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渼汐丶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读过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特别经典的一本自传体。

在巴学园里,任何一个孩子拎出来在外边学校都是问题孩子,他们不听话,有的游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喜欢不停的说,他们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想法。

但是,在巴学园,他们被全盘接纳,他们可以选择上学或者不上学,他们可以选择上什么课程,有的孩子可以三年一直游荡在教室外,但是没有人去说他,指责他。直到他自己开始喜欢上课。

黑柳彻子的钱包掉进厕所里,她拿着勺子开始掏粪水,小林宗作校长路过时不会批评她,只是告诉她,做完这件事要恢复原状。


学校里有一个很矮的孩子,学校运动会时特意安排他能够获胜的项目,让他在获胜中得到自信。成人后他也是个开朗乐观向上的人。


还有一个小儿麻痹的学生,丝毫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


这些孩子之所以这样自信,因为他们被无条件的全盘接纳,无论是好还是坏。


小豆豆的妈妈是一位非常开明民主的母亲,她不因为小豆豆被边缘化的行为而斥责小豆豆,也不会把被退学的事情告诉小豆豆,给她额外的心理负担。

接纳,不评判,不论是非。这样的孩子也会自带光环。


给孩子自信,不要随意和别人比较,不要随意批评指责,更不要随意带评判性地评论孩子的某种行为,给孩子贴标签,如果你的孩子不自信,请按照你心目中的样子去夸他,把他夸到你想要的样子,夸到越来越自信。



我是jason妈咪有办法,第20期优质问答答主,喜诗词,爱旅游,在育儿路上不断学习修行,听说关注我的都是长的好看的。来,一起修行吧。


jason妈咪有办法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多地是靠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点一点的积累,自信心的建立依靠的是自我的肯定和外界的肯定,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进入学校之前,家长与他们相处时间最久,所以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是否自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培养自信不等于一味地表扬

这些年,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育儿理论的学习,这是好事,但是我们可能有的时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我们都知道要多多鼓励和肯定孩子,但是我们往往就是无限制地说那句:你真棒!其实这样的表述很多时候并没有给孩子带来满足的享受,也对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要么他们会觉得你在敷衍,要么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好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无论哪种认知,都是有害的。


正确的鼓励应该是赞许和肯定过程,而非结果,要更多地看到孩子的努力,尝试和探索,即便最后的结果不那么完美,但其实收获都来自于过程,调整了赞许的对象,将来孩子即便面对不如人意的结果,他们依旧会对自己过程中的付出而自信。因为我们无法保证孩子将来每一件事情都有好的结果,也无法保证孩子处处强过别人,儿时针对结果和个人的表扬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会摧垮他们的自信心,但如果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过程之上,那就完全不同了,那是真正的自信,无论成败都会依旧的自信。


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很多事情对于孩子而言是神秘之旅,但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结局,请忍住不要剧透,不要去告诉孩子最优的方法,不要去帮助孩子规避风险和错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你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去尝试,去面对成功或者失败。事后你可以和孩子讨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和孩子总结失败的原因,但这个过程你必须让他们自己去经历。

打小就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面对结果的孩子,他们都会有很好的自信心,也有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良好心态。自信心来源于一次次自我行为之后的成就感,而不是虚幻的表扬。自信心也来自于一次次失败之后自己可以从头再来的勇气。


家长请不要那么谦虚

中国人一向把谦虚视为美德,但有的时候其实特别虚伪,我们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别人表扬你家孩子的时候,尽管情况属实,孩子也配得上这样的表扬,但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会谦虚一下,而这种谦虚往往是通过贬低自己孩子,或者抖出孩子的短处来表达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种所谓的谦虚无疑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他们没有那么复杂的人情世故,他们对于听到的话语就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所以你的谦虚在他们眼中就是对自己的否定。

我们的言行在人前人后要一致,不能关起门不停的说:你真棒!然后出去就开始说孩子哪儿哪儿都不行,该表扬的就理直气壮地表扬,的确不足的也不用在大家面前出卖孩子,给他们留足面子。


爱陪娃的熊叔


培养自信心称得上培养孩子最核心的任务之一,拉拉杂杂写上一本书都不算过,然而最关键的原则,就是帮助孩子不断积累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成功经验。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挑战自我”。当孩子面对任务的时候,如果认为自己绝对不能完成或者确信自己完全能够胜任,都不是最佳时机,而如果他感到有些怀疑又多少带有希望,那就是挑战的关键点,妈妈爸爸应该不失时机地积极鼓励孩子勇敢尝试。



第二个关键词是“战胜困难”,太轻松的任务会让孩子感觉本该如此、天经地义,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而当孩子有些担心害怕、觉得困难的时候,机会就来了,每一次把困难踩在脚下,无论是经过多次努力,还是找到新的窍门,或者拼尽全力,都能够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获得强烈的激励。



第三个关键词是“成功经验”,从最初的怀疑担心和害怕失败,到用结果证明自己可以完成任务赢得胜利,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心路历程,会让孩子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认识和评判。

尽管亲人的表扬肯定和赢过伙伴的表现也能增进孩子的自信,但自己真实的身心体验更充满滋养自信的力量。为了让孩子反复GET到前面提到的三个关键点,妈妈爸爸需要擅长捕捉机会,适度设置任务难度,巧妙提供有限的帮助,充分认同赞赏孩子的成功,结果就一定能够看到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强大起来。


冯国强老师谈新早教


无疑,一个自信的孩子,在社交、自我评价等方面有更加优异的表现,面对困境解决问题的勇气也能越来越强!

可是,如果谈到培养孩子的自信,你想到的只有赞扬、鼓励?甚至,连语言也很苍白,翻来覆去就是“宝宝,你真棒!”,“你太厉害了”?

呃……孩子是你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咱稍微走点心,好么?

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很可能只需要这4步,你可千万别中招!

Step 1:打压孩子的自我意识

曾经有一些文章探讨过:再小的孩子也有对“美”的追求,所以对孩子的衣着外在不能太马虎,最起码大方得体,否则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mini5个月时,爱对着镜子左顾右盼,并时不时流露出一丝神秘又自恋的微笑(其实起初是因为好奇),现在每次给她戴上新发箍,穿上白纱裙,也是第一时间扑向穿衣镜……

在婴幼儿的世界里,这是对自我形象塑造和接纳的萌芽期。

所以,亲爱的mini,你不是一个人!

良好的外在形象能提升一个人的自信心,但是,“积极的自我形象”,还包含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心理层面)。

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形象的形成,除了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孩子成长的环境和家长的影响也很重要。

有的家长常常在无形中,打压自家的孩子:

  • “头发咋这么稀?小黄毛丫头(一种轻侮性质的说法)!”

  • “你怎么那么笨?搭个积木都不会?”

  • “男孩子胆子还那么小?真没出息!”

  • “女孩子疯疯癫癫,像什么样子!”

别以为“孩子还小,懂什么?”最可怕的就是家长的这种念头!

持续充满敌意的、批判性的声音会影响一个孩子刚刚萌芽的自我感知,渐渐影响到他对其他人和世界的看法,产生悲观情绪。

王菲曾在《杨澜访谈录》中回应李嫣的唇腭裂,认为“这个完全取决于家长的心态。”

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了解并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喜好、特长和潜能,帮助孩子发掘出一个适合自己,并让自己喜爱的自我形象。

是啊!孩子有那么多优点,你却只盯着他的“缺陷”?

干什么啊?人家不要面子的啊?!

当然啦!凤梨小姐还认为,对他人的“缺陷”克制好奇,不要泛滥怜悯,也是一种必备的修养。

Step 2:忽视孩子的独立意识

自信心,指的是人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一个任务所持有的信念与感受。

2岁左右的孩子会经常说“不”,“我自己来”,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不愿意家长插手。

有的家长往往会忽视孩子的独立意识,事事替孩子包办,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依赖于家长的决定,而不是自己的判断,这样的孩子,哪来的自信呢?

有时尚媒体采访“李老师”,问她,“喜欢穿裙子还是裤子?”

李老师的回答是:“那要看情况,什么场合穿。”

这回答!简直出乎意料,自信又有主见!

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能够锻炼他们的判断力(或责任心),从而树立信心。

不过,这当然不是毫无原则地让孩子做决定!

要是问mini小朋友“你想吃什么呀?”

答案永远是“意大利面。”

这种“人生终极命题”太开放了,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缺少决策的意义(纯粹随口一说,没有权衡)。

凤梨小姐都30岁了!也每天困惑,“晚上吃什么?”

因为……想吃的吃不起呀!

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年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进行评估,尽量提供“二选一”的问题,比如,“你想吃意大利面,还是饺子?”如果想引导孩子吃饺子,还可以进一步说,“如果你想吃饺子,妈妈可以教你怎么包!我们一起玩面团好不好?”

有时也会碰上一些“棘手”的情况,有的小孩,非常有想法。曾经有家长留言,“你们说要给孩子选择权,我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入秋了,东北已经很凉了,她非要穿夏天的短裙!怎么办?”

怎么办?这么坚持,就穿呗!出门秋风一吹,保证她就后悔了。

当然,家长这样操作时,一定要在包里悄悄塞几件厚衣服,可别真让孩子冻着了。

要让孩子明白:所谓的选择,并不是任性为之,而是反复权衡之后的决定。

做的决定多了,孩子就懂得如何做出相对理智的判断,对很多事情,自然就有了把握和信心。

Step 3:家长不恰当的表态

有的家长,特别见不得孩子自己做事,“那么小,怎么会自己吃饭呢?”“看他做事慢吞吞,我就着急。”

尽管积木搭得慢,但那是自己搭出来的呀!

尽管拿勺子的动作很笨拙,但是终于成功地吃到了一口饭!

尽管脱个鞋子要花10分钟,但毕竟脱下来了呀!

越自己做事,就越有成就感;加上他人的赞美,孩子的自信心就越强。

“尽管做的戚风蛋糕塌了、裂了,但那是自己做出来的呀!”

看!你和孩子,有时只是年龄的区别而已。

(文字摘自李亚鹏在《朗读者》中,写给李嫣的信)

也有一些家长,常常会滑入另一个误区:他们对孩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都由衷地自豪,“宝宝,你真棒!”并且,除了这句话,也没有别的赞美方式了。

总之,中心思想就是:孩子的一切都很棒,又漂亮,又聪明!

觉得自家孩子最漂亮,是人之常情。

不过,“聪明”嘛!明明是生长发育正常节奏,所有孩子到了相应年龄都会具备的能力,硬要被家长夸成“天才儿童”——这可能会造成过度自信以及扭曲的自我认知。

自信心是通过经历成就而建立的,而不是通过空虚的赞美而建立的。

Parents.com建议: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努力尝试了很多种的方法,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而不是因为他“聪明”!

Step 4:对犯错不够包容

在李亚鹏眼里,李嫣犯过最大的一个“错”,可能是在社交媒体上大曝隐私。

网络环境复杂,出于父亲的谨慎,他和李嫣“商榷之后,封闭了公共账号”,不过,李亚鹏却认为“是自己的管理疏漏。”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错。

家长不当的管教方式,比如说教、指责、惩罚,会侵蚀孩子的自信与自尊。

孩子自己练习拿勺子吃饭,结果汤汤水水洒了一地。

妈妈立刻火冒三丈,“别吃了!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洒到地上!”

这一次,孩子觉得尝试新东西时犯错是不能接受的,会给妈妈惹麻烦。

孩子打算自己穿短裤,结果把两条腿都塞进了一条裤管。

妈妈嘲笑着,“你看看你!怎么这么笨啊?谁这么穿裤子啊?”

这一次,孩子觉得自己不应该尝试,会被讥讽。

不自信的人会固步自封,不敢尝试,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

有信心的人成长的时候,有着坚强的支持系统。这些系统是由会给予鼓励、提供“无条件的爱”的家长开始的!

家长“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到安全。他们不再害怕失败,处理新任务的时候,也会更有信心。

不清楚李亚鹏跟李嫣“商榷”了什么,但可以想象,一定是平等的对话。

“别看她年纪小,她有非常独立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外化表现是自信,但是内在有她的独立精神,这一点是很多成年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


相关推荐:

总夸“聪明”?小心孩子变笨!N个表扬句式,照搬就行。


崔玉涛育学园


孩子的生长发育很大一部分和遗传有关,父母也可抓住孩子成长的几个黄金期帮助孩子长个:

一、基础阶段———学龄前期(4~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长高的基础阶段。6岁左右补钙,对儿童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此时,人体骨骼处于储备期,骨骼发育日需钙元素量为每日800毫克。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可能存在偏食、厌食、钙质摄入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影响到骨骼中的钙质储备,这将直接导致孩子个头矮小、发育期身高增幅减小。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膳食钙摄入量只达到推荐摄入量的40%左右,因此此阶段的孩子需要补钙。

二、突增阶段———10~16岁是孩子发育期,孩子个头好比雨后春笋,“嗖嗖”地直往上蹿。研究发现,此阶段孩子每多吸收3万毫克的钙质,身高便可多长1厘米,而一般家庭所提供的日常膳食,摄取的钙含量不到孩子所需钙质的50%,远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因此需要额外补钙。

三、冲刺阶段———男孩17~25岁,女孩16~23岁,是长高的最后冲刺阶段。研究发现,此阶段青少年骺软骨还未真正愈合,每年还存在着2~3厘米的长高潜能。此时,补充足量的钙质,就能充分挖掘他们的长高潜能,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很显然我们已经错过第一阶段的,紧抓住后面的两个阶段,让孩子充分的长起来。如果孩子因为个子的原因而感来自卑没有信心,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鼓励孩子,

第一,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多夸赞孩子。

家长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父母对孩子信任、尊重,认可,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父母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别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这些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第二,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

给孩子一些在他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盛饭、倒垃圾、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做到了就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需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做为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缺点和优点,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第三,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

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用行动向他证明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把事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技巧掌握,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成这件事情。对成人而言,我们自己首先不能泄气或失去信心。

想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父母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像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那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我们还可心帮助孩子,发扬优点,以已之长,克已之短的方法来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



父母世界


我的儿子以前就是一个不太自信的孩子,这可能跟我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他半夜哭闹,把他拎出去过有关。

后来,儿子满满长大了,会说话了,可总是轻声细语,有时声音小的像蚊子一样。

等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开始补救。

首先,我从来不对儿子做任何负面性评价,只给出改正问题的方向和方法,然后给予肯定和鼓励。

比如学舞蹈学的慢,媳妇儿不经意间就说出,咱儿子就是有点笨啊,学这么久还是学不会。

我立马就瞪了媳妇儿一眼,然后用特别坚定的语气和眼神跟儿子说

我们凡凡才不笨呢,我们凡凡只是有一点不熟练而已,我们凡凡只要多练习几遍,一定会跳的非常棒的,对不对。

儿子原本受媳妇儿打击有些沮丧的小脸儿,在听了我的话之后,立马变得信心满满的,然后跟我说

嗯,我只要再多练几遍就能跳的可棒的了。

其次,要善于发现儿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赞美。

比如儿子吃完零食会主动把包装袋放到垃圾桶。

比如儿子堆积木做了一个漂亮的城堡跟我分享。

我都会用略带夸张的惊喜,高兴的语气,加以夸奖和赞美。

儿子受到表扬后,脸上的自信,开心,自然不必讲。

有时我还会正话反说,比如夸儿子扔垃圾

我会故作不可思议的说到,我们凡凡这么小就知道垃圾要放垃圾桶了?这么了不起?

儿子就会很傲娇的说,昂,老师说了不能乱扔垃圾,然后昂着头傲娇的在你年前走过。

其实,只要记住这两点

一是,不做负面评论,给方法

二是,要对于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赞美鼓励

基本上就能让孩子自信起来。

最后我再说一下,我是怎么让我儿子说话大声的。

在一开始辅导儿子做作业时,每次我问他问题,他都不确定,不自信,不敢说,声音小到听不见。

我的应对方法是,如果回答错了,我一点也不责怪,只是让他从头再理一遍,直到对了为止。

即使对了,儿子还是说话声音小,不敢说,我这时就会很平淡的说,你声音大点,爸爸听不见。

我反复说几次后,儿子最后的答案几乎就是喊出来的,然后我会开心的说,回答对了,奖励你一个大拇指。

如此反复一段时间后,我儿子现在说话也正常了,不再胆怯了。

ps:物极必反,这小家伙儿是越来越自信了,前不久竟然敢因为妈妈没给买玩具,就对妈妈拳打脚踢。

第二天,就犯事栽我手里了,我摁住屁股上狠狠的一顿揍,敢打我媳妇儿,这以后还了得。

事后儿子在妈妈的陪伴下,给我道歉,我很高冷的要求他亲我两下,不敢反抗,照做。

紧接着就在第三天召开,凡凡家第一次家庭会议,会议成员有爸爸,妈妈,凡凡。

我在会议上郑重申明,我和妈妈都很爱凡凡,凡凡决不能对爸爸妈妈动手,也不能不听话。

凡凡在会议中痛哭,表示以后再也不会了。

会议圆满结束,和谐家庭得到有力的维护。

再ps:孩子该打必须打,但只能打屁股,更不能操家伙。

记住越早打,越长记性。


小木山上


楼主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作为父母你能察觉到孩子因为身高的原因感觉到自卑是很好的,其实孩子的自信一方面是客观条件影响的,另一方面还有主观行动的培养。当然,孩子的自信心既来源于外界的评价,也来源于父母的肯定。在你描述的中这种情况里,孩子明显还处于发育的阶段,长得不如其他孩子快是客观存在的,是一时之间无法改变的事实。加上在同龄群体之间,男孩子的身高会是自信心的一个很重要来源,所以您的孩子因为此感觉有点自卑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办法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作为父母不要去否定孩子,应该积极的真诚的称赞、肯定和接纳孩子。美国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说,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者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这常常被人誉为杜根定律。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往往决定孩子的自信程度。喜欢孩子、肯定孩子,常常给孩子正面评价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自信。甚至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得到5000次赞扬,这个孩子就能获得自信。即使未来不能获得多大的成就,这些孩子也能快乐的生活,因为他们是被父母接纳和喜欢的孩子,他们能从父母身上获得积极和正面的能量,而不是负面的能量。他们更容易以乐观和正面的态度面对人生。

其次要从其他方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自信心的培养和建立是多方面的,如果在身高上感到自卑,那可以在运动、在唱歌、在画画,甚至是学习、阅读等等方面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可以在其他方面感觉到自信,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掉身高的因素。在同龄孩子之间建立起因为其他因素而被肯定的自信心,而这是非常容易建立的。

答者:暖心理的独泊伊河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自信。可是,消磨孩子自信心的,往往就是父母自己。下面这个四格漫画,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可怜的小孩,成为了中国父母“谦虚”美德的受害者!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别人夸:你家孩子真懂事呀!你家孩子真勤快!这种时候,父母往往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

中国父母的谦虚和礼仪方式,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是一味毒药,能够瞬间杀死孩子那点脆弱的自信心。前面案例里这位妈妈就属于过分“谦虚”,且完全没注意到孩子内心的活动,没有顾及孩子的“面子”,更别提保护孩子的自信。

自信心对孩子为什么重要?可以说,上面这位妈妈无意的一句话,其实透露的也是妈妈对待孩子的一种常态,这些小细节,就可能会成为孩子自信路上硌在脚底下的小石子。看着不起眼,却能够影响到孩子未来,到底能够走多远的路。因为,好的自信心,将会是孩子面对这个世界之时最佳的战斗武器之一,它就是勇气、力量和希望本身。唯有相信自己可以,一切才有可能成真。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或者,起码,父母不再是孩子自信心的摧毁者?


教会孩子正确归因,避免错误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

韦纳认为,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包括三个维度:1、决定成败的原因/源头,是在内部还是外部;2、成败是经常发生还是偶然发生(稳定与不稳定性)。3、影响成败的因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制的。同时,影响成败的因素,则包括以下四种: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以及运气的好坏。

三个维度和四种因素组合起来,对孩子的不同影响,我简单梳理如下:

面对具体问题以及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父母都需要有所考量,引导孩子学会恰当的归因。总之,把握一个原则,即是教孩子学会内归因,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成功是有谱的。同样,也适度应用外归因,让孩子知道出了问题,并不是自己不行,而能够寻找更多种解决办法。这是父母帮助孩子构建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父母就像是一个有爱的旁观者,必须要善于观察,并帮助孩子全面看待成功与失败,并且确保孩子适度地、同时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并从中获得一种积极、正向的态度。


要具体鼓励,不要泛泛表扬

很长一段时间,西方人表扬孩子的理念传入国内后,被无限度的夸大。所有人都认为,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可是,结果并不尽然。

当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可能会改善孩子的行为,但是,这些孩子可能变成“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长大后,容易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他人评价的自我概念。还有一些父母甚至会发现,孩子似乎越“夸”越“歪”,完全“经不起夸”。

我们提倡的是具体鼓励,而不是盲目表扬。因为表扬指向的是孩子,鼓励指向孩子的行为。这就是表扬与鼓励的最大区别。

先看表扬不好在哪里。

当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往往用到两种方法:

一是含糊下定义的方式,比如“你太可爱了!”“你太漂亮了!”“你太棒了!”诸如此类,孩子云里雾里,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对于孩子真正的成长并无帮助;

二是表态法,多将孩子置于被评价的宾语位置上,如“我喜欢你穿成这样!”“我觉得你真乖!”“我认为你很棒!”这两种方式,孩子都处于一种被动的、被品评的位置上,而旁边,都站着一个做出评价的、旁观的人。这样的表扬过多,带给孩子的经验就是,当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别人的认可,等于自我价值感。长期以往,容易依赖别人的表扬,无法形成独立自我。

鼓励的不同和优点在于,它以一种鼓励的、伙伴式的方式来表达,指向更为具体、客观,且尽量避免使用定性的词语(如“你是好孩子,你很厉害,你很聪明,你很漂亮”等),如此,会给孩子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评价留有空间。比如,你这样干得很好;你把房间打扫的很干净,真是帮了我的大忙。通过这样带有情感的描述,引导孩子内省,去客观认知自己。

举一个对比情形:

孩子考试得了满分,若父母表扬:“你真棒,我为你骄傲!”这样的表扬,看似没什么问题,其实重点在后半句。长期如此,孩子就会依赖于他人的评价。

孩子考试得了满分,若父母鼓励:“满分反映了你的努力付出,继续加油!”这样,既承认了孩子的成就,也引导孩子学会向内归因(成功更在于孩子的努力,而非完全靠孩子的聪明),进行自我观察和内省。这样下来,孩子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的成功是来自于稳定、可控的客观条件,而无需仰赖他人的感受和品评。

所以,要具体鼓励,不要泛泛表扬。即“夸”孩子的时候,应该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描述,帮助孩子学会概括。相反,太抽象的词,空泛的夸奖,不仅孩子把握不住,长远来看,且对孩子毫无益处。

我在“夸”我们家开心的时候,会说,宝宝,你路走得真稳,你坐得真直,你睡得真甜,你笑得真灿烂。实际上,我会更具体地告诉她好在哪儿、我高兴在哪儿,明明白白地让她知道,自己做什么、如何做,才更好、更出色。慢慢地,她就会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好、棒、厉害”这些词,都是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抽象、概括、升华了以后才得出的结论,是一种更省事的说话方式,但却是育儿过程中的忌讳。


避免仅凭一点就给孩子盖棺定论,为孩子提供多方位发展、获得自信的机会

每年高考,都会有孩子,仅仅因考试失利,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因此发生许多悲剧。这些悲剧的发生,就是由于身边的人和环境的错误引导,让孩子觉得,人生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考高分,上好的学校,而自己没有考高分、没有考上好的学校,那就是自己不好、自己的未来也不会好。除此之外,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其他可能。

究其根本,就是孩子获得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通道过于单一。单一的通道,要么会把孩子逼上绝路,要么会让孩子变得自负。比如一个孩子成绩一直很好,恰恰满足了父母对他的期待,于是一直得到父母和身边人的大量认可。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哪里都好,甚至别人在其他方面的一点批评,他都有可能承受不了。

就早期教育而言,所谓多通道自信,即让孩子的成功体验多样化。比如,不要只有孩子成绩好的时候,你才给孩子夸赞。不要只有孩子钢琴过级了,你才给孩子笑脸。

从“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理论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尊重孩子体能、智能和心理能力发展的全面需要,提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多样化的成长通道。发现孩子体能好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充分地给孩子提供一个运动的场所、机会以及伙伴,而不必强调孩子必须要在家里好好读书、或者像别人家孩子一样去上某个补习班、会背多少首唐诗等等。抑或孩子唱歌很好、跳舞很好,武术耍得很好,或者变魔术,让大家觉得快乐,身体很健康,智力发展也很正常,所有这些,都该成为孩子一个个值得骄傲的资本,和他值得自信的东西。

总之,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才能做得更好,也更容易体验到成就感,自信心也更好建立。比如你给予孩子体能提升的机会,和体验体能得到良好发展的成就感,那么在智力、心理发展中碰壁的时候,体能方面的健全体验,就会帮助孩子拐个弯去思考问题,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种可能。因为他在多样的体验中,看到得更多,视野会更加开阔,也就能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评价,不至于因为某一次、某一方面的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

同时,在亲子沟通中,尤其是在评价孩子的时候,父母也必须要给出一个多维度的通道。比如,不要只在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才夸奖孩子好,才认可他是OK的,是NO.1。各个方面都应该去观察,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如果让孩子一门心思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那父母就必须承担这个孩子可能体育成绩不好的事实,或者音乐天赋没有别人发掘的更好。因此,又回到我一直在强调的那句话:顺从自然、尊重孩子最重要。


积木育儿


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做错事时不批评不责骂。

鼓励是孩子自信的源动力。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都是通过别人的态度,来感受自己的好坏。孩子在犯错时,经常被父母批评责骂,在孩子心理,就会留下一种暗示:我是不好的,或是我总是做不好事情的。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不自信,做事情也畏手畏脚,甚至产生自卑感。而父母如果换一种方式——鼓励,那么结果就会截然相反。鼓励孩子,不会在孩子的心理留下负能量,反而能让孩子更积极地面对问题,最终取得成功或进步。

第二,父母自己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我妈妈是个偏于悲观主义的人,做一件事情,不管做得怎么样,她总是会忧心忡忡。做得好了,怕别人眼红;做得不好,怕别人嫌弃。说到底,我妈妈对生活是消极的,对自己是不自信的。而这种思想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虽然我一直在改、一直在提醒自己,但是这种影响是自发的、随时随地的,有时连我自己都没发觉。

在孩子最初接触这个世界时,他看的世界是通过父母呈现给他们的。父母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么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原始的印象就是美好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远的。

无论何时何地何事,请父母们都教孩子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这对于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像抵抗力之于人体健康一样,抵抗力越强我们才能越健康。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父母要多给孩子耐心和信心,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不会太差!


海虾麻麻


一个上小学的孩子,个子没有其他孩子长得快,就会有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不是孩子自发产生的,是家人在养育过程中传递给他的这种意识。比如家人会说,你不好好吃饭,就长不高,长不高就会被欺负等等这样的话,而且孩子果然没有同龄孩子高,他就真的会被人欺负,不敢和小朋友交往,越不敢交往就越自卑。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是不能随意否定和指责孩子。被否定和指责的孩子,自信心不能建立。孩子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心平气和地和他沟通,启发他思考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以后怎样做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

二是适当地赞赏孩子。为什么说赞赏要适当呢?因为有一个误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赏识教育的理念有点深入人心,但凡事过犹不及: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并不是说赏识教育不好,而是如何运用它。“最棒的!最聪明的!多表现!出人头地!”这些词语当然会激励孩子的自信心,但家长不可掉以轻心的是,孩子年龄小,缺乏是非判断的能力,他真认为他是最棒的、最聪明的、多表现、将来能出人头地。这些词语很宽泛很笼统,就像吹气球,使劲吹,气球会爆的。合理的赏识教育是,尽可能地具体化,具体说孩子的某一件事情做得好,比如进门就收好了鞋子、早晨起床不用催、书包自己整理等等,让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好、好在哪里,这样既可以增强自信心,又不至于气球吹爆。

怎样夸奖孩子呢?假设,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说:你的衣服很漂亮。而另一个男孩对这个女孩说:你气质好。女孩喜欢听哪一句话?答案很显然。为什么?因为衣服漂亮是外在的,而气质是内在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个词叫做“泛泛而谈”,意思是说的都是一些皮毛的、表面的东西。我在这里要用一个词:泛泛而夸。说的是你夸的是皮毛的、表面的、众所周知的一些东西。比如家长夸孩子:你很聪明。这句话孩子可能一听完就无声无息了。如果家长夸孩子说:你的空间想象力很好;你的领悟能力很好;你的动手能力强。他就会很认同,因为这是他内在的东西。所以家长夸孩子不要泛泛而夸,要夸到孩子的内在,最好是别人都没有看到的内在,这样既能提高他的自信心,又不会让他膨胀。

一个不被溺爱、不被宠爱、不被包办、不被控制的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放手让他从小事情做起,让他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会到成就感,这是他自信心的来源。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我们“青音约”的头条号,阅读并聆听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