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文:千匠文化 圖:太樸大漆

林文鋒說:“完成一件漆器需要很長的時間。打磨它最美的狀態,有時可能隱藏在下一層,你是看不見的,也有可能此刻這樣的狀態正好。珍惜遇見,要懂得收!”

‍ 1 :童年埋下的種子,成了父親眼裡的反叛者‍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愛吃麵的父親

「太樸大漆」的創始人林文鋒先生,並非系出大漆匠人世家。他的父親是仙遊縣的小學老師,教授數學、自然課。

“我父親認為美術沒有標準,學理工才會更有出息。”後來,他卻以藝術學院派和設計師的身份介入到現在的傳統大漆手作。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追溯起來對大漆的迷戀,原來亦是有跡可循:兒時老宅裡奶奶睡的大漆架子床,那高高的床沿在他的手足間留下或輕或重的磕碰,阻礙了他在大床上的嬉鬧膩歪。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有時,機緣的產生並不一定全是好的印象,可不管如何,他與大漆的緣分就這樣悄然種下了。

林文鋒說:“漆藝歸結到底是離不開宇宙自然的‘氣’,我想把它表現出來。”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我們採訪了中國的很多手工藝者,遇到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是,“中國不缺匠人,缺的是設計師。”於是我們欣喜地接近林文鋒先生,期盼從一位當代大漆匠人那裡聽到設計對傳統的影響和革新。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但事實上我一直想摒棄設計感,那種西方美術體制的形式感,我一直在努力摒棄。設計是先解構,再組合,但如果我們缺乏思想精髓,就很容易走向形式主義或是空洞。”林文鋒先生肯定地說,還同時否定了“創新”。“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作品,為所謂的創新特意去‘做怪’,很多‘創新’其實只停留在這個層面上。”他發現一個問題,大家熱衷於創新,遠甚於對傳統文化的承襲和鑽研,學生不創新就不能得高分或無法嶄露頭角,這讓他十分反對。“

一件器物是多少代人經驗的總結啊,它的弧度、大小是經過多少人考量得出來的,非得變,非得創新,但是最經典的東西已經在那裡了,要變化,可以,在這上面進行變化。”

‍ 2 :改造的工作室,也是他的家‍

林文鋒:“犀皮漆工藝,許多人會認為這只是一種技巧,沒有太多的創造力,但我不覺得,我覺得它是三千恆河沙粒的縮影。”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以古法熬漆的林文鋒

把大學時期的林文鋒帶入藝術殿堂的人,帶他再進入大漆世界的人,是同一位,他就是亦師亦友的鄭頻老師。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太樸大漆」製作鹿角霜

鄭頻老師是從中國畫轉向漆畫的藝術創作,尤其在人物主題創作上極有造詣,作品屢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是林文鋒先生十分讚佩的漆藝家。同時他也向各地的漆藝大師和仙遊當地做傳統漆藝的老師傅們學習,這樣下來,林文鋒先生算是取百家之長的大漆匠人。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工作室改造

大學畢業後,他進入創意設計行業,在第十二年,關閉了成功的設計公司,放下一切的駕輕就熟和習以為常,創建「太樸大漆手作」,走向如漆一樣沉靜豐富、變幻幽邃的人生境界。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工作室主人之 樹蛙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工作室主人之 松鼠

3 :手工製作的古法器物,是對萬物的敬重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堅持古法的理念來致敬手工的本質,那就是對勞動的尊重,對萬物的敬重,對人生的修行,通過我們的雙手,花費時間在勞動之中,附著於器物上。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工作室一角

傳統美學思想和東方哲學觀早已滲透在林文鋒先生的生活方式裡,從起居空間的自然營造、生活的進退取捨、趣味的雅正開闔,林文鋒先生將漆的探索和呈現,推向一種令人肅然而又滿懷溫情的地步。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在機器包餃子更方便省時也更美觀規整的情況下,我們還是無比依戀手工包餃子的氛圍,一家人團聚,手上的“作品”留下了我們的蛛絲馬跡,我們把感情和貴重的時間付出給他人,有幸福在其中隱藏,這是我們人類的價值。

父親眼裡的反叛者,不做老闆,去做“漆工”

林文鋒

在父親的眼裡,兒子林文鋒是一名反叛者,小時候不喜歡上學,卻對美術如痴如醉,青年時從事業單位辭職,冒著風險開一家設計公司,中年時關掉賺錢的設計公司,不做老闆,去做一名“漆工”。不過在林文鋒自己的眼裡,他是一名傳統的迴歸者,從設計師迴歸到手藝人,從文藝嬉皮士迴歸到直指內心的手藝作家,迴歸到父母身邊,迴歸到自然生活,林文鋒先生的「太樸大漆」啟動了一個真誠的漆的宇宙。

“我需要有兩個觸覺,一個是伸向過去,一個要伸向未來。”林文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