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夢想開啓的人生,反被壓力逼迫成就著

被夢想開啟的人生,反被壓力逼迫成就著

壓力大有沒有?

我是一個臉皮有點厚的人,常在人多時出風頭,雖然多以洋相收尾,卻不懼怕各種鄙視。

有一次,學校搞急救演練,幾百學生圍成大圈兒,圈中橫放一個著裝的塑膠假人。老師問,誰給大家示範一下動作要領?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沒人好意思往前跨步。最後,不少人向我投來渴求的目光,我知道,他們需要我的不要臉來拯救他們的臉。

廢話不說,踏步入圈兒,雙腿跨騎,一把扯開假人衣服,崩飛兩個釦子,又迅速將雙手捂在假人的兩隻乳房上。從騎上去,到手捂住,整個過程不到兩秒,老師懵了,同學們愣了,片刻,爆發出鬨堂大笑。

我有節奏的按壓塑膠人胸口,又撅著屁股,呈趴伏狀,嘴對嘴人工呼吸,那種形體的舒展,表情的陶醉,震撼了所有圍觀群眾。

有同學笑到坐在地上,還有同學捶著胸口哮喘,更有純真的女生捂臉抗議,不忍直視。老師極力控制自己情緒,長嘆道,這不是我見過最標準的急救,但絕對是我見過最猥瑣的啊!

做完示範,我不動聲色的往回走,旁若無人,心裡早就罵上了,到底誰把我推出來的?

我哪懂什麼急救?硬著頭皮上,只為刻意鍛鍊自己,結果陷入越鍛鍊,越不放鬆的難堪循環。

可是我也有收穫,因為動作不規範,老師又把我叫進圈內,手把手教了一次,矯正我的動作,最終我成了那次急救演練,兩次動手實踐的學生,別人一次都沒有。

我也害怕上臺演講,不是對自己口才沒自信,而是對分寸把握沒自信,更對自己容貌氣質沒自信,生怕冷場,生怕走音,生怕褲帶鬆掉。如果第二天有需要上臺的活動,前一天晚上,我會失眠。

你或許感同身受,我們缺乏的不是掌控力,而是足夠的放鬆,遇到需要當眾表達的機會時,難免顯得生澀。

偏偏有一年,單位年末晚會,要我上臺獨自表演朗誦。接到任務,數天內我都焦躁不安,這種感覺沒有一絲享受可言。

真到表演時,望著臺下幾百位熟悉的同事,用嚴肅和期待的眼光聚焦我,和平時不一樣,我明顯感到大腦缺氧,心跳加速。

那次表演,有如雲上,有如夢中,雖然朗誦一字未錯,可又說了很多下意識的廢話,只為忘詞時不冷場。

結果出爐,我得了一等獎,有同事評價,從沒見過胡說八道還讓人提神的朗誦,夠刺激。

下臺那一刻,數天壓力瞬間釋放,名次對我來說並不重要。很多事也一樣,之前焦慮的不行,過後一看,沒有什麼,是自己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被夢想開啟的人生,反被壓力逼迫成就著

很焦慮有沒有?

第一次給人開會,面對臺下很多人,因為害怕拿稿時手發抖,影響形象,我乾脆把稿放在桌面上念。後來,發現自己總低頭,又擔心大家質疑我的口才,乾脆脫稿,用自己的話說。

一發不可收拾,我脫稿講了足足兩個半小時,直到把臺下人講到目光呆滯,哈欠連天,我才意識到自己也能和領導一樣催眠下屬。

我是個不習慣嚴肅的自由主義者,平日和大家在一起臉皮的確很厚,唯獨害怕在正式而嚴肅的場合當眾上臺,這幾乎是我的社交命門。

意識到缺陷,我強迫給自己施加壓力,每次爭取到機會,都伴隨著壓力和焦慮。這個過程,讓我也學到不少東西,比如開發出胡說八道的技能,比如學會打理髮型。

一直以為,那些優秀的人,都是自信滿滿,能力滿滿的大神,每次看到他們從容淡定的談吐,收放自如的表達,分數爆表的考卷,我都羨慕的不行,你看人家,高人一等肯定是天生的。

走近了解,才知他們沒強到哪兒去,是人,都在焦慮中成長。

學霸朋友曾對我說,高中三年,多數時間在焦慮中度過,開始焦慮自己能不能學好,後來焦慮自己能不能考好,再後來,焦慮自己能不能達到外界預期,畢竟大家盯著你,一旦考砸,臉丟不起。

百米拿第一的同學對我說,前一天晚上不敢吃油膩的東西,怕壞肚子,早上不敢喝太多水,怕憋尿影響成績,上賽道前鞋帶要仔細檢查,蹲下時怕聽不清發令槍,還擔心自己搶跑,反正神經繃的太緊了。

學校文藝骨幹,一個跳舞特棒的女生,每次參加文藝表演,都在上臺前反覆整理頭飾、衣飾,明明沒有問題,還要對著鏡子沒完沒了的照。

她說,我跳舞都跳出強迫症了,生怕臺上出醜,每次學校都讓我領舞,我都有心理負擔了。

觀察多了,發現,人和人差不多,雖然能力有差異,見的世面有多寡,但面對焦慮,沒有幾人能夠逃避。

被夢想開啟的人生,反被壓力逼迫成就著

很煩惱有沒有?

我見過最典型例子,是我可憐的下鋪,他的成績翻身史,就是一部保受壓力折磨史。

他學習並不好,因為屬於本地人,入學成績要比我們外地來的學生低不少,他的基礎知識不牢固,每次期末考試,他就焦慮如何少掛科。

因為掛科多,學分也多,繳納的補考費也多,而他在父母面前誇過海口,一定不給家裡增加額外負擔。所以,他焦慮的本質是如何少掏錢。

每次考試,他都如臨大敵,唉聲嘆氣,別人睡覺時,他還要點燈熬夜看書,必要時還要搬一箱啤酒,自斟自飲。結果,一到考試完畢,別的寢室堆積最多的是書籍和草紙,我們寢室堆積最多的是酒瓶子。

同寢幾個人因為被他折騰到休息不好,成績都受到了影響,而他在唉聲嘆氣中,掛科次數越來越少,到大二時,就能做到全部通過了。

他絕不是一個努力奮鬥的正面人物,他從不想獎學金的問題,也對學習缺乏主動的興趣,驅動他學習的動力,居然是少掏錢的焦慮。

大二時,他喜歡一位女生,雖然那時他能做到不掛科,但連班級前三十名都排不進去,女生知道他學習一般,就開玩笑說,你啥時候拿到獎學金,我就和你談戀愛。

他又開始在唉聲嘆氣中看書,這時他焦慮的不是女生是否在拿他開涮,而是焦慮自己還沒拿到獎學金時,她做了別人女朋友。

奇蹟又發生了,他真的拿到了獎學金,女生鐵青著臉,拒絕了他,他瞬間失去學習目標,想放鬆自己時,突然發現自己早就適應了有壓力的學業,一天不焦慮,就無比空虛。

在焦慮中,他居然拿到了雙學位,又在焦慮中畢業,後來當起了培訓老師,掙了不少錢。

他對我說,我真的沒有什麼大的夢想,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也沒自信,只是給自己施加壓力已經習慣,停不下來了,才有今天。

那些優秀的人,優秀程度往往和壓力程度成正比,凡是瀟灑,要麼是裝出來的,要麼是經歷的挫折多了,已經不怕出醜了,要麼是千錘百煉後,爛熟於心,鍛煉出了條件反射。

比如央視主持人群體,幾乎天天上鏡,還要現場直播,可見他們每天壓力的焦慮,遠遠多於普通人。很多央視主持人辭職,或健康狀況不佳,也能驗證這一點。

可沒人否認他們的優秀,業務的專業。

國旗護衛隊做到25000次任務零失誤,背後是常人難以企及的汗水,最後,鍛煉出肌肉的條件反射,才把夠把壓力降到最低,把任務做到完美。

但要明白,他們之所以肯於這麼付出,背後頂著守護祖國第一旗的巨大壓力。

經歷過,明白了,逼迫人成長成熟的,或許是理想,或許是完美情結,但落實到具體問題上,壓力才是第一行動力。

根據科學研究,適當的壓力是有益的,它往往能讓人爆發出驚人能量,來化解各種應激反應。

容易焦慮的人,往往是認真生活的人,對自己苛求的人,反而吊兒郎當,得過且過的態度,才會荒廢人生。

壓力是上天給人的考驗,正確對待它,生活總會回饋你。回頭一看,逼迫你接近目標的,往往不是夢想,而是壓力,它能夠激發你的小宇宙,讓你的生命真正的燃燒起來。

最後,我必須提醒一句,壓力不要過度,焦慮不要成疾,否則,崩潰才是你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