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陵墓防盗的两个绝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古代帝王陵墓我们都能想象的到,从外观上看气势宏伟,里面也藏尽了各种财宝。但是从埋葬帝王的第一天起,帝王的陵墓就注定会遭到盗墓贼的骚扰,毕竟那么多钱财在那摆着呢,都会心动。而针对这种情况,皇帝也会想尽方法来阻止盗墓贼的行动。双方的博弈可谓是绞尽脑汁,帝王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力求把陵墓造的更为坚固让盗墓贼无从下手,而盗墓贼利用自己的知识想方设法获得皇帝陪葬的大量财富。

皇帝陵墓防盗的两个绝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秦始皇陵

在这场较量中,一般都是盗墓贼占了上风,我国很少有帝王陵墓没有被盗过,而没有被盗掘的陵墓必然是有他特殊的防盗措施。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分析两种特殊的防盗绝招,这2种防盗手段由于特殊的原因,一般的帝王确实是不采用,而采用这些手段的帝王陵墓也确实都没有被盗过。

在说这两种特殊的手段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帝王陵墓一般的防盗手段都有哪些。

立法和军队保护

各个王朝的法律都对盗墓活动进行了严厉的处罚,甚至毁坏墓碑和墓前的石兽也会被判处徒刑,明朝规定,盗掘别人陵墓的(普通的人陵墓也一样),全部以谋反罪来处罚,而且不管是主犯从犯,都会被处以最严酷的凌迟处死。而偷盗陵墓的祭器祭品之类的也要判处斩首,盗伐陵区内的树木也是斩首。从朱元璋定的这些刑法我们可以看到,盗墓者只要被抓住就是一个死。但是这也不能阻止人们对陵墓中财宝的渴求,毕竟当时的时代,盗墓还是很难被抓住的。

皇帝陵墓防盗的两个绝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明十三陵的定陵

各个朝代还都会在帝王的陵区附近设置警卫部队,负责陵区的守卫,他们平时在陵区附近巡逻,还在各个要道路口设卡堵截。一般人是根本不能踏入陵区半步的。

各种技术性防盗

加固陵墓

采用依山而建,陵墓开凿建入山中,这种陵墓在汉代到唐代的帝陵或者王侯的陵墓采用的比较多,因为毕竟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如果国力不太强盛的时候的帝王也都用不起这种方式。

皇帝陵墓防盗的两个绝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依山而建的唐乾陵

宋朝以后,还出现了用三合土保护层浇筑封顶的方法,这种保护层非常坚硬甚至堪比水泥,用一般的工具根本就很难撼动,被糯米浆、三合土保护的陵墓,盗墓者很难把这层保护层它打穿,即使是现代的考古工作者有充足的时间来挖掘,也都会想方设法的避开这种保护层。

皇帝陵墓防盗的两个绝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慈禧陵的封土就采用三合土和糯米浆

各种防盗机关

在墓室中布置各种机关埋伏,用机关来杀死率先进入的盗墓贼,这个我们在影视剧里面比较常见,但是实际上采用的不太多,因为机关这个东西过不了多长时间都会失效,古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采用沙子来防盗,我们都知道沙子的流动性能非常好,古人正是用了沙子的这个特性,把他布置在墓室周围进行防盗。一旦盗墓贼挖到了墓室附近的沙子层,沙子就会源源不断的从四周涌过来,把盗墓贼吞噬。而且要是想挖到陵墓中央就必须突破这一层厚厚的沙子,这可是一项大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挖掘。但是帝王的陵墓采用沙子防盗的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挖掘帝陵的都不是一般的小团伙,都是比较有实力的盗墓贼,这个东西还是难不住他们的。

写各种诅咒,这个不只是我国,世界各地的陵墓都有这种防盗做法。各种诅咒语言,有诅咒盗墓者的,有诅咒盗墓贼全家的,有诅咒当时就死的, 有诅咒以后不得好死的。但是大都起不了什么作用,盗墓贼干的就是这个行业,人家做这行当之前早不在乎这些事情了,诅咒起的作用可以说等于零。

皇帝陵墓防盗的两个绝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古埃及的陵墓中也充满了诅咒

哭穷,有少部分陵墓还喜欢在墓碑或别的地方写一些哭穷的说明,意思就是我这个人节俭,陵墓不陪葬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请不要来盗墓等等,但是这种好像有点类似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实际作用也非常小。

虽然上面这些防盗手段大多作用不大,但是下面2个防盗的绝招却是效果出奇。

两种防盗的绝招

秘密埋葬

这个在元代皇帝中采用较多,皇帝死后秘密的运往北方草原,为了防止泄密,沿途遇见的百姓全部杀死。这也是蒙古人野蛮残忍的一面。埋葬的地点提前已经把人口都迁移走了,陵墓也建造的非常简单,地面上不留什么建筑物,或者只留很少的普通建筑物。草原上都是一片平地,很难找到参照物,所以后人很难定位陵墓的精确位置。而且蒙古人也不做记录,只有很少的贵族知道具体位置。

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一座成吉思汗陵,这实际上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是后人为了纪念他新建的,真正的成吉思汗墓一直是个迷。

皇帝陵墓防盗的两个绝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成吉思汗陵

这个方式有效的防止了盗墓问题,但是一般中原王朝皇帝用的很少,主要还是习俗习惯的问题。汉民族的葬制不可能在地面不留下大量祭祀的建筑物,而且中原王朝的习惯是厚葬,肯定要大规模的修建陵墓,必然导致地点的暴露。

假坟、假墓、不封不树。

这个防盗方式和上一种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中原王朝人口稠密,无法向蒙古人一样做到那么保密,所以才采用这种方式。尤其是在战乱的年代,比如三国魏晋时期,每个王朝统治的时间都很短。这些朝代的皇帝对防盗都非常的下功夫,多设置假墓。比如曹操,刘备。曹操指挥部队盗掘了很多以前的大墓,是有名的官方大盗墓贼。而他自己也意识到了死后也要面对盗墓这个问题。传说他死后怕也遭到这样的报应,就做了七十二个坟墓在附近。

皇帝陵墓防盗的两个绝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现在发现的高陵 很多人持不同意见

下葬的时候一共七十二个队伍分别出殡,让人们没法确定那个墓才是他真正的墓。这其实是一个传说,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更是广为流传。

当然这个可能是夸张了,真实的曹操墓应该只设置了少量的假墓,或者没有设计假墓。他的墓到现在还没有被发现(高陵很难说是曹操的墓,只是一个相同时代相同等级的诸侯王墓)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曹操提前悟到了陵墓防盗的窍门,告诉后人自己的陵墓不封不树,依山为墓,注意是依山为墓,而现在发现高陵是在平原上,显然不符合这一点。而且没有了封土和建筑物,这使得后人很难找到他的埋葬地。

皇帝陵墓防盗的两个绝招,敢用的皇帝很少

三国时刘备的陵墓一般认为也是假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