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只有數萬人 憑什麼牢牢控制住新征服的龐大波斯

在歐洲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中,若論將道、影響力、地位以及傳奇色彩,恐怕人數不少,而其中比較出色的一個,當數馬其頓王——響徹千秋的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馬其頓王菲力普十幾個子女中最優秀的後代,他的啟蒙老師是著名的底比斯才女,在他13歲的時候,他拜希臘著名的哲學大師亞里士多德為老師學習哲學、醫學、動植物學和地理,培養了他好學的精神以及科學推理和邏輯分析的思維能力。

亞歷山大大帝只有數萬人 憑什麼牢牢控制住新徵服的龐大波斯

亞歷山大是幸運的,在文化修養上,他繼承了希臘世界的文化精髓;在軍政才能上,他繼承了菲利普一生縱橫巴爾幹半島所向無敵的軍政經驗;同時,他還繼承了一支偉大的軍隊——集希臘世界數百年的戰爭經驗之大成(菲利普的軍事才能很大部分來自於他早年師從底比斯名將埃帕米農達),而後由菲力普父子發揚光大的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馬其頓軍隊。

當然,亞歷山大之所以如此之傑出,能在十年之內建立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除了他本人的幸運和波斯帝國的衰落外,還在於他個人強烈的使命感、鋼鐵般的意志、非凡的自制力,他很少貪圖享受,而總是把精力不知疲倦的投入到征服事業當中。

在他心中,只有能夠與古希臘神話英雄相提並論才能滿足他的征服慾望;唯有建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功勳才是他人生最大的目標;他不僅要做人中之龍,還夢想成為為人類所讚頌和敬仰的神。

在任何戰爭中,軍隊的統帥都必須面對這樣的問題,如何對付眼前的敵人?對於已戰敗的敵人,該如何處理?對於投誠的敵人,該如何處置?對於俘虜,該如何對待?因為並非所有的敵人都是負隅頑抗者,並非所有的敵人都對自己所屬的軍隊有同樣的忠誠度,等等,還有其它一些相關因素的影響。

亞歷山大大帝只有數萬人 憑什麼牢牢控制住新徵服的龐大波斯

在一定條件下,曾經的敵人是可以轉化為我方的力量的;同理,曾經的盟友也是可以轉化為敵人的。因此,這幾個問題處理得好,將對我方的軍事行動十分有利,處理得不好,又將對我方的軍事行動造成莫大的阻礙。

對待敵人,到底是應該仁慈還是殘忍?亞歷山大大帝是如何對待敵人的呢?亞歷山大在10多年的征戰生涯中攻城拔寨無數,他將比世界上的絕大多數的統帥更多的面臨如何合理的對待所面對的敵人的事情。作為馬其頓帝國的締造者,西方四大名將之一,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必然有其過人之處。拿破崙說:“我對於亞歷山大特別感到羨慕的地方,不是他的那些戰役,而是他的政治意識,他有一種能贏得人民好感的藝術”。

波斯帝國雖然龐大,但是其民族矛盾問題十分突出。亞歷山大東征首先面對的是波斯人統治不夠牢固的地區,從小亞沿地中海南下一直到埃及,都屬於這種地區,這裡的絕大數居民,都是波斯人統治下的希臘人或者腓尼基人。亞歷山大除非特殊情況,一概奉行懷柔政策,只要是對他示好或者有示好可能的地區,他都不放棄一絲懷柔的機會。

對於主動投誠者,他一般派一小部分軍隊前往接管,並任命其中一軍官為最高長官。對於採取寡頭政治的城市,他取消寡頭政治,恢復民主,甚至允許他們制訂自己的法律。命令當地居民交納和過去交給大流士同樣數量的捐稅,允許他們保持他們原有的風俗習慣。

對於那些被迫幫助波斯打仗的城市,他一般也既往不咎,他的慷慨仁慈使他深得民心,例如接受埃菲薩斯城投誠的時候,他把所有因為他而被放逐的人都找回來,取消了寡頭政治,恢復了民主。命令居民為阿提米斯廟捐款,數目跟他們過去捐給波斯人的一樣。埃菲薩斯人由於解除了對寡頭政治的恐懼,馬上就開始懲戒那些與波斯有關的人,並殺死了不少重要人物。亞歷山大聽聞後馬上禁止他們進一步追究和懲辦,他知道此戒一開,有些人就會藉機公報私仇、謀財害命,他們就會把某些無罪的人跟有罪的一起處死。

亞歷山大對埃菲薩斯人這樣處理極得人心,這在過去是不多見的。這種種的仁慈政策使大量城市紛紛倒向亞歷山大,如果我們仔細閱讀亞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我們將不難發現亞歷山大在地中海沿岸所獲取的絕大多數城池都是對方主動獻出的。

這種仁慈的政策同時讓他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大大加強了這些地區的控制,而不需要浪費有限的兵力去過多的投入後方的鞏固中。因為他深知仁慈使人和解。

當亞歷山大徹底打敗大流士,攻克巴比侖後,亞歷山大所面對的不再是波斯統治不夠牢固的國土,而進入了波斯人的腹地,按照常理來說,波斯人的抵抗應該比以前更為激烈,但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其中的關鍵在於亞歷山大已經徹底擊敗了大流士。

馬基雅維利在其經典著作《君主論》的第四章《為什麼亞歷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國在其死後沒有背叛其後繼者》中對此專門作了精闢的論述,他把君主國分為兩個類型,一種是由一位君主以及一群臣僕所統治,第二種是君主和諸侯統治。馬基雅維利依據自己的經驗,認為第一種君主國不容易被打敗,但是一旦將其打敗,保有它卻是容易的。

亞歷山大大帝只有數萬人 憑什麼牢牢控制住新徵服的龐大波斯

受傷的亞歷山大大帝

而波斯則與第一種君主國相似,大流士戰死後,波斯人失去了效忠的對象,亞歷山大恰如其分的對波斯帝國疆土的保衛者採取了懷柔拉攏的政策,這種政策顯然是非常適時恰當的。他優撫被征服地區的上層人物,起用他們繼續擔任地方長官。最典型的例子,是亞歷山大在其最後的輝煌吉達斯浦之戰中擊敗了印度人波魯斯後,對他以禮相待,不僅讓他繼續作國王,還把比原有國土更大的地區劃分給他。除了拉攏波斯上層人士外,他還努力促進民族融合,積極提倡希臘人與波斯人聯姻,以縮小民族矛盾。

亞歷山大大帝通過有效的政治手段,牢固的穩定了已佔領地區,而不需要在這些地區浪費過多的兵力,否則,以波斯帝國的龐大,憑藉亞歷山大區區數萬部隊,早就分散在這廣袤的國土上為後方的叛亂而疲於奔命了,那裡還有什麼力量繼續向前推進呢。

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轉發分享給您的好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