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史书有多无耻?竟然能把咸丰帝吹成千古圣君

咸丰帝,名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在位11年(1850至1861年),死后庙号“文宗”。咸丰即位之时,面临着中华民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此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大厦将倾,闭关锁国的后遗症逐渐爆发出来。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咸丰帝虽然在早期有过励精图治之举,但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也是无能为力,在后期逐渐纵情声色,不理朝政。圆明园被烧之后,也不反省自己的昏德,反而沉溺于避暑山庄,最终托孤不当,导致慈禧上位,老妖婆更是变本加厉,祸国殃民,使得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清朝的史书有多无耻?竟然能把咸丰帝吹成千古圣君

咸丰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拥有统治实权的皇帝,相较于后面的几个傀儡皇帝,他还是有机会力挽狂澜的。只可惜他却志大才疏,软弱无能,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所做的改革未见成效,政治腐败,国库空亏,民生凋敝,兵将腐朽等问题一个也没解决。更为严重的是他有一个最大的疏忽,以至于差点亡国,那就是没有防备慈禧篡权。咸丰帝其德行顶了天都只能和历史上的汉成帝、陈后主去比,可以说是昏庸无能,但在清朝的史书上却被歌功颂德,吹成千古圣君,不得不让人感叹清人的无耻!

清朝的史书有多无耻?竟然能把咸丰帝吹成千古圣君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虽说是民国时期编制,但编写者多是清朝时期的旧臣文人,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因此仍然有许多吹嘘的成分。

《清史稿》是这样论咸丰帝的:“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赋民首杜烦苛,治军慎持驭索。辅弼充位,悉出庙算。乡使假年御宇,安有后来之伏患哉?”大意就是指文宗咸丰帝在位时,虽然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但他能选贤任能,废除杂税,严于治军,勤于政事。假如他能活得久一点,那么就没有以后的祸患了。

《清实录》是经过整理编纂而成的现存的清史原始史料,是研究清代历史必须凭借的重要文献。基本上可以算作清朝官方正史,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史实都是从这部书里挖出来的。既然是自己人写的,那就更少不了吹嘘的成分了。

《清实录》是这样论咸丰帝的:“上在位十一年。圣寿三十有一。上诞膺天命。临御万邦。缵列圣重熙之绪。际四方多事之时。旰食宵衣。勤求上理。终始一德。罔或倦勤。用能新景命。巩丕基。骏烈丰功。日星彪炳。至于若斯之盛也。”大意是指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励精图治,丰功伟绩,国家出现了盛世。

这两部史书真是把咸丰帝吹到极致了。不看名字的话,还以为写的是唐宗宋祖呢,真以为咸丰是千古圣君吗?不要忘了火烧圆明园的耻辱。咸丰虽然启用过肃顺改革弊政,也重用过曾国藩等汉臣,但是其作为大清国的最高领导人,在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微乎其微,实在算不得一个明君!

清朝的史书有多无耻?竟然能把咸丰帝吹成千古圣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