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妯娌仨,二嫂总排挤老三,老三做一事,二嫂再也不敢了

村里有妯娌三个,大的比较实在,二的却非常尖头。本来作为大嫂,该事事带头,可是这妯娌三个,凡事却是二嫂说了算。大嫂乐得清闲,倒也并不计较。

老三媳妇也是个实在人。老三媳妇不但长得漂亮,还很能干,抓钱抓得紧。怀孕期间还上了八个月的班。孩子过了一周岁就又开始上班挣钱。

大嫂二嫂从来不上班,老公在外面工地干活,她俩就在家种几亩地,晒得很黑。老三媳妇也有几亩地,可是她上班种地两不误,人也爱美,从来没晒那么黑过。

村里有妯娌仨,二嫂总排挤老三,老三做一事,二嫂再也不敢了

老三媳妇从没得罪过二嫂,二嫂却事事处处排挤她。有一次,婆家一个姨妈病了,病的也不严重,婆婆让她三个儿媳买点东西,去看看那个婆婆姨。妯娌三个到了村里的超市,婆婆也在后面跟着。二嫂就先进到里面去看,老大和老三媳妇就在后面挑选。

大嫂跟老三媳妇商量买这个买那个。二嫂听到大嫂和弟媳说话,就跑过去,把大嫂拽走,对弟媳说:“你不用买了,我和大嫂买就行了。”老三媳妇就问:“为啥我不用买?”二嫂也不搭言。

这时,婆婆对老三媳妇说:“你也买,你要没带钱,就先花我的,我带着呢。”老三媳妇说:“妈,我带着钱呢。”她当然也得买呀,只是她不明白二嫂为何说出不让她买的话来。她们妯娌三个若论谁有钱,当然是老三媳妇有钱,她一直上班,而大嫂二嫂从来不上班。

村里有妯娌仨,二嫂总排挤老三,老三做一事,二嫂再也不敢了

买完东西,婆婆就自己回家了,妯娌三个一块去看婆婆姨。她们三个到了婆婆姨家,婆婆姨和姨夫赶紧把她们让进屋,让她们坐下喝茶。大嫂和二嫂先在长沙发上坐下了,对面坐的是婆婆姨和姨夫。老三媳妇想也没想,看着二嫂那里有空位置,就挨着二嫂坐下了。谁知二嫂立马站起身来,说这里坐着不舒服,就拉着大嫂挤坐在侧面沙发上了。那个长沙发上只剩下老三媳妇,场面看着很尴尬。

他们坐着聊了一会子,姨夫就说中午都别走了,在这吃饭。妯娌三个都说家里还有事,就不吃饭了,然后站起来告辞。婆婆姨和姨夫客气了几句,就让她们妯娌三个把带来的东西全部带走,说一件也不留,家里啥吃的喝的都有。妯娌三个不肯,但是婆婆姨和姨夫硬是不要,她们三个只好把自己买的东西带回去了。

等到了村口,二嫂对老三媳妇说:“就你家孩子小,把我和你大嫂买的这些东西都拿回去给孩子吃吧,看着给点钱算了。”老三媳妇一听就很恼火,她对二嫂说:“买的时候不让我买,现在婆婆姨不要,你又想让我买了你那份,你想得倒美!”二嫂吃了话头,心里发堵,却因为没理而说不出一句话来。

类似这样的事太多了,二嫂事事处处想要把老三媳妇排斥出去。老三媳妇和一个同事诉苦水,说起了她们妯娌之间的事,不明白二嫂为何这样,自己从未得罪她。那个同事分析说:可能你二嫂嫉妒你,她尖头惯了,而你处处比她强。再有,人们对妯娌三个自古就有“三条腿”的说法,三条腿最不稳当,总有两个关系好而排挤另外一个。所以,一般人们不愿意嫁到有三个儿子的人家。

村里有妯娌仨,二嫂总排挤老三,老三做一事,二嫂再也不敢了

后来,老三家在城里买了房,搬家的时候,邀请了很多亲戚朋友和乡邻,也邀请了二哥,唯独没提二嫂。二嫂心虚,就上赶着去问老三媳妇。老三媳妇说:“二嫂,你不用去了,二哥去就行了。”二嫂说:“你大嫂不是去吗?”老三媳妇说:“嗯,大嫂去。”说完就不再搭理二嫂了。把二嫂气得差点没骂出来,可是想起自己以前总是排挤老三媳妇,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那次,把二嫂气病了,输了几天液。

过了几年,二嫂的儿子在城里也买了房。搬家的时候,老三媳妇根本就没打算去。可是没想到,二嫂却屁颠屁颠地去叫老三媳妇。老三媳妇本来不想去,可是又觉得二嫂来叫了,再不去的话,妯娌之间就真的形同陌生人了,于是就去了。

老三媳妇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她那个同事,那个同事说:“你二嫂那种人就是专门吃罚酒的。”是啊,二嫂自以为聪明,难道别人就比她傻么?

不管是婆媳之间,还是妯娌之间,简简单单相处就好,真没必要动那么多歪心思自寻烦恼。大家说对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