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亲王:靠搓麻将讨慈禧欢心,并因此由“罪宗后”逆袭成铁帽子王

“波云诡谲”、“权势熏天”这些词,用来形容庆亲王奕劻的一生,是再合适不过了。庆亲王奕劻在晚清政坛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也正是他,用“贪腐”这把毒剑,让摇摇欲坠的大清,彻底走向了毁灭。

庆亲王虽出生皇族,是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但奕劻这“贵二代”偏偏有个不争气的爹,在奕劻六岁这年,他爹因过被处罚。也正因为其父犯过的这宗罪,所以他最初的起点是非常低的,严格说起来,算是:“罪宗之后”。

如此出身,在最初的政坛自然是混得艰难。从现存的资料可知,直到奕劻18岁时,他才得以靠其宗室的身份进入皇宫为散秩大臣。此后又任内大臣、御前大臣等职,负责随扈皇帝、参与各种皇室祭祀、守护皇陵、办理皇室的婚丧嫁娶等事。

庆亲王:靠搓麻将讨慈禧欢心,并因此由“罪宗后”逆袭成铁帽子王

奕劻

这些职位,说起来都是不痛不痒的闲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奕劻这辈子就只能这样混吃等死诗,他却来了个逆袭,请看奕劻的升迁履历:三十四岁郡王、授御前大臣;四十六岁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五十六岁晋升为庆亲王,六十岁更是荣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

这是什么概念,即使是乘火箭筒,也赶不上这奕劻的升官速度啊。奕劻的升官速度,完全可以和“光速”相提并论啊。是奕劻能力过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且,奕劻此人的能力,不仅丝毫不出众,而且还可以称得上“非常一般”。也因此,伴随着他“光速”般升迁一道前来的,还有数不清的弹劾。

但这些弹劾,丝毫未能影响到奕劻。奕劻在历清末数次政治风波后,依然如“不倒翁”一般岿然不动。不仅如此,他还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始终充当着慈禧的“第一心腹”。那么,这位驰骋官场50年的“极品不倒翁”,到底凭借什么屹立不倒呢?

答案很简单:奕劻会揣摩主子的心思。换句话说就是,奕劻之所以能在晚清政坛混得风生水起,全因:他备受慈禧太后宠爱。


因为自幼经历过起落,所以奕劻从小就知道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是在这种生活的锻炼下,奕劻很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从政以后,这招帮了他很大的忙。

庆亲王:靠搓麻将讨慈禧欢心,并因此由“罪宗后”逆袭成铁帽子王

奕劻与长子载振

这招也让他成功拿下了慈禧的欢心,奕劻在送慈禧她喜欢的奇珍异宝之外,还贴心地奉上了一款“减压神器”。

这神器不是别的,正是今天还在流行的“麻将”。与今天的麻将不同的是,晚清的麻将是达官贵人才有的清闲方式。但在奕劻之前,这麻将也只在宫外流传,宫内并没人知道“麻将”为何物。

奕劻自己是搓麻将的好手,搓着搓着,他忽然想:这老佛爷也是人,这人人都喜欢的东西,她自然也会喜欢,我何不把这麻将引入宫中,既能舒缓老佛爷的心情,又能和她巧妙套近乎,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奕劻立马着手将麻将引入了宫中,为了把搓麻将技艺推广到人,奕劻当真是不辞劳苦啊,他不仅亲自为太后讲解麻将,就连宫女、太监,他也不遗余力地“手把手”教。

在奕劻的努力下,很快,麻将就由宫外引入到了宫内,一时间宫里宫外,竟全是搓麻将的“哗哗”声。此举自然得到了慈禧的赏识,话说,当时大清正是内外交困,奕劻在这种时候贴心引进这“减压神器”,慈禧能不欢喜吗!

庆亲王:靠搓麻将讨慈禧欢心,并因此由“罪宗后”逆袭成铁帽子王

老年奕劻与慈禧

见慈禧对麻将如此热衷,奕劻马上启动了第二步。

庆亲王不时让他的一个小老婆和两个女儿进宫,不是陪老佛爷、就是陪老佛爷身边工作人员来两圈。她们每次进宫陪打,随身带去的银票总是不够输。功夫不负有心人,庆亲王因此不断得到提拔重用。

而慈禧每次和她们打牌都赢的原因,也和庆亲王的“贴心”安排有关。为了让爱打麻将的慈禧赢得高兴,庆亲王暗中拜托站在慈禧背后观牌的两位宫女做内应。具体是:看慈禧需要什么牌而向她们打手势,她们就装作无意打出那些牌,让慈禧“一马当先”胡牌。胡了牌的慈禧不仅赢了钱,必定还要被庆亲王的两位格格和小老婆夸赞“技艺超群”,如此一来,慈禧不高兴也难。

前面我们讲过,奕劻工作能力非常一般,如此资质的人屡次被提拔,自然引起很多人不满。再加上,奕劻贪污受贿,甚至开了公司将官位明码标价地进行买卖,很快,有人就看不下去,郑重向慈禧弹劾奕劻。结果,这慈禧完全不以为然地说:"他啥水平我能不知道吗?但是看来看去,还是他贴心。"

这里的贴心,很大程度上与“麻将”有关。善于知人的西太后当然知道奕劻很贪,但跟人一谈起来,借口总是在宗室亲贵之中,还就是这个奕劻比较明白事理,办事放心

1907年,因为“歌妓杨翠喜案”,以贪渎闻名的庆亲王奕劻因收受100000两买官给段芝贵,而受到政敌的猛烈攻击。

然而,在如此风波面前,因为慈禧的庇护,这桩震惊全国的大案,最终也不了了之。风波后,奕劻依旧大旗不倒,始终是一人之下的第一号人物,首席军机大臣。

庆亲王:靠搓麻将讨慈禧欢心,并因此由“罪宗后”逆袭成铁帽子王

奕劻

奕劻虽贵为首席军机大臣,平日却极少干正事,他的人生几乎都被吃饭、打牌、挣钱这三件事占据着。这三件事,耗去了他的大量精力,也耗掉了大清最后一点生机和希望。

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循披露,庆亲王奕劻的银行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对此,连老外都看不下去了,莫里循毫不客气地写道,庆亲王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在坑害这个国家。力主彻底改变现状的湖北省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则仰天长叹:“釜水已沸,而鱼竟不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日历已经翻到了1911年6月。

辛亥枪响六年后,庆亲王奕劻寿终正寝。已经丢了江山的清皇室对奕劻怨恨不已,他们给他加的谥号是“密”,意思是“查找不足,认真整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