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記憶中的國表上海

作為一個80年初期出生的80後,在童年的記憶裡還殘存著很多計劃經濟的產物。比如推著自行車大街小巷收糧票的票販子,比如父母手腕上的機械老表。

那個年代出生的我們對於手錶沒什麼概念,但是對於在80年代之前工作生活的人們,確實是不可分開的夥伴。在後來收藏手錶的日子裡,碰到很多還在繼續使用老國表的老年人。當你和他們聊起手腕上的國表,都會以一種和年齡不相符的興奮和你述說手腕上歷經滄桑老國表的經歷。這種在古稀之年老人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對手腕上老國表的感情,我想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戴著幾十萬的金錶也不會有這種情緒出現。

每位老人購買國表的經歷都是各不相同,但是都會告訴我當時購買一塊國表是那麼的不容易,哪怕你有錢也買不到——手錶是熱門的計劃商品,必須有憑票購買。包括很多鐘錶老師傅也告訴我,他們去購進維修鐘錶的零件都有數量限制,防止零件買多了自己拼裝手錶。在當時,你沒有房子沒有汽車是可以娶到媳婦的,但是你沒有手錶,沒有縫紉機,沒有自行車,沒有收音機,估計很少有那個姑娘會嫁給你。俗稱三響一轉,這可相當於現在的有房有車。

訴衷情——記憶中的國表上海

訴衷情——記憶中的國表上海

訴衷情——記憶中的國表上海

訴衷情——記憶中的國表上海

訴衷情——記憶中的國表上海

訴衷情——記憶中的國表上海

訴衷情——記憶中的國表上海

更多腕錶資訊還請您點擊文章上方的“關注”,每天五分鐘帶你瞭解老上海腕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