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賣就要買電影行業股票?

電影大賣就要買電影行業股票?

受市場熱捧的電影行業其實是個現金流狀況很差的行業。

中國每年會拍七百多部電影,只有兩百多部能夠上映,其中票房能夠超過五億的屈指可數。即使賺了五億的票房“大獲成功”的電影,扣除分給院線的一半,再扣除發行費宣傳費,製片方能夠拿到手的大概只有2億多一點。再扣除給編劇、導演、製片和演員的薪酬以及拍攝中的各種成本,最後剩下的淨利潤可能只有幾千萬。

更麻煩的是,從現金流的角度看,拍電影得先寫劇本,然後請導演、搭班子、僱演員,支出一大筆費用,一年半載之後影片開始發行、宣傳,又是一大筆費用,而且電影公映之後要等好幾個月才能從票房中分到錢。所以很多電影公司不管利潤怎樣,現金流都是大幅為負,抗風險能力特別弱,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元氣大傷。不論是美國的百年老店米高梅,還是後起之秀夢工廠,只要有一片大製作成了票房毒藥,就逃脫不了破產和被收購的命運。

美國的電影業發展了上百年,居然沒有一家獨立的電影公司,全都只是大型的綜合傳媒集團的一部分,這也體現了電影作為一個獨立的商業模式的內在缺陷。

另外,電影的定價權掌握在導演和演員手裡,觀眾買票到電影院是去看范冰冰、徐崢和馮小剛的,不是去看電影公司的,所以名導演和名演員的薪酬總能漲到讓電影製片方不怎麼賺錢的水平。

就好比歐洲的足壇,雖然球星擁有天價收入,俱樂部卻在虧損,原因很簡單:定價權在球星手裡。迪士尼能夠歷經百年屹立不倒,很重要的原因是米老鼠和唐老鴨不會要求漲片酬。 用自己的錢做實業投資的人,除了些另有所圖的暴發戶以外,很少有人會真金白銀地砸重金投資電影,因為這是個現金流很差、不確定性很高的行業。

A股的電影公司動輒兩三百億市值,但是與他們相同體量的在美股上市的中國電影公司的市值卻只有15億人民幣,兩者相差十幾倍。

選股首先要選對行業,選一個好行業可一路乘順風車,選錯行業,將乘著行業不景氣的破船,一路下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