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淺釋:功成而不有

《道德經》淺釋:功成而不有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

大道廣泛流行,左右上下無所不到。萬物依賴它生長而不推辭,完成了功業,辦妥了事業,而不佔有名譽。它養育萬物而不自以為主,可以稱它為“小”,萬物歸附而不自以為主宰,可以稱它為“大”。正因為他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完成它的偉大。

【淺釋】

天地養育萬物,但是天地無功;天地摧毀萬物,但是天地無過。

天地沒有什麼仁、不仁的,天地沒有價值判斷。

人與動物最重要的區別是:人有價值判斷,人總要把萬事萬物分成兩類:對我有利和對我有害的。有了價值判斷,就有了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就有了佔有的不均;有了佔有的不均,就有私有制;有了私有制,就有了階級的劃分;有了階級的劃分,就有了階級的對抗;有了階級的對抗,就有了戰爭……

老子崇尚天道。這個天道,就是:人不要有價值判斷。所以老子說:“功成而不有”。完成了功業,辦妥了事業,而不佔有名譽。

《金剛經》上說:“一切賢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在老子看來,這個“無為法”就是道。一切賢人和聖人,他們首先悟了道:萬法本無差別。這個“差別”是假象,這個“無為法”(無差別)是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