。即使未來不能獲得多大的成就,這些孩子也能快樂的生活,因為他們是被父母接納和喜歡的孩子,他們能從父母身上獲得積極和正面的能量,而不是負面的能量。他們更容易以樂觀和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

其次要從其他方面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自信心的培養和建立是多方面的,如果在身高上感到自卑,那可以在運動、在唱歌、在畫畫,甚至是學習、閱讀等等方面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可以在其他方面感覺到自信,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忽視掉身高的因素。在同齡孩子之間建立起因為其他因素而被肯定的自信心,而這是非常容易建立的。

答者:暖心理的獨泊伊河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自信。可是,消磨孩子自信心的,往往就是父母自己。下面這個四格漫畫,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可憐的小孩,成為了中國父母“謙虛”美德的受害者!類似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別人誇:你家孩子真懂事呀!你家孩子真勤快!這種時候,父母往往會謙虛地說:哪裡哪裡!

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是一味毒藥,能夠瞬間殺死孩子那點脆弱的自信心。前面案例裡這位媽媽就屬於過分“謙虛”,且完全沒注意到孩子內心的活動,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提保護孩子的自信。

自信心對孩子為什麼重要?可以說,上面這位媽媽無意的一句話,其實透露的也是媽媽對待孩子的一種常態,這些小細節,就可能會成為孩子自信路上硌在腳底下的小石子。看著不起眼,卻能夠影響到孩子未來,到底能夠走多遠的路。因為,好的自信心,將會是孩子面對這個世界之時最佳的戰鬥武器之一,它就是勇氣、力量和希望本身。唯有相信自己可以,一切才有可能成真。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或者,起碼,父母不再是孩子自信心的摧毀者?


教會孩子正確歸因,避免錯誤歸因

歸因理論,是由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韋納提出的

韋納認為,對於成功和失敗的歸因,包括三個維度:1、決定成敗的原因/源頭,是在內部還是外部;2、成敗是經常發生還是偶然發生(穩定與不穩定性)。3、影響成敗的因素,是可控的,還是不可控制的。同時,影響成敗的因素,則包括以下四種: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務的難度以及運氣的好壞。

三個維度和四種因素組合起來,對孩子的不同影響,我簡單梳理如下:

面對具體問題以及針對孩子的不同特點,父母都需要有所考量,引導孩子學會恰當的歸因。總之,把握一個原則,即是教孩子學會內歸因,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成功是有譜的。同樣,也適度應用外歸因,讓孩子知道出了問題,並不是自己不行,而能夠尋找更多種解決辦法。這是父母幫助孩子構建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父母就像是一個有愛的旁觀者,必須要善於觀察,並幫助孩子全面看待成功與失敗,並且確保孩子適度地、同時體驗到成功和失敗,並從中獲得一種積極、正向的態度。


要具體鼓勵,不要泛泛表揚

很長一段時間,西方人表揚孩子的理念傳入國內後,被無限度的誇大。所有人都認為,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可是,結果並不盡然。

當我們表揚孩子的時候,可能會改善孩子的行為,但是,這些孩子可能變成“討好者”,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長大後,容易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他人評價的自我概念。還有一些父母甚至會發現,孩子似乎越“誇”越“歪”,完全“經不起誇”。

我們提倡的是具體鼓勵,而不是盲目表揚。因為表揚指向的是孩子,鼓勵指向孩子的行為。這就是表揚與鼓勵的最大區別。

先看錶揚不好在哪裡。

當我們表揚孩子的時候,往往用到兩種方法:

一是含糊下定義的方式,比如“你太可愛了!”“你太漂亮了!”“你太棒了!”諸如此類,孩子云裡霧裡,並不知道自己好在哪裡,對於孩子真正的成長並無幫助;

二是表態法,多將孩子置於被評價的賓語位置上,如“我喜歡你穿成這樣!”“我覺得你真乖!”“我認為你很棒!”這兩種方式,孩子都處於一種被動的、被品評的位置上,而旁邊,都站著一個做出評價的、旁觀的人。這樣的表揚過多,帶給孩子的經驗就是,當得到別人的認可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別人的認可,等於自我價值感。長期以往,容易依賴別人的表揚,無法形成獨立自我。

鼓勵的不同和優點在於,它以一種鼓勵的、夥伴式的方式來表達,指向更為具體、客觀,且儘量避免使用定性的詞語(如“你是好孩子,你很厲害,你很聰明,你很漂亮”等),如此,會給孩子進行自我定位、自我評價留有空間。比如,你這樣乾得很好;你把房間打掃的很乾淨,真是幫了我的大忙。通過這樣帶有情感的描述,引導孩子內省,去客觀認知自己。

舉一個對比情形:

孩子考試得了滿分,若父母表揚:“你真棒,我為你驕傲!”這樣的表揚,看似沒什麼問題,其實重點在後半句。長期如此,孩子就會依賴於他人的評價。

孩子考試得了滿分,若父母鼓勵:“滿分反映了你的努力付出,繼續加油!”這樣,既承認了孩子的成就,也引導孩子學會向內歸因(成功更在於孩子的努力,而非完全靠孩子的聰明),進行自我觀察和內省。這樣下來,孩子能夠明確知道自己的成功是來自於穩定、可控的客觀條件,而無需仰賴他人的感受和品評。

所以,要具體鼓勵,不要泛泛表揚。即“誇”孩子的時候,應該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描述,幫助孩子學會概括。相反,太抽象的詞,空泛的誇獎,不僅孩子把握不住,長遠來看,且對孩子毫無益處。

我在“誇”我們家開心的時候,會說,寶寶,你路走得真穩,你坐得真直,你睡得真甜,你笑得真燦爛。實際上,我會更具體地告訴她好在哪兒、我高興在哪兒,明明白白地讓她知道,自己做什麼、如何做,才更好、更出色。慢慢地,她就會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好、棒、厲害”這些詞,都是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抽象、概括、昇華了以後才得出的結論,是一種更省事的說話方式,但卻是育兒過程中的忌諱。


避免僅憑一點就給孩子蓋棺定論,為孩子提供多方位發展、獲得自信的機會

每年高考,都會有孩子,僅僅因考試失利,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因此發生許多悲劇。這些悲劇的發生,就是由於身邊的人和環境的錯誤引導,讓孩子覺得,人生的目標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考高分,上好的學校,而自己沒有考高分、沒有考上好的學校,那就是自己不好、自己的未來也不會好。除此之外,他們看不到人生的其他可能。

究其根本,就是孩子獲得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的通道過於單一。單一的通道,要麼會把孩子逼上絕路,要麼會讓孩子變得自負。比如一個孩子成績一直很好,恰恰滿足了父母對他的期待,於是一直得到父母和身邊人的大量認可。那麼,這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哪裡都好,甚至別人在其他方面的一點批評,他都有可能承受不了。

就早期教育而言,所謂多通道自信,即讓孩子的成功體驗多樣化。比如,不要只有孩子成績好的時候,你才給孩子誇讚。不要只有孩子鋼琴過級了,你才給孩子笑臉。

從“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理論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尊重孩子體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發展的全面需要,提供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多樣化的成長通道。發現孩子體能好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充分地給孩子提供一個運動的場所、機會以及夥伴,而不必強調孩子必須要在家裡好好讀書、或者像別人家孩子一樣去上某個補習班、會背多少首唐詩等等。抑或孩子唱歌很好、跳舞很好,武術耍得很好,或者變魔術,讓大家覺得快樂,身體很健康,智力發展也很正常,所有這些,都該成為孩子一個個值得驕傲的資本,和他值得自信的東西。

總之,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才能做得更好,也更容易體驗到成就感,自信心也更好建立。比如你給予孩子體能提升的機會,和體驗體能得到良好發展的成就感,那麼在智力、心理發展中碰壁的時候,體能方面的健全體驗,就會幫助孩子拐個彎去思考問題,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種可能。因為他在多樣的體驗中,看到得更多,視野會更加開闊,也就能對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和評價,不至於因為某一次、某一方面的失敗而全盤否定自己。

同時,在親子溝通中,尤其是在評價孩子的時候,父母也必須要給出一個多維度的通道。比如,不要只在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才誇獎孩子好,才認可他是OK的,是NO.1。各個方面都應該去觀察,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其實,教育本身就是一個有得有失的過程。如果讓孩子一門心思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那父母就必須承擔這個孩子可能體育成績不好的事實,或者音樂天賦沒有別人發掘的更好。因此,又回到我一直在強調的那句話:順從自然、尊重孩子最重要。


積木育兒


我覺得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父母要經常鼓勵孩子,做錯事時不批評不責罵。

鼓勵是孩子自信的源動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都是通過別人的態度,來感受自己的好壞。孩子在犯錯時,經常被父母批評責罵,在孩子心理,就會留下一種暗示:我是不好的,或是我總是做不好事情的。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不自信,做事情也畏手畏腳,甚至產生自卑感。而父母如果換一種方式——鼓勵,那麼結果就會截然相反。鼓勵孩子,不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負能量,反而能讓孩子更積極地面對問題,最終取得成功或進步。

第二,父母自己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我媽媽是個偏於悲觀主義的人,做一件事情,不管做得怎麼樣,她總是會憂心忡忡。做得好了,怕別人眼紅;做得不好,怕別人嫌棄。說到底,我媽媽對生活是消極的,對自己是不自信的。而這種思想也在無形中,影響著我,雖然我一直在改、一直在提醒自己,但是這種影響是自發的、隨時隨地的,有時連我自己都沒發覺。

在孩子最初接觸這個世界時,他看的世界是通過父母呈現給他們的。父母告訴他們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那麼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原始的印象就是美好的,而這種影響是深遠的。

無論何時何地何事,請父母們都教孩子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這對於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就像抵抗力之於人體健康一樣,抵抗力越強我們才能越健康。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父母要多給孩子耐心和信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感染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不會太差!


海蝦麻麻


一個上小學的孩子,個子沒有其他孩子長得快,就會有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不是孩子自發產生的,是家人在養育過程中傳遞給他的這種意識。比如家人會說,你不好好吃飯,就長不高,長不高就會被欺負等等這樣的話,而且孩子果然沒有同齡孩子高,他就真的會被人欺負,不敢和小朋友交往,越不敢交往就越自卑。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一是不能隨意否定和指責孩子。被否定和指責的孩子,自信心不能建立。孩子做錯什麼事情的時候,心平氣和地和他溝通,啟發他思考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以後怎樣做可以避免同樣的錯誤發生。

二是適當地讚賞孩子。為什麼說讚賞要適當呢?因為有一個誤區。“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種賞識教育的理念有點深入人心,但凡事過猶不及: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並不是說賞識教育不好,而是如何運用它。“最棒的!最聰明的!多表現!出人頭地!”這些詞語當然會激勵孩子的自信心,但家長不可掉以輕心的是,孩子年齡小,缺乏是非判斷的能力,他真認為他是最棒的、最聰明的、多表現、將來能出人頭地。這些詞語很寬泛很籠統,就像吹氣球,使勁吹,氣球會爆的。合理的賞識教育是,儘可能地具體化,具體說孩子的某一件事情做得好,比如進門就收好了鞋子、早晨起床不用催、書包自己整理等等,讓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好、好在哪裡,這樣既可以增強自信心,又不至於氣球吹爆。

怎樣誇獎孩子呢?假設,一個男孩對一個女孩說:你的衣服很漂亮。而另一個男孩對這個女孩說:你氣質好。女孩喜歡聽哪一句話?答案很顯然。為什麼?因為衣服漂亮是外在的,而氣質是內在的,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有個詞叫做“泛泛而談”,意思是說的都是一些皮毛的、表面的東西。我在這裡要用一個詞:泛泛而誇。說的是你誇的是皮毛的、表面的、眾所周知的一些東西。比如家長誇孩子:你很聰明。這句話孩子可能一聽完就無聲無息了。如果家長誇孩子說:你的空間想象力很好;你的領悟能力很好;你的動手能力強。他就會很認同,因為這是他內在的東西。所以家長誇孩子不要泛泛而誇,要誇到孩子的內在,最好是別人都沒有看到的內在,這樣既能提高他的自信心,又不會讓他膨脹。

一個不被溺愛、不被寵愛、不被包辦、不被控制的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才會成為一個自信的孩子。放手讓他從小事情做起,讓他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體會到成就感,這是他自信心的來源。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我們“青音約”的頭條號,閱讀並聆聽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